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媒体社交属性全面解析

电视媒体社交属性全面解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传播功能的实现程度依赖于电视媒体社交属性的挖掘、发挥程度。电视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家庭核心的角色。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举办的第21届赛事——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让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大多数不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球迷而言,认识的、不认识的一起看比赛直播就成了世界杯期间主要的社交活动。

电视媒体社交属性全面解析

根据社交和属性的概念,可以为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下个定义。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是受众利用电视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源于电视媒体自身的一种性质特点,这种性质特点能够满足受众通过电视媒体传受信息、交流思想、学习知识、参与活动、融洽关系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社交属性决定了电视媒体不仅具有大众传播功能,而且具有人际传播功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功能在电视媒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在受众需求要求量的满足阶段,电视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起着决定作用;而在受众需求要求质的满足阶段,人际传播功能将发挥更大作用。人际传播功能的实现程度依赖于电视媒体社交属性的挖掘、发挥程度。在受众导向的媒体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大众传播功能而言,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和人际传播功能将更加容易赢得受众的青睐,更加有利于其获得竞争优势。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幸福生活载体,是受众社交的起点和归宿。电视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家庭核心的角色。与其他家用电器相比,电视机的必需性是不言而喻的。电视机往往都摆放在客厅的视觉中心,是进门后的视觉焦点,是最具家庭感的家庭成员。它不仅承担着“壁炉”式的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客厅娱乐功能,是家庭团聚时的互动中心。尽管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人们已很少再给电视机套上精心缝制的外罩,但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后来的彩电,从模拟电视到超高清智能电视,作为家庭象征的电视的角色和作用没有变,一直是家庭当中装饰、娱乐、文化和共享的源泉,全家一起看电视所带来的合家欢仍然是最具仪式感的家庭活动之一。

据调查,2018年“全国家庭户中正在使用的电视机设备数量超过4亿台,全国电视家庭平均每户拥有1.16台电视机。客厅仍然是居民收看电视的主场所,86.63%的家庭户客厅拥有正在使用的电视机”[1]。毋庸置疑,电视媒体对于家庭和谐幸福稳定,对于受众的充电加油和享受生活,都起到了其他家用电器无可比拟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在家庭中不但没有受大众传播功能的影响和掩盖,反而得到了彰显。

电视是一种特别适于集体收看场景的媒介,它的这个特点不断为人们创造着集体欢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新生事物的电视机一经出现就凭借自己声画兼备的优势抓住了所有人的心。当时在农村,如果谁家里有台电视机,就会轰动街坊四邻,几乎全村人都会每天定时、定点前去观看,在一段时间内的社交话题也就成了那个时间段里电视播放的内容。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冲击,尽管电视媒体当初的风光不再,但它激发群体欢乐的独特优势所诱发的集体收看的刚需依然强劲。尤其是屏幕的由小到大,为集体观看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乐趣和场景优势,让大型活动或体育赛事时集体收看所带来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感觉、情绪得到汇聚,使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得到了快速提升,从而使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得以体现,使受众的社交需求得以满足,使受众的社交范围得以放大。在这一点上,无论PC端还是移动端,都难以望其项背。

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举办的第21届赛事——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让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大多数不能到现场观看比赛的球迷而言,认识的、不认识的一起看比赛直播就成了世界杯期间主要的社交活动。西南财经大学更是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关于做好学生收看世界杯相关事项的通知》,引来学生和外界的一片叫好声,也让集体观看这种特殊的收看方式重回大众视野。CSM收视数据显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央视各频道的整体收视份额达到36.48%,CCTV-5的收视份额更是达到了超出常规的7.24%。

