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生袁子书这样对待预习,预习对于高一高二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在假期的时候。假期时间比较长,如果你能在假期先把开学前一个月两个月的学习内容基本掌握,开学后就会轻松不少。我建议假期预习的时候可以买本辅导书,“讲解+练习”的那种,只看书起不到多大作用,通过讲解和做题去理解会有更大的收获。
同样,清华大学学生高若晨认为预习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我们在预习前要保证已经学过的知识没有问题了,否则只会让漏洞越来越大。在这之后,如果大家都还学有余力的话,就去预习吧,会让今后的学习更加游刃有余的。拿我现在的学习举个例子吧,若我没有学过竞赛,不去预习大学物理,恐怕现在的物理课我会十分吃力的。对于完全没接触过的新知识,建议大家以课本和教辅为基础,先过一遍基础知识,把例题都做完,之后在把教辅上的练习题做完,这时候就不要再往前翻了。如果还觉得不够,可以买一本专门的练习册做。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看待预习?
1.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1)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新授课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旧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的知识有着递进与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知识的科学体系与架构所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写给青年科学家的信中说:“我一谈到卓著成效的科学所具备的这个重要的条件,心情就不能不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要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的循序渐进的习惯”。也就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递进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更有效、更高效。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旧知识的过程中,大脑突然“断线”,没有“所需要的信号”,何谈课堂学习的有效与高效呢。二是老师在上课时不可能只照顾个别学生的感受,要更多可能的取得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学生上课有效的接受、愉快的接受,随时都能与老师产生共鸣。但如果在听课时恰有不理解的地方,或遇到难点的突破时,或出现了知识的障碍,此时查阅资料已为时已晚,并且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已不可能。若要尽可能减少这种尴尬的局面,预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坚持预习新知,巩固旧知,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能关注重点,突破难点,还会有利于自己掌握知识的系统化、能力化。
(2)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致力于预习前提下的听课,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往往会比不预习时的更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个人能力有限,预习的深度与广度上不可能一步到位,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其目的性与主动性更强。(www.xing528.com)
当然通过预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路与老师思路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关注老师是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通过分析发现,是自己的思路好,还是老师的思路更高一筹,原因何在?经过这么一番比较,就可以取长补短,不仅使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而且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所以表面上同学之间同样在教室内听课、同样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实际上听课的起点、切入点与接受能力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再加上基础差,上课时要想听懂就很困难,更谈不上听的有效与高效了。
(3)预习可以提高记录课堂笔记的效率与针对性。
在听课时,记笔记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听课的效度。如果对所学内容有了事先的预习,对所学内容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笔记时,不再盲目,就可以着重记录老师拓展、延伸的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但是如果记笔记与听老师讲解发生冲突时,听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记笔记的重要性,笔记要服于听讲。当然你认为这一点非记不可时,可以用你懂的代码来做一个简单的记录,以便课下及时把笔记补上。如果你是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不妨选择一到两门来做一个预习笔记,以便为课上记录笔记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这种记录预习笔记的方法,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空白,以便把课堂上自己认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记在上面。如果你能够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就会大大减轻上课记录笔记的负担,使上课记录笔记不再具有盲目性。
2.预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钱三强教授说过:“自学是一生中好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不仅是求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能力,如预习、复习、做作业与课后总结与反思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走向社会后的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但仅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地再学习、再进步。
3.预习可以让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特别是学习成绩稍微薄弱的同学改变了学习被动的局面更为明显,让学习变主动,让听课不再那么紧张,心情更加愉悦,学习更加有效。当然如课你没有预习习惯的话,可以先从你最薄弱的学科开始,得到的效果可能让你预料想不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