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得以全面展开,1950年,根据生产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集中了水生生物学方面的专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各省市的水产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淡水方面,为配合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鱼类饲养上开始研究鱼类饵料生物方面的内容,并以渔业生产为目的,对全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水体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区系调查,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苏合作对黑龙江的综合考察。1951年江苏无锡五里湖的湖泊学调查,1956年前对江淮平原的渔业资源调查及青海湖的调查,都是规模较大、历时较长的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终于在195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指导水生生物研究的书籍《湖泊调查基本知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西藏高原的综合考察及对以武汉东湖等湖、水库为重点进行了水体生产力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引起了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关注,联合国还专门进行了考察。特别是1980年开始,国务院批准水产总局部署全国渔业区划调查,对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四大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及池塘进行全面调查,取得了比较完整的资料。
在海水方面,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黄海、渤海进行了调查。1958年,开始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此后,各部属的水产研究所及沿海各省研究机构,对各有关海区、渔场、港湾进行综合调查。到1980年,又开始进行全国海岸线及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这些调查工作的进行对水生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在广泛采集和调查的基础上,已获得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初步摸清了我国各类型水体中水生生物的区系组成、种类分布和习性,并撰写了一批内容比较完整的相关专著,如《中国淡水藻类志》《中国淡水轮虫志》《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淡水桡足类》《淡水软体动物》《中国海洋硅藻类》《中国海洋底栖硅藻类》《中国经济海藻志》《中国近海多毛类》《黄海、渤海软体动物》《南海双壳类》《贝类学纲要》《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中国北部经济虾类》《南海对虾类》《中国海洋蟹类》《东海深水甲壳动物》《中国经济动物志》《海洋软体动物》《中国动物图谱·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等,这些专著的出版对总结和指导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www.xing528.com)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进入南大洋、南极洲进行调查研究。1985年,在南极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考察站——长城站。1988年年底,又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我国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为了配合生产的发展,解决了固氮蓝藻、单细胞藻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大面积培养和在农业及渔业上的运用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亦解决了鱼、虾、蟹、贝类养殖中对活饵料的需求,同时也为开发新的养殖品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尽管如此,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尚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求,尤其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不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手段仍然较落后。此外,在基础理论的研究、饵料生物的定向培养、加速污水的生物净化处理、有害生物的控制利用和定量调查方法的标准化、现代化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粮食、能源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生物学,特别是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科学赋予我们水产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针对国情进行切实而具体的分析研究,科学地总结实践经验、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水生生物学,提高水体生物生产力,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