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咸丰县传统村落-沙坝村吊脚楼群

咸丰县传统村落-沙坝村吊脚楼群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沙坝村民居主要是吊脚楼,靠近田土,遵循“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原则。吊脚楼为木质建筑,格外需要防火及虫蛀。沙坝村吊脚楼大多是一到两层,三层较为少见。“凹”字形吊脚楼,又称“三合水”“撮箕口”式吊脚楼,正房两侧皆有厢房,呈现出三面合围的态势。“回”字形便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四合院”式吊脚楼。

咸丰县传统村落-沙坝村吊脚楼群

咸丰土家族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沙坝村山多地少,大多山高坡陡,开挖平整的地基极为不易,再者该地气候湿润,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居住,因此土家族苗族人民依山就势,傍水靠溪,构建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他们聚族而居,以十几户或者几十户聚居成村寨,这也体现了“合族而居”的宗族思想和大家族观念。蛮台子和辛家坡两大院落,古朴典雅,是沙坝村土家吊脚楼的集中建设区。

沙坝村中建筑布局自由,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对称,多间吊脚楼聚集在一起,层层而上,错落有致,立面层次清晰而富于变化,实现了吊脚楼造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再者,一半立柱悬空、一半靠着山坡实地的干栏式造型的吊脚楼高悬于地面,有利于通风和防范蛇虫鼠蚁,同时下层还可堆放杂物。

沙坝村民居主要是吊脚楼,靠近田土,遵循“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原则。吊脚楼为木质建筑,格外需要防火及虫蛀。村里曾有一栋约有108年历史的吊脚楼,因家中小孩在堆放易燃物的房屋旁边玩火柴,导致房屋失火,许多东西被烧毁,包括族谱等。吊脚楼地与所安木板之间会隔大概30厘米的距离,用短木桩支撑。猫、狗、老鼠、虫子(地牯牛)经常会往里面钻,导致用来支撑的短木桩腐朽,也会损坏建筑。后来人们就会在房屋四周、地面与木板间隔处用黄泥巴封上。

沙坝村吊脚楼大多是一到两层,三层较为少见。上层住人,下层养牲口或者堆放杂物。修建基本规模为五柱二骑、五柱四骑,当地的说法是“五柱二、五柱四”,以承重柱的数量来计算,房间数量为五间或七间,大户人家也有修七柱四骑带一个四合天井大院。

村里吊脚楼的形态大多是“L”形、“凹”字形、“回”字形。“L”形吊脚楼由正房和厢房组成,在拐角处设承重柱支撑重心,这根承重柱被称为“将军柱”或“冲天炮”,是村里吊脚楼建筑最常见的形态。“凹”字形吊脚楼,又称“三合水”“撮箕口”式吊脚楼,正房两侧皆有厢房,呈现出三面合围的态势。“回”字形便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四合院”式吊脚楼。(www.xing528.com)

吊脚楼的房屋大致分为堂屋、火塘房、卧室、阁楼等。一般会在正中间的堂屋设神龛香火位。两旁是饶间,饶间以中柱为界限,前为火炉房,后为卧房。火塘房也叫厨房,一般火塘房在长度方面有讲究,实际宽度是3.6米,长度2.7米,空间不足以容纳灶台,所以很多民居会将灶台安在屋外,火塘房侧面。火塘房既是烤火休闲、做饭聚餐的生活空间,也是待客、闲谈、娱乐的公共空间。每个房间都会设置门与外部相连,所以吊脚楼都是屋屋相连。阁楼一般修建得较为宽敞,通风透气,采光充足。到了收获的季节,村民会在阁楼上储存洋芋等农作物,也会将玉米棒子、花生、辣椒等串成长串,挂在走廊上晾晒,构成一幅和谐田园风光画卷。吊脚楼前后喜欢种果树,但屋前不栽梨,因为“梨”音同“离”,有离别之意,屋边不栽椿,多栽紫荆花

“凹”字形吊脚楼(王春阳 摄)

沙坝村的吊脚楼群均为木质结构,灰陶土瓦为顶,青石阶檐,有的还保存有年代久远的青石院坝。所用木料大多就近在山上取材,以杉树为主。门窗、扶梯、隔板乃至室内用具大多都是木头或者竹子制造,古朴实用。门窗有传统雕花和窗格,制作精美。窗格常见图案有回纹、方格纹、平纹,窗上的镂空雕花是量了空隙尺寸,手工雕刻之后安上去的,雕花多以梅花桃花为主。堂屋柱子上的雕花多为几何图案,做装饰之用。屋子正面的房檐为龙檐,似两条龙蜿蜒相连,龙头龙尾俱有,一般会雕花做装饰之用。侧面两边叫凤檐,平常人家的凤檐一般不会雕花,只有一些身份贵重的人或者建在公共区域的建筑会在凤檐雕花。屋顶上的翘檐,为了建筑之美,翘起的弧度不会超过一尺三(0.43米),一般都是七八寸(0.21米)。

“回”字形四合院式吊脚楼(王春阳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