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溪人先祖多是于明末清初由贵州、湖南等地迁移而来,经过代代薪火相传,逐步融入当地社会,不断耕耘创造,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现麻柳溪村共457户1444人,整个村子是多民族杂居村落,以土家族、羌族居多,人口占全村所有人口的92%,另有汉族、苗族、朝鲜族等其他民族。麻柳溪村是一个典型的杂姓村落,其中以赵、罗、李、谢、姜、王等几个姓氏居多。
在麻柳溪现居家族迁入以前,麻柳溪亦有自成聚落的姓氏分布格局,如宋家湾、侯家沱、夏家溪、何家坝、郑家坝、罗家坝、廖家院子、印家湾、冉家沟、陈家湾、潘家屋基等。这些历史地名大致可以反映曾经的姓氏分布格局。清改土归流前后,赵氏、罗氏、谢氏、李氏、姜氏、王氏等家族陆续迁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些家族人丁日盛,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麻柳溪流传的顺口溜“王家的枪杆子,李家的笔杆子,谢家的秤杆子,赵家的租升子,姜家的锄把子”,大致可以反映各个家族曾经的情况。
根据麻柳溪现居村名分布轮廓及其祖先传说,大致可以根据迁入时间的早晚勾勒出自麻柳溪下游而上的姓氏分布格局。赵氏家族是最先定居麻柳溪的,传说先辈迁徙麻柳溪以后,在金洞司覃氏土司手中购置产业,定居于今回龙堡至福田村一带。与赵氏一同前来的谭氏也大致活动于上述区域。而后是自贵州迁至利川,再辗转迁入麻柳溪的罗氏,他们与赵氏家族杂居。再往上游夏家溪发源地金家盖为金氏家族;郑家坝、罗家坝、枧槽溪上游的李家盖等地居住的是李氏家族;桑木坝、老熊溪、姜家盖、梅子溪、张保溪则主要是后来的谢氏家族、姜氏家族和王氏家族聚居地。
赵氏家族 麻柳溪的赵氏家族始祖赵学成,为避水患,从湖南常德府武陵县迁往麻柳溪丰土堡居住。赵学成迁至麻柳溪,现已繁衍14代人,后人多迁往利川、恩施、浙江等地。现居麻柳溪的赵氏族人员约160人。当时,同赵家四兄弟来到麻柳溪的还有唐家和李家,当时三家抱团发展,结拜成兄弟,于是在麻柳溪至今流传着“赵唐李三家,有女不开亲”的说法。
罗氏家族 麻柳溪的罗氏家族是罗万元的后裔。清朝时期,罗万元从贵州安化县桐子坡村迁到利川,后来迁到麻柳溪侯家坨定居。同罗万元从贵州迁出的还有罗万元的两个堂兄弟,后来在清坪定居。罗万元定居后,家族人丁兴旺,但多迁出麻柳溪,现仅有五家在麻柳溪居住。由于族谱丢失,字派只能口耳相传——正良万承天文廷启永。罗家在清朝时曾出了一位叫罗文贵的绅士,以做小生意谋生,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深得乡亲们信任,是当时有名的乡贤。当时的知县还曾给罗文贵送了一块牌匾,以示对罗文贵的褒奖。(www.xing528.com)
谢氏家族 清咸丰年间,谢氏先祖谢天友兄弟二人因避水患从湖南辰阳迁至麻柳溪,其兄居郑家坝,天友居麻柳盖。谢氏家族旧有20个字派,今已递及,故谢氏家族修家谱时又增订40个新字派:申伯开景运,先泽源远长。忠孝克家本,贤能保邦良。英才必显达,多士焕文章。传之有万代,芳名永世昌。
李氏家族 清朝中期,滇、黔等地民不聊生。乡绅李光极由贵州铜仁安化县(今思南县,小地名岩底寨刘家老屋基)迁至黄金洞水杉坪长槽,不久又迁至麻柳溪石炉缸(今李家界)。由于在李家界居住期间频遭灾祸,李家第七代孙李仕朝迁往苦草坪、李仕义迁往枧槽溪。当时李家家大业大,其业上至老熊溪,下至金华村,有“李半截”的称号。永兴坝李氏至今仍按字派取名:人景水思禾,百木知朋王。可朴学庭凤,启世大文方。志仕该登朝,丕永观国光。运继清时胜,红开少天相。宗祖德泽远,万年长发强。
姜氏家族 据姜氏后人口述,麻柳溪的姜氏是从贵州安化县村木场火石丫(小地名叫三角坡)迁入的,现在麻柳溪姜姓近400人,约占麻柳溪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姜氏家族在近些年发展非常兴旺,多位姜姓后人当过书记、乡长。姜氏字派本为“再正天光昌胜秀”,姜光烈在修谱时认为仅用7个字无法别长幼、辨尊卑,于是修订字派为:本培生发茂,源远流行长。德厚绍宗祚,善多继祖芳。功修成国业,泽及定家邦。文化昭炎代,书香万世章。
王氏家族 麻柳溪的王氏家族最初在山西太原居住,由于居住地经常遭水灾,便搬到了湖南常德的王家湾丹儿丘,后又因常德也时常发大水,便搬到了咸丰和利川。搬到咸丰的王氏先祖一个安家五谷坪,一个安家麻柳溪。搬迁到麻柳溪的名叫王用珠,葬于姜家堡。王家本来有家谱,但是在历次搬迁途中丢失,家族字派也只能靠人们口耳相传:家用平康、帮乃齐昌、照明永怀、抚恤万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