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兰州市城关区曹家厅,百般打听寻觅,终于在城关区慈善总会办公楼墙脚下,找到那块2009年3月由市政府所立的“清·皋兰书院旧址”的石碑。低矮的石碑很不起眼,常年被遮挡在乱停乱放的车辆背后,确真很难引发路人驻足一瞧。不过,它依然见证着皋兰书院的沧桑历史,诉说着皋兰书院的风雨历程。
明代为兰州卫指署,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皋兰知县徐敬利用右营参将署创建皋兰书院。二十九年(1849年)前营游击移驻,知县董平章将书院移建于其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皋兰知县赵鋐改为皋兰县高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皋兰县立小学,1948年为皋兰县政府驻地,后为曹家厅小学。“文革”后为城关区检察院,已废。
据史料记载,皋兰书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清式书院建筑制式。从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牌坊、照壁、大门、仪门、讲堂、书房,东、西两侧为东、西斋院,建有斋房学生居住。讲堂北厅山长居住,南厅监院居住。
牌坊额曰:“秀挹三台。”
楹联曰:“冠五六邑之区,开广厦养士尊贤,自今伊始;扶九万程而上,愿群材立名砥行,与古为徒。”
以上意境深远、富有气概的额、联均为徐敬创建皋兰书院时撰书。
皋兰书院只招考皋兰县籍生员、童生入院肄业,以考取举人。知县徐敬等捐银6300两,发商生息,以做书院经费。另有学田433垧,收田租添作经费。用地租弥补办学经费,皋兰书院则在兰州算是开了先河。
皋兰书院以教学考课严格著称。山长令学生将每天所读文章、所讲书名均载入功课本,次晨呈送监院摘送山长逐一查考。若查出功课荒疏、不勤奋者,监院严加责惩。二月至十一月间每月考三次:初四为官课,十四、二十四日为堂课。每次考四书文一篇、试帖诗一首。另每月由山长出题考策论、经古文三次。
星转斗移,时过境迁。皋兰书院曾经严格的教学课堂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今人已无法感受,但民间流传的几副题皋兰书院之楹联,倒是负有盛名。如前面提到的徐敬“冠五扶九”联,虽不像明代思想家顾宪成为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撰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样家喻户晓、广为传诵,但也同样以劝勉读书人心怀抱负、德才兼修,关注世道、济苦救国为己任,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励志名言,积淀为兰州书院文化的精神营养。
另有几副也值得欣赏:
天步日艰难,望诸生学究中西,去我短,取彼长,身体力行,造就全材储国用;(www.xing528.com)
宫墙粗补葺,愿后此官行牧令,兼名师,为良友,陶甄作育,相与观成竟厥功。
——清代赵鋐题皋兰书院
汇众力以续前功,一志同心,幸得重开广厦;
原萃英而尚实学,尊贤取友,定然高步云程。
——清代童得正题皋兰书院
讲舍喜初开,所愿二三子同心,切磋琢磨,莫负此长官雅意;
英才群待育,安得千万间广厦,藏修游戏,都教他寒士欢颜。
——清代唐树义题皋兰书院
唐树义,曾于道光年间先后任甘肃巩昌知府(代理道员)、兰州道员、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代理巡抚)等要职。此人为官清廉,才华横溢,倡议辑录乡邦文献。其为皋兰书院题词,便是皋兰书院当时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