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原学子考入清华,兰州教育史话(上)

陇原学子考入清华,兰州教育史话(上)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7月26日。当时各省每年考送清华的名额,是由各省摊庚子赔款的多少而决定的。考送清华的学生,先要在各自的省市选拔,成绩优异的送到北京,再由清华复试,合格者则进入清华中等科一年级班。甘肃最早考入清华的学生是赵宗晋,字康候。1914年,由甘肃省考送清华的学生是张心一,永靖马家湾人,他是兰州考送清华第一人。1919年丁卯级考送的两名,一名是皋兰的王和生,另一名是靖远的安立缓。

陇原学子考入清华,兰州教育史话(上)

文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也称“清华学堂”。如今“清华学堂”四个大字,仍赫然镌刻于楼房大门外正额上。这四个大字是清廷军机大臣、中堂尚书那桐的笔迹。

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7月26日。1925年在留美预备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学班,1928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如今,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009年12月9日,中央教育教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2009年12月11日《光明日报》),在这份大学排行榜中,清华名列榜首。

大家知道,清华学堂是美国政府把我国给它的庚子赔款,退还给我国政府而设立的。当时各省每年考送清华的名额,是由各省摊庚子赔款的多少而决定的。甘肃经济不发达,庚子赔款负担得较少,所以每年只给一个名额。每年只招13至14岁的男生。考送清华的学生,先要在各自的省市选拔,成绩优异的送到北京,再由清华复试,合格者则进入清华中等科一年级班。当时清华只设中等科,学制为8年(即初中4年,高中4年)。如复试不合格,则将考生退回原籍。

甘肃最早考入清华的学生是赵宗晋,字康候。1913年(1921届)因他是从北京直接考入清华的,所以不算甘肃的考送生,也不占甘肃的名额。

1914年,由甘肃省考送清华的学生是张心一,永靖马家湾人,他是兰州考送清华第一人。入清华学堂(1922届,壬戍届)。

清华学堂毕业的学生,都有留学美国深造的机会。1922年,张心一清华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美国依阿华学院(Iowa State College of Agriculture)。毕业后,考入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农业经济系研究生,1926年获得农业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有所成。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副教授兼推广系主任,立法院统计处农业统计科科长,后任中国银行农村贷款主任等职。

1941年,他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任甘肃省建设厅长。他在甘肃工作的6年任期内,兴修了鸳鸯池水库、湟惠渠等大中型水利工程23处,兴办了水利林牧公司、矿业公司、电厂等11个企事业单位。其中企业的管理者,均按股东投资的多少来分配权力,政府不得插手。他身为厅长,两袖清风,为官清廉,在民间有很好的口碑,至今令人缅怀传诵。

1992年,这位“农科巨子”去世,但他的“魂儿”却回到了桑梓故里,遵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了兰州徐家山上。因为这里是他曾经做过种草种树、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实验的地方,正是他在这里首开了绿化兰州南北两山的先河。后人还在徐家山中正岭上树碑,陶岳嵩先生给他的挽联上写道“两袖清风为人民无愧神州大地,一生勤奋搞事业堪令后人敬仰”,以示纪念,昭示后人。兰州徐家山昔日的荒山秃岭,今日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并成了国家森林公园。

1915年(1923届,癸亥届)甘肃考送了两名,一位是陇东的田炯锦,另一位是天水的“庞某”,因年龄偏大,英语成绩不太理想,没有被录取(后被北大录取)。从这年开始,每两年考送一次,每次考送两人。

田炯锦,生于1898年,字云青,西峰后官寨人。于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伊利奥大学深造,1930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国民党监察院委员、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国民政府考选部部长。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内政部”部长、“司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等。1977年3月30日在台湾病逝。

张心一教授纪念碑

1917年考送的,一名是临洮的张泽生,另一位是宁夏的牟鼎同。(www.xing528.com)

牟鼎同,1932年获普度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兰州大学与甘肃大学的前身——省立甘肃学院执教;1936、1937、1938年三度被三位不同的院长任命为甘肃学院教务主任;后辞职,短期任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水利组数学兼制图教授;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并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后,在西北联大执教。

