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学界认可的兰州方言喧关大师郭冲

史学界认可的兰州方言喧关大师郭冲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官柱“喧关”为兰州方言,意思是“聊天”。在以崇尚清谈闻名的晋代,兰州就出现了一个因“喧关”名垂青史的人,他叫郭冲。现在我们在史书上已查不到这位老乡的其他任何资料,但是郭冲在那次“喧关”时讲述的有关诸葛亮的五个故事却雅俗共赏,史学界称之为“郭冲五事”。应当说“空城计”的创作权属于郭冲。“殿下,臣之管见,异于二公。”

史学界认可的兰州方言喧关大师郭冲

郑官柱

“喧关”为兰州方言,意思是“聊天”。

相对于以“侃大山”闻名的东北人和以“摆龙门阵”休闲的四川人而言,兰州人其实并不怎么健谈,甚至有些木讷。但是,不善言辞的兰州人偏偏为中央电视台输送了许多“名嘴”,如水均益、朱军、李修平,等等。这些例外都出类拔萃。

在以崇尚清谈闻名的晋代,兰州就出现了一个因“喧关”名垂青史的人,他叫郭冲。现在我们在史书上已查不到这位老乡的其他任何资料,但是郭冲在那次“喧关”时讲述的有关诸葛亮的五个故事却雅俗共赏,史学界称之为“郭冲五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在中国称得上妇孺皆知、无人不晓——

让我们翻开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重温其精彩片断: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里的这段文字称得上《三国演义》中的华彩部分。它讲述了中国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空城计”。据史学家考证,“空城计”并非史实,而是罗贯中根据裴松之《三国志注》里援引郭冲的一段话加工出来的。这里我们不妨将这段文字移录如下,供大家对比: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除了增加了童子伴随、焚香操琴的诗意化细节外,罗贯中基本上沿用了原文的故事梗概。应当说“空城计”的创作权属于郭冲。

谈到这里,诸位想必对郭冲讲的其他四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有限历史资料的拼贴,复原那一天的情景:

这是诸葛亮去世后的第42个年头,也就是晋武帝咸宁三年(公元277年),司马懿的第七个儿子、当朝皇帝司马炎的叔父(真正的皇叔,不似刘备,纯为“大一钻”的)司马骏来到关中就任扶风王。这位文武双全的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长安县,想必他游览了附近的五丈原,甚或在其辖区内的眉县参观了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为纪念祖父修建的庙宇,所以其与幕僚们的闲谈自然绕不过前蜀汉丞相诸葛亮。

“五丈原地势开阔,想当年诸葛亮客死此处,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扶风王司马骏褒衣博带,手持麈尾,端坐于殿堂主席,犹如当年城头抚琴的诸葛亮,望之颇有神仙之风。

此时,这位藩王想到了参谒过的诸葛亮庙。享殿里香烟袅袅,昏暗幽昧之处似乎隐藏着诸葛亮深邃的眼睛。

“殿下,”坐席上的司马刘宝,朝这边礼节性地欠了欠身子说,“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诸葛亮虽然谨慎机警,出山前躬耕南阳,待价而沽,但终不如当年伊尹之遇商汤、姜太公之遇周武王,托身非所也。”司马刘宝说的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当年他因犯事而为苦役,正是慧眼识珠的扶风王用五百匹布将他赎来,并以礼相待,委以重任。后来正如扶风王所预料的那样,他是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不但在战场上屡建战功,而且精通经史,才华横溢。

扶风王点了点头。魏、吴、蜀三国之中,西蜀最为弱小,刘玄德虽说仁慈宽厚,但难比曹孟德的雄才大略,至于刘禅的懦弱无能,更无法与藏龙卧虎的曹家子弟相提并论呀。

想起那位“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司马骏不由地从鼻孔里喷出一股热气。

“西蜀原本弱小,诸葛亮六出祁山,偶有小胜,难改大局,无异于以卵击石。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尽忠于为臣之道,终非明智之举。”刘宝擅长吹箫,又会“啸咏”(类似口哨),说起话来也似乎带着优美的旋律,余音袅袅。

扶风王试图从刘宝的脸上找到其侄子刘绥的影子。后者可是“灼然玉举”“千里挑一”的美男子啊,可是两人除了眉毛有点相似外,并无其他相同之处。

“西蜀兵不众,粮不多。战事日费千金,可怜西蜀之民倍受刻薄,却徒劳无功。”说话的是长史桓隰,他是荥阳人,操着一口流利而纯正的官话

殿堂之外,树木扶疏,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鸟鸣,如滴落的水珠。

“殿下,臣之管见,异于二公。”声音来自右边的末席,说话者风神萧散,颇有士子气度。见扶风王点头,便朗声说道:“臣以为诸葛孔明有不世之才,其政治才干和军事智谋均英明卓越,超过了古代齐国管仲晏婴。”其语调带有明显的外地口音。

那人名叫郭冲,金城人氏。

“先生见识与众不同,当有佐证?”扶风王很感兴趣地问道,他自幼就是个有名的神童,五六岁就能写信,八岁时给当时的太子曹芳当老师,从小就习惯于将同龄人当作自己的弟子,自然懂得循循善诱。

司马刘宝和长史桓隰也很自然地将头转向那位金城人。

“诚如二公所言,诸葛亮治理国家严刑峻法,加重赋税,无论是官还是民开始时都心怀怨恨。当年法正就曾经规劝他说:‘昔日汉高祖进驻关中时,约法三章,秦朝的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您现在借助武力,只占据了一个荆州,建国初始,并未安抚百姓,给百姓带来好处;况且按客主的身份,本来就应当谦恭礼让,减轻刑法放宽戒律,以满足百姓的期望。’”说到这儿,郭冲长跪挺身。

