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
历史新授课要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突出对德育点、兴趣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落实,把握住现代教学的本质使其成为一种有实效、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现对历史新授课教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组织课堂,进入上课状态
上课铃响,教师上课,学生起立,身心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在现代教学下,课堂导入的方式多样,较为传统一些的方式是复习导入,也可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设置情境,以再现历史的方式导入。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历史发展具有很鲜明的时序性特点,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比较强,对上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回顾,既可以起到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对前后两节课的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清晰的认识。复习所学导入就是较为传统并且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式。针对上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点进行问题设计,可以个别提问,也可以师生共同回顾;教师在最后点评时点出和本节课的关联,从而导入新课。
2.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时政热点导入;也可由历史纪念日导入;历史故事导入;热播的影视作品导入等等。设置情景的方式多样灵活,虽无定法但是一定要和本节课所学的主题密切相关。
形式不拘一格,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自己占有的教学资源以及具体学情等相关因素综合考量选取不同的导入形式。导入内容,力求做到三点:凝神、激疑、点题。凝神,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激疑,抛出相关问题,通过设计悬念,激发起学生的疑问和探究疑难的欲望;点题,精简导语、引入本课的课题。
再者,导入不要用时过长,一般1—3分钟。
三、师生共研,学习新课内容
本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以及自身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内容。
第一种:学生集中时间研习教材和教师补充的材料,然后教师讲解。教师先以问题形式展示本课自主学习任务(展示中要明确自学问题,时间限定,学习任务完成的标准);其次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的提示仔细阅读教材,完成学习任务;最后由教师集中点拨重难点与易错易混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实现一场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的学习活动。
第二种:学生阅读文本与教师讲解点拨穿插进行。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素材(图片、图示、文字史料、数据、表格、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并结合课本,设计小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根据课程内容,逐步推进,完成本节教学任务。问题设计既要有思维含量,又要注意难度和梯度,指向明确,层层铺垫,串成线连成面。
四、构建知识体系,总结本课内容
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构建本节知识体系。板书设计往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根据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开展逐步展开,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引领学生重新回顾本课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知识再现的形式对本课所学的内容形成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在新课程和现代教学的要求下,身为一位历史教师应该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考虑自己的教学。历史的学习是最具有“人情味”的,要让学生在历史知识中体会出人文学科中的价值关怀,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国家统一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以历史对照现实,从历史中汲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养分,学习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使学生吸收世界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形成一种广阔的国际视野,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同时,历史学科以其学科特点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知道做人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肩负的责任。要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教育素材,合理激励、引导学生,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环节可根据所学内容灵活处理,可放在导入、可在课中、亦可在课堂小结。一定要合理引导、不着痕迹、自然生成,切忌生拉硬拽!
六、检测反馈
针对本课基础知识,设置适量题目,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单个材料型主观题(不适宜综合性强的材料),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掌握情况。
七、布置作业
课下作业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检测和巩固,所以,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适量课下作业。
通过以上七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教师的指导立足于学生的自学,在教师与学生双向的学习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力求使学生在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水平,从而生成一个有实效的学习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复习课
复习课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三大课型之一,并且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尤其对于高三的历史教学来说,更是一场重头戏。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知识点过多、太细,模块体系也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整合具体史实并将其条理化、系统化,进一步解读概念,总结规律,深化认识。同时,以复习课的形式适当对新授课中的教学不足之处加以弥补,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明确复习目标
历史复习课,尤其在一轮复习中,首先要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是对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细化解读、具体落实。这里要制定的学习目标就是国家新课程中所体现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即德育目标。我们往往强调知识与能力,对德育目标却会忽视,特别是高三复习课。其实,好的德育渗透用时不多,却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多从德育来。
