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演化成具有高度程式化特征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本文试图从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乐曲构成、板式变化、节拍节奏变化、乐曲体裁结构、音乐本体形态、音乐情绪发展、伴奏乐器等层面对其程式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学理层面的解析,以期为探究其音乐创作方法、音乐本体形态特征、文化内涵、木卡姆艺人的音乐审美观念、音乐表演行为及其稳定传承的原因等方面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维吾尔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程式化;形成原因
所谓“程式”,容世诚在其著作《戏曲人类学研究》中指出:“就是一套经过长时间累积沉淀而形成的演出常规。”[1]很多民间乐种,“在长久的实践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规则,讲究一定的规范”[2],此即为乐种的“程式化”特征。可以说,程式化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www.xing528.com)
但就“程式化”理论在音乐研究中的运用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音乐学者主要将该理论运用于具有“口承”性质的地方民歌、曲艺和戏曲的研究领域,如西北民歌“花儿”、曲艺艺术河洛大鼓和地方小戏“祁太秧歌”等,均有相关研究成果出现[3]。同样,我们发现,这种“程式化”的现象在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也体现得较为显著,且相沿成习。故此,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之主体组成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为个案,从多个层面探究其程式化特征,以期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为整体维吾尔木卡姆之程式化论题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维吾尔木卡姆是广泛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由民间上升到宫室,再由宫室下沉到民间的往返轮回而最终形成的”[4],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按流传区域的不同,可将维吾尔木卡姆分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四种类型,且各种类型也都有不同地方版本的存在。据研究,留传于各地区的维吾尔木卡姆在乐曲构成、体裁类型、板式变化、情绪发展序列、伴奏乐器等方面均体现出典型的程式化特征。然而,截至目前,尽管有学者曾提及维吾尔木卡姆的程式化现象,但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笔者试图以规范版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为个案,通过对其乐曲构成、体裁类型、板式变化、情绪发展序列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其程式化的存在形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学理层面的阐释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