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原因推动和田地区木卡姆表演,田野调查揭示传统音乐学

经济原因推动和田地区木卡姆表演,田野调查揭示传统音乐学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田野调查告诉我们,经济原因也是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传承人学习木卡姆的一大动因。可以说,在和田地区各乡镇为获得经济利益而表演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典型事例举不胜举。墨玉县阿克萨莱依乡吐尔逊·托合体·海依赛提家族成员专职在店铺开张、婚礼等场合表演和田十二木卡姆而获得经济收入,但收入也有等级之别,师傅们一般表演一天的报酬为100元,徒弟仅有50元,初学者一般不分钱物,只是跟班学艺而已。

经济原因推动和田地区木卡姆表演,田野调查揭示传统音乐学

说到经济表演,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赤裸裸的金钱膜拜,事实上,在民间,尤其是一些民间社区的音乐表演并非完全是以金钱关系来衡量的,他们所谓的“经济表演”具有相当程度的人文情怀,如今流传于和田地区诸多乡镇的维吾尔木卡姆班社即为这样的民间社团组织。田野调查告诉我们,经济原因也是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传承人学习木卡姆的一大动因。和田地区表演木卡姆者基本上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因此,他们具有双重的文化身份:一种身份是与当地民众并无二致的普通农民,另一种身份是为维吾尔大众所极力推崇的木卡姆艺人。他们的生活一般都比较贫苦,除了依靠种田维持生计之外,唱奏和田十二木卡姆所赚得的经济收入也能让他们养家糊口。可以说,在和田地区各乡镇为获得经济利益而表演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典型事例举不胜举。据墨玉县托胡拉乡波尔其村库球克家族的木卡姆奇依该木·拜尔迪·艾山和吐迪·阿合买特介绍,他们家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表演十二木卡姆主要是为了谋生,因为当时的家里非常贫穷,口粮不够吃,为周邻村落人家的婚礼、孩子起名礼、成年礼等场合表演十二木卡姆可以得到饭吃,能够为家里人节省口粮。在他们表演的过程中,有些富裕人家也会慷慨解囊给予他们一些钱物。他们在热闹的巴扎上表演木卡姆,一般会招来诸多民众的围观和聆听,许多喜欢木卡姆的富贵人家也会在他们的钱囊里塞钱物。为了赢得更多听众的青睐,木卡姆成员会更加专心地学习木卡姆,不断地提高唱奏技艺。如今他们主要为邻村的婚礼、店铺开张等场合唱奏十二木卡姆,而且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笔者曾于2007年11月7日亲自随从托胡拉乡库球克家族的吐尔逊·倒合代、艾合买特等三位艺人参加了墨玉县城关的一家婚礼,演出结束后,主人家一天付给三位艺人数量不等的表演费用,其中奏苏乃依(唢呐)者(吐尔逊·倒合代)70元,操纳格拉鼓者(乌加阿布都·赛依提)60元,击达普(手鼓)者(艾合买特)50元。据他们解释,这是根据演奏乐器的类别、劳动量的大小来分配演出费用的。因为在木卡姆的表演过程中,吹奏苏乃依(即唢呐)者最为费力,也对身体有一定的损伤。一场表演结束后,木卡姆奇吐尔逊·倒合代曾经告诉笔者,他吹奏一天苏乃依会感到腹部、腮部异常的胀痛,严重时会感到口干舌燥、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甚至要接连休息数日才能完全恢复气力,有时身体不舒服时也不想吹奏,但为了养家,只能忍痛吹奏。笔者在其他乡镇采访木卡姆班社时也经常听到木卡姆艺人这样说。事实上,笔者所见到的情形与张振涛先生在研究冀中“吹打班”鼓匠的表演行为后所发出的感叹如出一辙——“当他们把音乐作为维持生计的手艺时,演奏行为就是带有毫不掩饰的功利性的‘生产行为’。当音乐脱离了原本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成为获得报酬、养家糊口的媒介时,鼓匠以此为媒介从事的行为,便失去了审美目的,使本该纯净的音乐沾上了铜臭。他们不再把音乐当作艺术对待,而仅仅把音乐作为‘敛金于境内’的赚钱手段。他们喜欢自己手中的唢呐与音乐爱好者对待手中唢呐的态度不一样,他们喜欢手中的唢呐已经不是这件乐器能够带来审美愉悦,而是这件乐器能够带来经济回报。鼓匠不再因为乐器可以演奏优美的曲调而感到快乐,甚至可能对这个演奏过程感到极度厌恶和折磨,为终年重复的漫长劳作感到疲惫不堪,心力交瘁”[5]。其实,很多时候,尤其是接连表演而极度疲惫的时候,木卡姆艺人们也想放弃继续吹奏,甚至对手中的苏乃依产生极度的厌烦感,但一旦考虑到一家十几口人的口粮时又不得不继续表演,这无疑体现了一种家庭责任。

托胡拉乡艺人在婚礼上的木卡姆表演/王建朝摄

墨玉县城店铺开张中的木卡姆表演/王建朝摄(www.xing528.com)

另据和田市伊里奇哈克萨家族的斯迪克·库尔班·阿洪所述,他们家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演唱十二木卡姆主要是为了讨饭,现在演唱木卡姆可以挣到现成的钱。他们于每年的4月至10月在十里八乡的巴扎上演唱十二木卡姆,很多游人听了他们的演唱之后也会给他们一些钱物,有时甚至每人每天能够挣到上百元。我们通过采访哈克萨家族的几位艺人得知,他们家族基本没有耕地,主要依靠演唱木卡姆所获得的钱物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表演和田十二木卡姆成为他们家族的有力经济保障。墨玉县阿克萨莱依乡吐尔逊·托合体·海依赛提家族成员专职在店铺开张、婚礼等场合表演和田十二木卡姆而获得经济收入,但收入也有等级之别,师傅们一般表演一天的报酬为100元,徒弟仅有50元,初学者一般不分钱物,只是跟班学艺而已。据此可见,尽管初学木卡姆者并不向师傅缴纳学费,但他们随师傅在一些经济表演场合所应获得的收入都归入师傅的名下,其实,就等于孝敬或敬献师傅的一点心意,我们不得不说,这也应该算作一种变相的学费了。此外,诸多木卡姆艺人都表明,一些专家、学者在录制他们表演的木卡姆时,一般一天付给每位艺人的酬劳为30至50元不等。就以我们的田野调查为例,笔者每次邀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时都会相应地给予他们数量不等的报酬,笔者一般给予木卡姆艺人每人每天50元钱,特殊情况下,会给予木卡姆班社的“头人”80元钱。这似乎成为衡量艺人们表演水平的凭证。

由此可见,尽管挣钱不是木卡姆传承人生活的全部,但生计问题也不得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就其经济酬劳而言,和田木卡姆班社艺人进行表演并不是以追求金钱为唯一的目的,他们每场木卡姆表演的价格也没有严格的固定不变的规定,其中也不乏一定程度的人情味,只要人义或人情在就会表演。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他们学习木卡姆和提高木卡姆唱奏技艺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无疑是合情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