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名流水梓:兰州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

西北名流水梓:兰州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名师的教导下,经过“寒窗”苦读,光绪二十八年,十八岁的水梓考中秀才,入兰山书院。辛亥革命爆发后,学校停课,水梓随即返兰,在省城联合邓宗、王之佐等,奔走呼吁,响应共和,倡组临时省议会。自欧美返国后水梓再任一中校长,筹备成立省教育会,当选首任会长。水梓是西北名流之一,他的言行,很引人注目。路过兰州时,曾拜访了水梓先生,征求他对根治河患的意见。1973年2月4日,水梓在兰与世长辞,享年90岁。

西北名流水梓:兰州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

赵 军

水姓家族不是兰州的“土著”,原本出自江南水乡宁波。据家谱记载。早在几百年前,水家祖先中的一支不知何故举家西迁,一路来到了现在的甘肃。到了甘肃后,水家在现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定居下来。据水天明先生讲,水家和当地的回民们关系处得很不错。水家的祖辈肯定也为当地回民做过一些好事,因为至今在三甲集还有一个礼堂,名叫“水家礼堂”。后来,当地的回民们要起事,因为和水家这种融洽的关系,他们事先派人向水家的人通报了消息。于是,全家又一次迁居,辗转来到了榆中小康营。

水梓父亲叫水应才,母亲姓李,原在榆中县龛谷乡(今小康营乡)务农,因天灾不断,农业破产,便逃荒来到兰州,起初以沿街卖水为生,后来开了个小作坊,专制毡靴。随着生意的发展,生活状况日渐好转。

水梓是长子,字楚琴。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于兰州。九岁就读于兰州南关杨辛伯私塾。杨辛伯,甘肃伏羌县(今甘谷)人,以教授严谨著称。在名师的教导下,经过“寒窗”苦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八岁的水梓考中秀才,入兰山书院。光绪三十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兰山书院改为文科高等学堂,水梓以优异成绩毕业,又考入北京法政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学校停课,水梓随即返兰,在省城联合邓宗、王之佐等,奔走呼吁,响应共和,倡组临时省议会。后因保守顽固势力反对,事败,他仍回北京就学。

水梓像

民国三年(1914年)水梓从北京法政学堂毕业,返回甘肃,开始在教育界崭露头角,先后任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教授,并代表甘肃省教育界出席全国教育会成立大会,考察直、鲁、江、浙等省教育。民国八年(1919年),代表甘肃省参加教育部考察团,赴欧美各国考察教育,同行者有黄炎培、袁观澜、王天柱等十余人。自欧美返国后水梓再任一中校长,筹备成立省教育会,当选首任会长。

除教育界外,水梓先生在政坛上也是一位很活跃的人士,在甘肃乃至西北有一定影响。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起,历任甘肃省政府代理秘书长、狄道(今临洮)县知事、甘肃省自治筹备处处长、兰州市政筹备处总办、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处参事兼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府秘书长、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等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水梓任甘肃省银行董事长,同时任省中苏文化协作会会长。他思想开明,曾接待进步团体“新安旅行团”,与八路军驻兰办事处谢觉哉等同志频繁交往。(www.xing528.com)

水梓是西北名流之一,他的言行,很引人注目。我国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负责黄河治理委员会工作时,曾亲赴甘肃、青海等地考察黄河上游的实际情况。路过兰州时,曾拜访了水梓先生,征求他对根治河患的意见。

水梓生平喜爱戏剧且有研究,他对秦腔的源流和沿革有独特的见解,著有《陇上旧剧琐忆》。他曾与魏绍武先生在兰州办过秦剧“觉民社”,为甘肃秦腔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

水梓笔墨

由于水梓具有强烈的“教育救国”思想,认为发展科学技术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所以他一生费尽心力促进文教事业的发展。他在甘肃省工业协会成立纪念特刊上有这样一段题词:“神禹往矣,考公失传。货弃于地,国计维艰。科学技术,借石他山。群起建设力能回天”——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可见一斑。他还提出要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非学好外语不可。他在省立第一中学任校长时,特别重视英语教学。

他长于诗词,著有《煦园诗草》一卷,留诗300余首。擅书法,结体端凝持重,笔锋清秀潇洒。在兴隆山“喜松亭”(为纪念张治中将军在兴隆山小住所建)有一副对联:“静看行云听溪水,年近岁寒爱老松”,为水梓先生所书,厚重遒劲,令人称颂。

1973年2月4日,水梓在兰与世长辞,享年90岁。他的六子二女,均受到良好教育,建树颇丰。

水梓一生为人谦逊,治学严谨,性格开朗,谈吐风趣,社交广泛,平易近人。由于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桃李盈门,受教益者甚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