1919年丁卯级考送的两名,一名是皋兰的王和生,另一名是靖远安立缓。后来考送的还有被人们称为“邓氏四姐弟”的邓春霖,是循化人。

王和生(1903—1989年),甘肃皋兰县长川村人。1922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因奔父丧回兰,不久又去南京考入东南大学体育系,两年后毕业。回甘任教师,先后在兰州中学、兰州农业学校、兰州师范、兰州工业学校、中山大学、甘肃学院教授英语。1963年聘为文史馆馆员。1970年2月底被迁回原籍皋兰县长川村,1979年落实政策,回兰为甘肃省文史馆员。1989年病逝于兰州,享年87岁。

王和生毕业回兰教学,其才能受到了兰州学者刘尔炘的赏识。但他们还有另一层关系——王和生之父王树中与刘尔炘均为光绪年间进士,只不过王树中放了外任(安徽泰和县知事,合肥道道员),而刘尔炘不愿为官,早早于1897年辞官返兰,在五泉书院设帐授徒并担任主讲。而王树中亦于1907年离皖返兰,1911年,民国建立后,出任甘肃督署参谋长兼省教育会会长。

王和生一生以英语和体育教学为主,可谓甘肃英语和体育教学的拓荒者。其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诗词创作、棋艺研究、戏剧创排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在清华求学时,曾多次受到学者梁启超的赏识,和生喜作诗,任公(梁启超之号)多次为其修改诗句,并笑慰和生:“泰,汝今又失灵矣!”(和生乃其字,学名王毓泰)。不过,最使其广受赞誉并闻名于世的,是在象棋艺术方面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他为西北棋圣、大国手彭述圣编写的《传彭集》,在《象棋月刊》刊载部分章节后,在全国棋界影响巨大,索求者甚众,然因未能全部发表,棋坛人士多以未睹全豹为憾。

安立绥,字靖侯,靖远县大芦塘(今属景泰)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考取留美公费生,初入加利福尼亚州陆军学校深造,两年后,转入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民国十九年毕业回国。民国二十七年,调任青海海南警备司令部军事顾问,并兼任青海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他在参与军政事务的同时,潜心教书育人,除了主持冗繁的校务,还担任教课任务。他治学严谨,授课有方,在校园内外颇有口碑。民国二十三年,安立绥调任甘肃学院(今兰州大学)总务长兼英文系教授。嗣后,任天水专员兼天水县长,任期内,主持纂修了《天水县志》,为地方留下了一部十分珍贵的史料。兰州解放时,随溃军逃往新疆途中在酒泉起义,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的接见,指派做国民党地方部队的工作,并担任参事室参议。1953年以后,担任培训军队干部的教学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遣送敦煌国棉农场监督劳动改造。并于1960年在饥病交加中不幸病逝于敦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倒了强加在安立绥身上的不实之词,予以彻底平反昭雪。

邓春霖,循化人。1919年12月13日,邓春霖与哥邓春膏,与姐邓春芩、邓春兰在北京三眼井15号寓所成立“春晓学社”,“以研究学术,改良社会为宗旨”,提出自由、平等、奋斗、坚忍的信条,创办了《春晓学社季报》杂志。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邓春霖,深感故乡甘肃僻居西陲,长夜漫漫,大梦未醒。1920年5月,便与甘肃旅京学生创办了《新陇》杂志,邮往设在兰州的合兴印书馆及平凉、西宁武威、宁夏、天水、陇西、狄道、酒泉各师范的代派所,再发行到全省各地。《新陇》是不定期铅印刊物,辟有论着、调查、选录、大事记、通讯、杂俎等六个专栏,主要宣传“五四”精神,向甘肃输入文化、新思想。

这些考送清华的学生,每年由甘肃省教育公暑发给路费100元,每人每年还发80元的生活补助费。这些考送清华的学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甘肃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85年,晚年的张心一在清华大学校庆大会上对清华学子们讲道:“我来自甘肃,为了报答甘肃人民培养我的恩情,我在甘肃做了六年的清官,报答了我的老家甘肃省培养了我的恩惠。”(引自张心一在清华校庆大会上的发言稿)

清华园

这些早年考送清华的学子,不仅是甘肃知识分子的精英,而且也是甘肃广大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