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管理学:校本课程构建与德育实践

教育管理学:校本课程构建与德育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着眼于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深度挖掘和学校课程的自主建设,开发和编写菜单式、立体化的校本课程。将学校精神理念以主题化的形式通过品德课程、学科德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等德育途径加以落实,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开发校本课程。

(一)注重习惯养成,夯实成功基础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而且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要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创新学校管理工作。每年初一新生入学之后,要组织为期一周的军训,并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编制的“一日行为规范”,军训结束要邀请初一新生家长到校观看军训会操比赛,并召开初一新生家长会,重点让家长配合学校解决孩子习惯养成的问题,助力初一新生迈好初中的第一步。在教育上,要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思品教学为阵地,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以语文教学为导向,感悟丰富的人文精神;以自然科学为媒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艺术教育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品尝到知识的甘泉,又能够很好地吮吸德育的甘露。

(二)要抓好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主旋律育人

1.环境育人

坚持环境启育,倡导文化润泽,丰厚校园文化人文底蕴。精选主题,统筹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教育基地,使其成为鼓舞学生挑战困难、健康成长的动力加油站。

2.课程育人

借力德育课程一体化提升工程,以全面加强和改进思品课程教学工作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学校的德育要素,将德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团队会、主题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弘扬传统美德。

3.活动育人(www.xing528.com)

以动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序列化、常态化开展开学毕业典礼、新生校园文化行、校园才艺展示、大型团体操表演、经典诵读比赛、孝德文艺汇演、主题演讲比赛、校园读书活动等动态德育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起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4.实践育人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聚焦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着眼于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深度挖掘和学校课程的自主建设,开发和编写菜单式、立体化的校本课程。将学校精神理念以主题化的形式通过品德课程、学科德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等德育途径加以落实,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开发校本课程。同时,要通过校内挖潜、聘请师资、社会赞助等形式,组建如书法、棋艺、剪纸、足球、摄影、陶艺等多个社团,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中国优秀文化大餐,还能成为学生拓宽兴趣、开阔视野、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的第二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成长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践行“三风一训”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5.主旋律育人

(1)要成立校园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亮点,每天一播,唱响主旋律,成为学生才艺展示的重要舞台,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2)要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坚持“制度约束,教师关注,同学监督、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依托主题班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报告会、文明标兵评比等渠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实现自我管理的最高目标。久而久之,学生的不良表现消失了,形成“崇德尚美、包容奋进”的良好氛围,教育教学质量将明显提升。

(3)要加强家校沟通,共促学生成长。聚集德育合力,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抓好全方位育人。倡导家校脉搏一起跳动的理念。学校要在每天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学生家长即时沟通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心贴心的交流,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通过编写《家教指南》、举办家庭教育指导沙龙、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成长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