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坝村的人文历史与宗教庙宇及学堂的发展

沙坝村的人文历史与宗教庙宇及学堂的发展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蛮台子”“辛家坡”地名的形成,透露出沙坝村早期人口流动与聚落形成的丰富历史信息。沙坝村明代就属于卫所区,汉族地区的佛教道教和儒学在当地广为传播,当地汉族、土家族人民崇佛尚儒,村落周边曾建有众多庙宇和学堂,留存下来的很少,仅剩下敬祝寺、杨寺庙等地名。敬祝寺在当时香火鼎盛,村民会携带猪头肉或肘子去祭拜。清代,杨寺庙、寨寺庙与学堂共存,寺庙已不可考。

沙坝村的人文历史与宗教庙宇及学堂的发展

“蛮台子”“辛家坡”地名的形成,透露出沙坝村早期人口流动与聚落形成的丰富历史信息。现今蛮台子居民以黄姓为主,多为苗族;辛家坡以辛姓为主,多为土家族

明代卫所的设立,特别是清改土归流后,汉文化的传播,在当地留下众多庙宇与学堂等历史遗存。沙坝村明代就属于卫所区,汉族地区的佛教道教和儒学在当地广为传播,当地汉族、土家族人民崇佛尚儒,村落周边曾建有众多庙宇和学堂,留存下来的很少,仅剩下敬祝寺、杨寺庙等地名。敬祝寺在辛家坡附近。据村民介绍,寺庙占地面积接近3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院子的大庙,庙外有大鼓和戏台,庙内有菩萨数尊,大小不一,都是木头雕刻而成,有的雕像外部还会镀金,栩栩如生。敬祝寺在当时香火鼎盛,村民会携带猪头肉或肘子去祭拜。庙里会定期进行义诊活动,给村民赠医施药,故来此寻医问药的人也很多。庙内有住持,会举办佛会,也会外出交流,在当时远近闻名。

清代,杨寺庙、寨寺庙与学堂共存,寺庙已不可考。据村人记忆,学堂为个人办的私塾,教书先生原来是个秀才,加之家中有些田产,便办私塾。后来的教书先生蔡元山在1971—1972年办过耕读小学。1978—1979年,现村委会办公所在地也办过学校,规模较大,有7个班,小学五年制的有5个班,初中有2个班,在校师生有200多人,办学十几年,后因房屋倒塌等现实原因停办。(www.xing528.com)

百年古井见证了沙坝村悠久的村落发展史。沙坝村有三个上百年的水井,修建年代久远。一个在水井湾,一个因为旁边有一棵木瓜树,就被当地人称为木瓜树水井。蛮台子的水井被称为老水井。古井是在村民们聚居的地方开凿而成,多为四方形,并不深,做储水之用,山上的水井大多在山腰处,水源多为地下水或者山泉水,水井以前是村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用水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