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
作为观察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生物学,与农业、医药、环境各方面都有一定联系。因此,大力促进生物学学科应用与实践学习是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发展生物学科重点在提高公民的生物素养,旨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授课效果,现对生物学科新授课教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课前准备
通常教师需要提前一周来准备一节新课,准备内容包括:学生如何预习,大部分学生可以预习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教学案怎样编制更精炼,如何灵活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完成一个高效的课堂。每节课的内容不同,标准不同,所用方法也不可能都完全相同;每位老师的特点不同,对应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所用方法也会因人而异。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即使今后学生将课本所学的生物知识有所遗忘,但应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终身受用。
在新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效的预习有一个好帮手——教学案。教师在教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涉及环节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对重难点准确解读、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例题训练,全面落实变式训练或课堂检测等内容。教学案不是教师一个人编制而成,而是经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共同讨论之后才能确定下来了的,需要反复修改才能最终呈现给学生,并且每一个学案的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的准备多充分都不为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是对新授课核心内容的展现过程。立足生物学科特点,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分析教情与学情,在导入新课方面,尤其要注重有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生命活动规律,使学生有足够的好奇心来解决生活中未知的生物世界,挖掘学生的思维中的闪光点作为新授课的突破口,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未知问题引入到新知识的获取当中,再结合本课时生命观念,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还应明确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与合作探究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任其“硬啃”课本,教师在教学案编排时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准备几道“软菜”,这些“软菜”可以是一些关键词、几个小问题或者是几个有联系的小知识进行对比学习。这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于课本内容有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就会有求知探究的欲望,这样就可以促成合作探究内容的开展,其实生物学科的生命本质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由表及里的问题解决过程,怎样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到达一个较高的高度一直是教师需要进取的方向。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必须给予合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学习,将自己的理解过程进行探讨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加工再造的巩固过程,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也是学生理解最深刻的内容。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交流的基础上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怎么进行精炼点拨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这些问题?教学过程中怎么及时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
在课堂上,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要求,自主完成教学案上相应的有效练习,教师可随机抽查学生的练习填写情况,了解学生不懂不会的地方,紧接着根据老师设置的一系列的问题和教材上的一些思考讨论题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各小组汇总后反馈给老师。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提出学生不懂的共同问题,在老师对这些问题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分小组再讨论。再次,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精炼点拨,并补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可对相关知识点的例题当堂适当变式,已达到充分理解知识点的目的,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也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这节课,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系统化、整体化。充分的总结是对适度拓展的必要铺垫,提升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并加强了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后,课堂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对课中探究成果的有效衡量。
三、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指要对课堂上讲的内容进行巩固,根据课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有针对性、发散思维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
在新授课结束后,利用作业时间,完成教师编写的巩固练习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精心批改,对个别同学可面批面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利用晚上自主时间进行十到十五分钟的课后复习,整理课堂笔记(也可整理在教材上),已经掌握的内容一遍过,没有熟练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的复习回顾,可根据自己情况适当加以巩固练习。
教无定法,无论用何种教学模式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减少无效提问,通过有思维含量的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在各种课堂活动中积极地思考,主动动手、动脑,最终培养在全新的或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
复习课主要存在于高三的课程中,但高一高二考前也会有复习课,复习课主要是以加强已学知识为基础,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一种课型。传统的复习课存在诸多问题:课堂上教师自编自演,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急于灌输知识,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所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经过近两年来摸索和探究,现就复习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第一步:明确课标要求和高考考点,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
1.明确考点
利用课前2分钟的时间,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复习内容课标要求和高考考点,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要求,确立复习的方向和目标,这会使整个复习课有的放矢。有了目标和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阅读教材
