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君毅文化哲学:强调道德理性与文化活动的贯通

唐君毅文化哲学:强调道德理性与文化活动的贯通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君毅文化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德自我”即“道德理性”。因此,唐氏之文化哲学试图救治这两种缺失,强调精神自我、道德价值与各种文化活动的贯通。唐氏在建构这一文化哲学时是把文化主体的超越性、主宰性和文化理想的普遍性作为基础的。尽管我们对唐君毅的文化哲学可以从文化的发生学、发展观、本质论、生态学等各层面提出种种不同的意见和批评,但我们仍能理解他的用心。

唐君毅文化哲学:强调道德理性与文化活动的贯通

唐君毅文化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德自我”即“道德理性”。他将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视文化活动及其成果为道德自我分殊的表现。这显然继承、发挥了我国传统的(包括熊十力的)体用、本末、主辅、一多之论。一方面,道德自我的外在化、客观化,即人文世界分殊的撑开,即是一显为多、本贯于末、理想现实化,由此成就了客观的社会文化之各层面。另一方面,人必须自觉各种文化活动和客观社会文化的诸层面、诸领域,即整个人文世界,无不内在于个人之道德或精神自我,无不在道德或精神自我的统摄、主宰之下。

唐氏认为,中国文化的缺弱在“由本以成末”的方面,即人文世界没有分殊的撑开,“用”或“外王”的多维展示甚不充分;西方文化的缺弱在“由末以返本”的方面,即人文世界过于膨胀,或沦于分裂,“体”或“内圣”反而黯而不彰。因此,唐氏之文化哲学试图救治这两种缺失,强调精神自我、道德价值与各种文化活动的贯通。

唐氏思想是中西道德理想主义的综合和再创。他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和宋儒“本心性以论文化”的传统,明体达用,立本持末,依性与天道立人极。其次,唐先生援西学于儒,借助并发挥了德国观念论——康德、费希特、谢林、叔本华、黑格尔的思想,扩充康德的道德为文化之中心论、道德生活自决论和黑格尔的精神展现为人类文化的慧识。

唐氏之文化观亦可称为“心化”的文化观,与我们所主张的以社会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为基础的文化观不同,他把文化活动的本质视为精神活动,视为道德主体的客体化(现实化)与现实存在的主体化(理想化)的统一,外化与内化的统一。唐氏在建构这一文化哲学时是把文化主体的超越性、主宰性和文化理想的普遍性作为基础的。(www.xing528.com)

唐君毅晚年在巨著《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不再以“道德理性”(道德自我)来建构文化哲学体系,而是将“道德自我”推扩为人的整个生命存在与心灵活动,以“三向九境”的庞大系统,不仅对中西印各文化精神作了判教式的总结,而且对人生活动的各价值层面、各精神境界作了“弘大而辟”的发挥。

唐君毅在把“道德自我”推扩为“生命存在”,展示了人生各层面、各意义、各价值之后,最终仍归趋于超越的、理想的道德价值,又回到了、守住了他的中心观念。他高扬了道德心灵的超越性、无限性。这种超越观,当然与西方哲学的超越论(或超绝论)不可同日而语。这种超越是一种内在的超越,是归于现世人生的。同时,它又涵盖了西学,包容了人类自身及其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主客对立状态及认知层面的理解,从而弥补了中学之不足。

唐氏开拓精神空间,成就成德之教,以“立人极”的文化哲学系统,是在融摄、消化了中西哲学之后所建构的理想主义的真善美统一的文化哲学系统。其特点是把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统一了起来。他主张,人类今后之哲学,仍当本理性以建立理想,而重接上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理想主义的传统。同时,他又从中国哲学中发掘了本诸人的性情的生命理性、生活理性、实践理性和不脱离现实世界的崇高理想,从而在当代中国哲学中创发了力图把实然与当然、情感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知与行、仁与智统一起来的哲学系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唐君毅把传统哲学大大推进了一步,同时找到一条沟通中西哲学、发展中西哲学的道路:理性主义的理想主义之路。这是他不同于、甚至高于西方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的地方。尽管我们对唐君毅的文化哲学可以从文化的发生学、发展观、本质论、生态学等各层面提出种种不同的意见和批评,但我们仍能理解他的用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