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举 张文婷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维系伟大民族精神的文化根脉,是激励国人不断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举世闻名,被称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四库全书》,则是这些古典文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大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学术研究价值,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中国最大一部丛书,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纪晓岚主持,耗时15年,动用4000余人,收录了3503种图书。书成之后共有79337卷,36315册,总字数为9.97亿。全书共230万页,18世纪后期以前的中国历代主要著作基本被囊括其中,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东方文化的金字塔”。
此书共缮写了7部,每一部都是用香楠木2片上下夹之,并束以绸带,装在香楠木匣内。书面都是绢面,“经部”用黄绢,“经解”用绿绢,“史部”用红绢,“子部”用蓝绢,“集部”用灰绢。每匣上面均刻有书名。7部《四库全书》,前4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宫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热河行宫之“文津阁”,奉天(今沈阳)行宫之“文溯阁”。后3部分别藏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孤山圣因寺之“文澜阁”。
沈阳市文溯阁
《四库全书》书影
《四库全书》影印本
一提国宝《四库全书》,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说到存放在甘肃文溯阁的《四库全书》,知道的人也不少;但再说到文溯阁《四库全书》在搬入兰州九州台藏书楼之前究竟在哪里存放,就鲜为人知了。
在榆中县甘草店镇项家堡村,有一座海拔不到1900米的不毛小山峰,名叫古洼山,山脚下不远处是一条几乎长年干枯的流入宛川河的苏子沟,在古洼山和苏子沟之间不到100米的较狭长地段,居住着二十几户人家,自古以来当地人一直把这里称作“木林沟”。就是这个在中国行政村区划中无法查到、也为外人所不知的小山村,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神秘之地,在20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为了让中华瑰宝之一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有个“战时”的“安身之处”,国家文化部委托甘肃省图书馆专门在此秘密修建了甘草战备书库。文溯阁《四库全书》自1971年6月至2005年7月迁入兰州九州台藏书楼之前34年的时间内,就一直存放在这里。
位于榆中县的《四库全书》秘存库(www.xing528.com)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往往很难逃脱战争与外力入侵的阴影,《四库全书》成书后虽然分七阁束藏,但依然未能幸免。正如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馆长、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秘书长易雪梅说:“历经两百多年的沉浮跌宕,七阁中的《四库全书》遭遇各不相同。”
事实正是如此,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变迁中,七阁及其藏书没能全部保存下来,大部分《四库全书》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镇江,火烧文宗阁,文宗阁《四库全书》损失惨重。随后,在太平天国起义中,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的《四库全书》均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文溯阁《四库全书》是剩下的三部半中的一部,也历经了颠沛流离。
该书原在清朝留都盛京(今沈阳)保存。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遭到了破坏,有些册次流散。1914年,为拥戴袁世凯登基,准备影印《四库全书》,遂将文溯阁藏本运抵北京,存于故宫保和殿,被冷落在故宫中。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由,欲将文溯阁《四库全书》以120万元盗售给日本人,消息传出,舆论哗然,遭到国人抗议,卖书之事遂作罢。1925年,文溯阁《四库全书》重新运回沈阳,但“九一八”之后,又与沈阳城一起落入日本人手中。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在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的情势下,有关方面将它连同宋元珍善本图书,再一次运出沈阳。先是运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存放在讷河城外一所被改造成小学校的关帝庙里。1952年夏,讷河水患,又不得不将《四库全书》迁运到北安。朝鲜停战后的1954年1月,《四库全书》才得以运回沈阳,存放在故宫文溯阁院内的新库房里。
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紧张,基于战备需要,文溯阁《四库全书》从沈阳秘密转运到兰州保存。1966年10月13日,文溯阁《四库全书》安全运达兰州土门墩车站。兰州军区的27辆军用卡车已提前1小时到达车站并直接开上了站台,火车到站后立即开始装运《四库全书》,随后被秘密运抵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保藏。
“文革”初期,鲁土司衙门是省图和省博珍贵图书和文物的战备库。鲁土司衙门始建于明初,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其中大经堂面积630多平方米,文溯阁《四库全书》就存放在大经堂里。为了保护《四库全书》,特地加固维修了大经堂周边寺院的围墙,大经堂窗户也用钢条、铁网进行了封堵。为了防潮,又在书籍下面垫上了十几厘米见方的木头,并且每天开窗通风,定期检查室内温湿度。虽然当时保藏条件比较艰苦,但由于此处远离兰州,人烟相对稀少,《四库全书》安然度过“文革”最动荡的时期,未受到任何损失。
就在大多数人不知晓国宝级文物文溯阁《四库全书》安稳存放于永登时,另一项择地保管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毕竟,作为临时战备库的鲁土司衙门距兰州较远,交通不便,而大经堂及周围建筑均为木制结构,不利于防火,长期存放有隐患。
经过两年多的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后,本着“靠山隐蔽,少占土地”的原则,结合考虑当地的政治环境、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道路等多种因素,最终选定距离兰州市区60多公里的榆中县甘草店作为新库址。1971年6月,在鲁土司衙门存放了4年零8个月后,文溯阁《四库全书》又被秘密迁至甘草店专库。专库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从此,这里就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来甘后的第二个家,并在这里存放了长达35年之久。
位于兰州白塔山的文溯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