结合学生阅读能力,将阅读教材时间限定在10分钟左右为宜(部分内容可在课前的预习环节完成)。复习课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次考查与提升。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要机械的死记硬背,而要根据高考要求和自身学习情况更深入的理解知识。学生可以在通读教材正文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关键内容;并结合课本的旁批栏思考题、与“资料与分析”中讨论的主要内容进行联系总结;注重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和课后习题特别是拓展题等部分的细节回顾。阅读完每一节后可先构建一个小的思维导图,然后把每节之间联系起来就是这一章节或模块的思维导图。当然,此时的思维导图略显空洞,因此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课本中涉及分子与细胞的结构图、遗传与进化的规律图、稳态与环境的框架图有选择地重点记忆和理解应用。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体现,学生独立思考并对知识进行整理和重新组合,将课本中独立的章节内容融汇起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细致更全面。生物学科的大量图形、表格和坐标曲线等旨在反映一些重要原理和重要反应过程,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图文转化,把图形所反映的深刻含义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3.检测集疑
通过有效的阅读归纳总结以后,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教师预先准备好的题目来检测阅读教材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收集并初步整理。检测的题目切忌题量过大,要注意实效性;要突出重难点、涉及易错点和高考考点等。本部分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
第二步:提炼精讲,精练例题,拓展延伸
1.提炼精讲
教师收集问题后,黑板板书或多媒体展示问题,进行精讲,并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精讲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突出重点。重点一般也都是将来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所以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或反复或一遍过,让学生彻底地理解和掌握。
(2)要讲透难点。复习课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整体素养,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用最简单教学手段,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些难点。
(3)要讲清易混点。教师可以把一些相似概念或知识点进行对比着讲,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间的异同,如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之间的异同。(www.xing528.com)
2.精选、精讲、精练例题
(1)教师紧扣教材基本知识,以近年高考典型试题为例,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感悟高考、体验高考,了解高考对本节课知识点考查的形式,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讲解时注意方法与规律的总结,体现出学科思想方法。
(2)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析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高考典型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师生一起对试题再加工、打磨,站到出题人角度分析问题。
3.拓展延伸和小结
教师应有效地将课本内容与高考主要内容和命题特点进行结合,适当地对教材所讲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合理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的构建,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的思维导图来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这一环节的时间一般为十五分钟左右。
第三步:学生反思,师生交流
学生对于已有知识的重新整合与反思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升华,而师生的交流探讨更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精髓展现。不断强化学生合理应用生命观念培养理性思维能力,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课堂上可以给学生2--5分钟时间,也可在课间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师生交流活动,这对复习课的教学成果有很好的巩固与加强作用。
讲评课
面对高三纷繁的考试,试题讲评课是不可缺少的课型之一。习题课的成败在于如何处理好学生昨天的问题,有效预见今后可能的困难。因此,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应用能力,我校的生物讲评课有以下基本流程。
1.试题总评
教师展示试题分析及统计结果、学生得失分情况、正答率及卷面规范情况。对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思路清晰、成绩优秀学生的答卷进行展示,发挥其示范和榜样作用;对于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同学发掘其闪光点,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充满干劲,更好地迎接下一次的挑战,这样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学生自主纠错
课前将答案发给学生,学生对完答案后自己分析错题原因:是知识没记牢不理解,还是表述不清;是书写不规范;还是审题不够仔细认真。并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小组交流的时候提出来共同讨论。然后把前后两排6人作为一个生物学习小组,每组实行组长责任制,组长可以由老师指定,也可以自荐担任。小组合作探讨自查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交流优秀的解题方法,共同探讨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等等。最终由老师与小组代表共同决定课堂主要讲评内容,并使得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规划一节讲评课的教学流程。
3.问题归类总结
一般来说,对于问题归类我们可按以下三种方式归类分析。
(1)按知识点归类,将试题中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综合分析。比如说同是考查“水”,有的题目考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功能应用,有的题目考查的是“水盐调节”,那么就可以将这一类题目进行统一归类。同时也应对水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易错点进行综合分析讲解。比如在之前做过的题目中将光合作用过程中H2O进行标记来考查元素的去路问题找出来,然后再拓展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有关H2O的标记问题进行考查,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行改编H2O→CO2→O2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这一综合题目。
(2)按解题方法归类,将试卷中同一种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讲评。
(3)按试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比如是审题时的理解错误,还是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彻,还是语言表达不规范等等,也可把其中的一部分交给学生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合作打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4.课堂上的高效评讲
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易错点、易混点、盲点,进行总结归纳讲解,讲怎么审题,讲解题思路,讲重难点如何突破。
5.变式训练
试卷讲评时,必须对学生的突出问题进行“同类再现”,要做“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练”的变式训练。变式训练能引导学生展开多方位联想回顾联想;同时,还可做自己在答题时发现的知识盲区与答题状态的总结,降低今后考试时非智力因素失分情况。这就总结了规律,拓展了思路。所以针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准备相关题目的变式训练题并当堂训练,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能活跃起来。
6.反思提升,补偿训练
当一堂讲评课结束后,许多学生都是一身轻松,他们都会觉得这次考试已然终结。但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新思维”进行应用能力的最大突破是一个新的课题。长期以来我校在高三生物试卷讲评后,会结合重点攻破、大胆预测等方式进行二次测评,使一节试卷讲评课有质的飞跃。“二次测评卷”往往会让学生进行互评,最终由小组长汇总问题,然后教师进行重点讲评。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将答错的两次以上的题目必须进行反思总结,并在自己的错题本上用双色笔进行“警示性”标注。
总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碰撞过程。一节优秀的讲评课,不仅能帮学生重温基础知识,也能形成查漏补缺的学习方法,总结有效地的答题技巧、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考试形式,使讲评课成为学生学科思维养成的主要阵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