马倌屯村位于咸丰县忠堡镇,距咸丰县城13千米、距忠堡集6千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有4个村民组,共358户1200余人。平均海拔740米,主体为群山环抱的山间平坝,森林覆盖率高达86%,现有耕地1260亩,林地近万亩。
马倌屯村口,耸立着一座枣红色的马匹雕塑。这是马倌屯的标志和象征,既承载、蕴含着它的历史,也表明了当今马倌屯人奔腾不息、奋勇向前的决心。放眼望去,处处一片片长势良好的瓜果蔬菜,一垄垄色彩艳丽的花卉、彩稻,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游道,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桃花源场景。平坝边沿四周,是一栋栋依山而建、整齐美观的现代砖混小楼,前花果后草木,安谧而静逸。可见,马倌屯村已是一个产业兴旺、环境美好、乡风文明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马倌屯的“现代”景观背后隐藏着较厚重的历史文化。一是“马倌屯”的名称。因此地为湖南龙山—湖北来凤—咸丰—黔江盐茶古道的必经之地,从来凤(革勒车)到咸丰,运输盐茶的马夫翻越梅子丫后,往往需要停马休整、歇息,再赶路到黔江。长此以往,“马倌屯”这一地名形成。二是在著名的“忠堡大捷”战役中,马倌屯老百姓不仅踊跃参军参战,而且把自养、用于骑行驮物的枣红马送给红军,为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忠堡大捷”是红军长征期间红二、红六军团的一次重要战役。1935年6月,为牵制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红军的力量,贺龙、任弼时、萧克率红二和红六军团来到鄂西,并在来凤、咸丰交界之地的忠堡组织实施了忠堡战役,歼敌4000多人,后称“忠堡大捷”。为纪念此战胜利,教育后人牢记历史,当地政府在战场遗址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马倌屯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石马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马倌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突然有一个时期,农作物总是被糟蹋破坏,收成大减,百姓顿时陷入穷困。为弄清缘由,村民家家户户晚上手持火把守护庄稼,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发现了一个怪物,疑似在偷吃玉米,于是众人齐上,准备捉拿,当追赶到大旺口的梅子丫半山腰时,天色已明,发现竟是一匹马,但不是活马,而是石马,于是众人将马头砍下,从此马倌屯恢复了往日的安宁。这个故事表达了马倌屯村民祈求平安的愿望。(www.xing528.com)
无论是自养的枣红马、盐茶古道上的无名马,还是盗啃农作物的石马,都说明马倌屯与马有着不解之缘。
马倌屯村民的房屋大部分原为三开间三柱二骑或三柱四骑的木结构建筑,随着近些年村里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把木房改建为砖混结构,只有少量仍保留传统木结构。
马倌屯村民姓氏比较集中,林、姚、龚、吴、曾为五大姓,每姓都有20户以上,总计超百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