与新媒体的点播方式不同,电视媒体的播出是直播状态,属于线性传播,因此一直被诟病为不符合受众越来越旺盛的社交需求和行为特征。这种观点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短视的。尽管直播和线性传播给予受众的选择性弱,但恰恰是这种不可选择性为受众创造了更多的期待和悬念,使得受众对内容的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加,由此所激发的受众的社交需求也大大增加。面对未知的内容和未知的结局,受众的好奇心会显著增强,他们需要找人咨询,找人讨论,找人发泄。显然,电视媒体的直播和线性传播成了受众社交的动力。直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还在于它与电视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结合后所造成的共同场景的扩大,这种扩大使得受众的社交范围大大拓展。作为大众媒介,电视媒体在直播时会用相同的内容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为不同的受众制造相同的氛围,从而在远远超出受众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塑造出普天同乐的共同场景,大大扩展受众的社交面,使受众有更好的体验感。从一人到无数人,从熟人到陌生人,在不同地点、相同时间做同一件事情的这种共同场景带来受众社交活动内涵和外延的质的变化,即社交活动不仅是通过接触性的,而且可以是非接触性的;不仅可以是思想的表达和互动,而且可以是不为人知的内心的反对或共鸣。 (www.xing528.com)

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是与其大众传播功能共生的,因此大众传播所具有的开放性必然导致社交属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又必然促使社交属性走出电视媒体的小圈子,延伸和拓展到受众社交需求的大背景。在更大的空间内,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一方面对受众的社交需求做到了多层次全方位满足,另一方面与新媒体的人际传播进行了深层次互动,为新媒体社交属性的发挥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电视内容的高质量使得受众能够反复收看,因此激起受众社交欲望的可能性大,受众由此产生的社交行为的质量高。这造就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唱衰电视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电视媒体仍然在贡献着社交媒体的主要流量,也仍然在为社交媒体贡献着大部分的视频内容。美国视频广告局2018年底发布的最新研究系列报告《电视即社交:电视内容如何引发持续的网络热议》(TV is SOCIAL:How“Live”TV Sparks Continuous Online Conversations)指出,电视内容对社交平台上网络热门话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了量化直播电视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社交平台上的互动,研究分析了从2018年9月24日到10月21日连续四周的电视节目对Twitter十大热搜话题的影响。由于热搜话题是不断变化且略有一定的滞后,研究在每晚四个时间点(20:30,21:30,22:30,23:30)分别对热搜话题进行监测。研究发现,在晚间4个时间点的Twitter TOP10热门话题中,平均84%的话题都来自电视内容[2]

社交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是人类文明进步、信息传播交流的基本途径和渠道。作为势头正盛的新兴媒体,移动媒体的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容易让人们与现实世界隔绝、封闭。与一般的科技发展的目的一样,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家庭幸福。当每个人都自顾自地抱着一部移动媒体,对家人、朋友、同事视而不见的时候,我们必须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认为,科技活动要践行“科技向善”理念,“对科技伦理的关键问题在认识上有共识,行为上有共振,才能发挥好科技伦理对科技创新的调节作用,促使科技活动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3]

正如上面所述,电视是最具家庭感的媒介,它的家庭感源于电视媒体的社交属性。电视媒体能够帮助受众走出自我的束缚,拥抱家人的关心与爱护,感受家庭的和谐与温暖;能够帮助受众走出个人的小天地,融入社会的大熔炉,感受社会和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帮助受众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沉溺与依赖,感受现实社会人间烟火的五味杂陈。可以说,家庭感是电视媒体社交属性的最好体现,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1]引自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 司(CMMR)共同发布的《2018 年度中国家庭收视市场入户调查》。2019 年 1 月 9 日,http://www.sohu.com/a/287794062_120056318。

[2]Reed Kiely,Jason Wiese:《电视即社交:84% 黄金时段 Twitter 热搜话题来 自电视内容》,陈梦甜编译,微信公众号“德外 5 号”,2019 年 1 月 25 日。

[3]索有为:《马化腾谈科技伦理 吁践行“科技向善”》,中国新闻网,2019 年 3 月 3 日,http://www.chinanews.com/it/2019/03-03/8770206.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