二、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形式多样,可以灵活运用,但最后都要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没有框架就是一盘散沙,很难系统运用知识。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自主梳理,老师根据专题复习目标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并且拓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重难点突破
针对高考要求,重难点突破多采用问题形式,选取典型材料,创设历史情景,通过理解运用突破重难点知识。此处选材不宜过长,重在典型,可从高考题目中摘取相关材料,灵活运用,问题不必照搬。主要通过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等。
四、知识拓展和课堂升华(www.xing528.com)
对重点、难点内容及易错易混的问题进行点拨并精细的解读,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同时要适当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1)释疑解惑:对学习小组经过合作探究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总结规律。
(2)典例精讲:通过典型例题的精讲精练来启迪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进行审题方法的指导、读题规律的总结、答题规范的提示等等。
(3)点拨提升: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点拨,一定要依托主干知识、合理利用好教材进行归类总结。在点拨疑难问题时主要进行五种讲解:补充教材不足的讲解、更正错误选项的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规律的讲解、拓展延伸讲解等。
知识拓展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也可以是对一节课重要考点的理解运用。在全国卷的背景下,知识拓展和课堂升华更显出其重要价值,有时候拓展的内容甚至比教材内容更重要,因为全国卷历史题目很多都是脱离教材的。课堂升华主要针对重点问题形成规律认识,特别是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阶段特征,使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历史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形成通史意识。
五、课堂演练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情对不同梯度的学生设计出个性化的练习题目,要做到分层设计。练习题要依托教材,侧重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课适当加以拓展。训练时要加大学生的纠错力度。
(1)出示并完成训练题、拓展题。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分析史料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的收获。
课堂训练属于对主干基础知识的强化练习和对重难点的突破练习,题目立足考点,不要一味贪多打题海战术,一定要少而精。
六、课堂反思
是对本课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以及知识的内化。没有反思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一场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反思,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学习效果。
自从我校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在结合学校的师资、生源、管理经验等条件之后,对高中历史复习课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效率为先。复习课中虽然有太多的知识点需要补充和完善,但也不应成为教师的“主场”,同新授课一样,复习课也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学习、巩固知识,而不是“满堂灌”、机械简单地识记。在回顾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知识体系,盘活知识点,总结规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渗透能力培养,进行能力提升。
讲评课
作为三大基本课型之一的讲评课,是优化学科思维、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做题量远远超过基础年级时的数量,一节成功的讲评课能够帮助学生重温基础知识、矫正学习不足、补充学习漏洞、完善阅读技巧、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试卷讲评也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探寻总结做题规律的过程,这些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
一、明确讲评课目标
(1)试卷测试目标:知识点和学科核心素养。(此处要点明,学生要清楚。)
(2)题型与正答率:简要说明。
(3)答卷存在问题:此处简评,具体评讲时再详细说明。
(4)知识与答题技巧:教师心中要明确,做好设计。
二、讲评过程
(1)学生在此一阶段要先自我纠错,然后相互纠错,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
(2)根据正答率及学生自我纠正情况评讲典型选择题
此处注意同类题型的归类讲解,以及同一知识点的归类讲解。既要讲出错和相关知识点,更要讲做题方法。
(3)根据学生答卷情况讲解材料解析题。
学生卷面情况;审题问题;语言表述,题型及答法,知识缺陷,要与高考典型题联系,注意只是联系不展开,学生感兴趣的话课下可以自己查找。
要有所选择地进行讲评。教师在讲评一套试卷时无法面面俱到地逐一讲评,要有所侧重,注意课堂的实效性。一般来说,根据试卷中学生答题情况的总结反馈,试卷中的题目大体可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题目;第二梯度,部分学生有差错的题目;第三梯度,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题目。第一梯度的题目,原则上是不讲评或仅仅点到为止;第二梯度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讲评中要让学生知道哪里错了;第三梯度的题目特点鲜明,往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综合性,这一类题目应当重点讲评,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了,下次再遇到类似题目时怎样才能不错。试卷讲评时,千万不要仅仅公布答案就潦草结束,还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注意知识点的延伸和补偿练习,从一个知识点出发,进而形成一条知识链,铺成一张知识网,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纵横联系。
三、补偿性练习
“题不二错,可以上北大清华”!建立一个错题集锦库。某道错题二次出现后学生的书面反馈仍不理想时,可反复多做两次,然后再次讲评。即便是老师讲,也要让学生先自己重新再读一遍题,重新思考多少都会有新的认识,切忌老师为学生读题的这种“课堂替代”现象的发生,否则只能教出越来越懒越来越笨的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讲给别人听”,也可让做对的同学先讲一讲,这样既强化了讲题者的思路,也教会了其他同学,并鞭策激励了他们,同时解放了教师。对于错误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或者较为典型的题目,教师讲解完后一定要再命制至少一道“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趁热打铁做一做,看看是否真正明白了、弄懂了、掌握了。时间充裕,当堂进行最好,课堂紧张的话就作为作业训练。
四、课堂反思及小结
学生对题型方法及试题考查的薄弱环节的知识进行再总结。此环节很重要,教师此时也不应该“袖手旁观”,要走到学生中间巡视观察,或定时检查学生的总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点必不可少,否则讲评课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讲评课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依据考情、学情、教情做出相应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