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盘溪村地质地貌与清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黔江交界处大地震有关。地震造成了汪大海堰塞湖和小南海堰塞湖、蛇盘溪堰塞湖。据地质学家研究,当时由大路坝的细沙溪(盖三溪)注入蛇盘溪中,两条溪流间的二坪产生滑坡,滑坡体堆积物高达100余米,底宽600米,方量约400万立方米,形成了汪大海堰塞湖和蛇盘溪堰塞湖。蛇盘溪曾蜿蜒5000米以上,地震后二三十年,其堰塞坝才被洪水冲垮。小南海堰塞湖则得以留存并成为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地震遗址中的蛇盘溪村地势山峦起伏,峰岭连绵,沟脊纵横交错,悬崖峭壁林立,集“险、奇、秀、趣、幽”于一体。
蛇盘溪村紧邻省级生态保护区——二仙岩湿地生态保护区,村东西北三面均为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岭,中岭界、宝灵山、掌上界三座大山环立四周。蛇盘溪村内溪流纵横,并因蜿蜒曲折的蛇盘溪纵贯全村而得名。蛇盘溪源于老鸦盖,流入唐崖河,属乌江水系。溪流常年清澈透明,流域面积119.6平方千米,咸丰县境内长度20千米。
蛇盘溪村内有“碧山奇峰望岩寺”“谷迷宫羊角洞”“世外桃源富尔溪”“千年古寨茶林堡”“仰天睡佛”“悬崖飞瀑”“雄狮望月”“金鸡报晓”“金龟探海”“鸡公山云海”“中顶盖龙筋”“贺龙拴马树”“红军烈士墓”“宝灵山传说”“灵官庙遗址”“盐茶古道”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自元代,这里就是土司辖区。明代,蛇盘溪地界属宣德三年(1428年)所设的西坪蛮夷长官司管辖。蛇盘溪地处唐崖土司盐茶古道,亦有外来盐客在此经商定居。蛇盘溪集镇在民国时期还曾是一个墟场。因赶蛮拓业和“湖广填四川”,更多的外来客民流入,在蛇盘溪溪流沿岸结草为庐。该村马驴池任家先祖就是因贩盐而在此逐渐定居,繁衍生息。
从有关家谱与墓碑记载看,蛇盘溪村在元末明初就有许多客家人(汉族)陆续涌入,并与当地土家人和睦相处,繁衍生息至今约700年历史。如蛇盘溪村茶林堡的黄姓、徐姓人家都是当时从外迁徙而来。(www.xing528.com)
清朝时,蛇盘溪属唐崖土司管辖。1735年改土归流后,蛇盘溪为信孚里,民国时期为小大乡蛇盘溪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兴隆乡,尔后为活龙坪区友谊人民公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红谊大队,1973年合并到大路坝公社,命名为蛇盘溪村,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蛇盘溪地名更名。1983年撤社建乡为蛇盘溪乡,1998年撤小乡并大乡为蛇盘溪村至今。
蛇盘溪一带很早就有土家族先民居住,后因盐茶古道开通,汉族移民逐渐到此。蛇盘溪至今保留着土家语村寨地名。村寨中的地名皆有其来源。如鱼塘湾因曾有口水塘养过鱼而得名。店子,位于寒婆垭口南麓,蛇盘溪的发源地之一,因早年有人在此开过店子而得名。茶园,位于马驴岭东南麓,蛇盘溪的发源地之一,因茶叶树较多,故名。河坝,位于溪沟边平坝,早年属高姓产业,故原称高家河坝,高姓迁走后,改称今名。新房子,原名土地坪,后因兴修了一栋房子而改名。何家坡吊脚楼位于蛇盘溪源头,因此地建有一栋吊脚楼而名。猴子坝位于蛇盘溪源头,因坝上早年常有猴子出没而得名。王家坡位于鱼塘湾西北2950米。肖家院子系林间空地。大沙坝地处蛇盘溪上游,坝大多沙,故名。马驴池,一说早年常有马、驴在此水池饮水,故名;或说此为土家语地名。香楠树位于蛇盘溪上游,原长有香楠树,故名。中岭界因山岭位于二仙岩和鸡公山之中,故名。响水沟源于鸡公山,水急声响,故名。瓦屋基位于蛇盘溪上游,早年徐姓在此建有瓦屋,故名。陈家屋基位于中岭界中段高山上。鄢家沟位于鸡公山麓溪边。坨腰坝位于蛇盘溪通往水坝的路边。水井坝因坝上有一口水井而得名。七丘田因两溪沟汇合处有七丘水田而得名。茶林堡因山堡上茶树成林而得名。转堡田在鱼塘湾西南。滑石板位于富尔溪和蛇盘溪汇合口。坪上因半坡上土坪而得名。望岩寺因蛇盘溪两侧高山峙立如壁,举目可见而得名。马家房基位于富尔溪发源地,与重庆接壤。羊角洞因六井山西北山脚有一石洞,洞口有两个似羊角的石头而得名。
蛇盘溪村为典型的“U”形河谷地形,其民居多分布于山体下部及近谷底,田土多的茶林堡、七丘田、蛇盘溪、望岩寺等处居民较为集中。村落选址与格局是典型的西南山地典型农耕聚落布局,即整体较为分散,局部相对集中,靠山面水,依山就势,布局自由,没有严格的轴线,民居朝向一般与山体坡向一致。如茶林堡位于两溪交汇处,田土较多,分别于几个山脚形成了茶林堡、七丘田、蛇盘溪三个较为集中的民居群,并多以姓氏和血缘聚集。七丘田、茶林堡、蛇盘溪集镇和望岩寺四个院落及周边区域,院落均沿蛇盘溪而建。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蛇盘溪的传统村落格局正在逐渐变化。羊角洞、富尔溪、中岭界等村落人户逐渐开始向蛇盘溪沿岸村落或移民新村搬迁,人口逐渐向望岩寺、两河口、七丘田、罗尔贤、坨腰坝、马驴池、吊脚楼、河坝、水井坝、响水沟、何家坡、新房子、马驴岭等改扩建型村民小组集中。一些小的院落正在慢慢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