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救的任务和原则
发生运动创伤后,现场急救十分重要。现场急救的任务,主要是维持伤员生命,稳定伤情,防止继发性损伤,然后迅速将其送往医院。
(二)急救方法
1.保持呼吸道畅通
及时清除伤员口、鼻、咽喉部位的异物、血块、痰或呕吐物等,解开伤员的衣领和腰带。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的方法:将伤员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将气吹入伤员口中(注意包紧,别漏气),吹气后将捏鼻子的手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为16~18次/min,直至伤员恢复自主呼吸为止。
心脏胸外按压的方法:将伤员仰卧在平地或木板上,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用掌根置于伤员胸骨下半部,肘关节伸直,借助于自身的重力和肩部力量,适度用力下压,将胸壁下压3~4cm为宜,随即松手,胸壁将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成人60~80次/min,儿童90~100次/min,直至自主恢复心跳为止。
必要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急救者之间要密切配合,两者以1∶4的频率进行。
2.防止休克
让伤员安静平卧,头稍低于脚,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者则不宜采用,而应稍抬高头部。保持温暖,但也不能过热,针刺或掐按内关、足三里、合谷、人中等穴位。
3.包扎
一般用厚的消毒棉垫与纱布包扎伤口。外露的骨端不要回纳,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可用消毒敷料包扎,方法如下:
(1)环行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方法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将绷带放在肢体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包扎法:将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圈压着前面的1/2或1/3。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3)反旋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1/2或1/3。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4)“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行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或1/3。
4.止血(www.xing528.com)
(1)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在开放性损伤中因血管破裂而导致的血液流出称为外出血。止血方法如下:
加压包扎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凝结,在伤口部位盖上消毒敷料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2)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宜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扎于出血部位的近心脏端。使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要先在止血带部位垫上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将伤肢抬高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扎住后应成蜡色,若成紫红色则说明扎得太紧,应立刻放松一些,以免肢体坏死。另外,为防止肢体坏死,上肢每隔30min、下肢每隔45~60min应放松一次。最后,记录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
5.固定伤肢
包扎止血后,有骨折或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肢体要用夹板将伤肢固定。固定要超过伤口上下方关节,以减轻疼痛,防止骨折端活动再造成损伤。
6.保存好离断组织
离断的肢体、指、趾、耳、鼻等用无菌纱布包好,如可能将其放在冰上。注明受伤时间,随同伤员去往医院。
经过上述简单的现场急救后,要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在急救中,其他人应立即呼救。目前,我国统一的急救电话为“120”和“999”。
7.急救为何掐人中
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疗中暑、昏迷、晕厥、休克等。为什么刺激人中穴会具有一定的作用呢?
(1)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的生命特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律性刺激或连续强刺激人中均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2)连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有利于节律性活动的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高血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s。
(三)急救用品代用法
各种急性伤病的发生很难预料,一些急救用品不可能随身携带,随身物品可以替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