“诸位知道,诸葛孔明是怎样答复的吗?”郭冲在论敌脸上满意地看到了设问句的修辞效果,又礼貌地将目光转向坐在主席上的扶风王。

他自问自答道:“诸葛孔明答复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暴虐无道,行政苛刻,百姓怨恨,所以一个人振臂一呼,天下就土崩瓦解,汉高祖约法三章,可以解救大众。可是,西蜀情况不一样,刘璋昏聩而又懦弱,从他祖上到他这里已连续几代实施宽松政策,清明的政治举措不实施,威严的刑法不整肃,当地人士专权任性,君臣之道日益衰落。要知道,用官位给人恩惠,官位至极就低贱;用恩惠使之顺从,恩惠竭尽就会被人怠慢。蜀国的积弊,正是由此产生的。我现在还法律以威严,法律实施人们才会感知恩惠;限制封赏,加封的人就感到荣耀。荣誉和恩惠同时实施,上下有别。治理国家的精要,从这里就彰显出来了。”

此时,大家仿佛听到了诸葛亮的声音,而侃侃而谈的郭冲则成了诸葛亮的替身,他那带着浓厚金城口音的官话此时听起来也别有风味。(www.xing528.com)

扶风王心有戚戚焉。

联想自己劝督农桑时要求帅兵一律限田十亩的规定,此举与诸葛亮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想到这里,他宽慰地捋了捋胡须。

著有《历代史书考异》的司马刘宝联想到了古代郑国的子产。这位先贤就提出过“以宽服民”“以猛服民”“宽猛并济”的政治主张。

长史桓隰回味着诸葛亮那几句精彩的句子:“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他内心不由地感叹:真是充满智慧的至理名句啊!

刘宝墓青瓷虎子(夜壶)

郭冲又讲到有关诸葛亮的另一个故事:

有一次,曹操刺客到西蜀,准备伺机刺杀刘备。那位刺客也颇懂点军事,竟然与刘备一见如故,两人谈得很投机,甚至谈论起如何讨伐魏国的事了。刺客见时机已到,正准备下手。这时恰巧诸葛亮来了,刺客的神态不免有些慌张,诸葛亮觉得此人有些可疑,便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刺客借口上厕所出去了。不知底细的刘备还挺高兴,对诸葛亮说自己找着了一位奇士,可以帮助自己成就统一大业。诸葛亮却长叹了一口气,说那人神态反常,不敢与人正视,肯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说完就派人追捕,可那位刺客已经翻墙逃跑了。

故事讲完了。郭冲喝了口茶,他还不大习惯这种南方时兴的饮料,味道有些苦涩,但此时却让他口舌生津。

他回味般地转动着手里那只越窑产的青瓷杯。

司马刘宝手里拿着的却是黑白两颗海卵石围棋子,它们有节奏地在主人的食指和中指间倒换着位置——这有助于主人思考,就像在下棋时那样。刘宝不紧不慢地说:“诸葛亮并非无智,而是智大于力,其与魏国相争,非败于智而败于力。能度德量力者,方谓识时局啊!”

刚喝了口清茶,郭冲顿觉神清气爽,他大声说道:“不然!诸葛孔明志向远大,曾自比管仲、乐毅,并不为过。当年他上《出师表》后,出祁山,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带领数千名百姓返还西蜀,大家都向他表示祝贺,而他却说‘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不足,才使得百姓陷于豺狼之口,这都是我的罪过,又何功之有呢?’可见他志向远大,有一统天下的胸怀!”

听到这里,扶风王的心骤然紧缩了一下:自己的哥哥汝南王竟然和诸葛亮同一个名字,这难道是父王有意所为?即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意?

“不仅如此,”郭冲如数家珍地例举诸葛亮的事迹,“魏明帝征伐西蜀时,派宣王(指司马骏的父亲司马懿)督张郃精兵三十万秘密潜行,当时诸葛亮守在险要,驻守十万兵马中有两万已属超期服役,能留下的只有八万,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大家都劝诸葛亮将那两万兵卒留下来,可是你们猜诸葛亮怎么说的?”

郭冲再次使用了设问手法,但这次效果不佳,他见扶风王表情似有不悦,便没有再卖关子:“诸葛亮说‘我带兵打仗,以诚信为本。那两万士兵正准备好行李等待着归期,家里的妻子儿女翘首以待计算着日子。现在虽然临时征兵困难,但从道义上讲不能自食其言。’于是下令遣散那两万士兵,可是士兵们听说这件事后,个个知恩图报,英勇奋战,杀死了张郃,击退了宣王。这一仗大获全胜,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诚信啊!在下以为诸葛亮并非不识时务,只是时运不济而已。”

青铜炉里升腾的缕缕香烟,如袅娜多姿的舞女们,摆动着长袖,扭动着细腰,散发着阵阵幽香。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从未如此清晰地回响在扶风王的耳边。对于父王的这位老对手,以往他钦佩的是其足智多谋,但是这件事让他佩服的却是其道德品行。

“善哉,斯言!”扶风王有力地挥动了手中的麈尾,“由此看来,诸葛亮的确不愧为一世英雄啊!”看到司马刘宝、长史桓隰均频频点头,他知道这也是大家共同的看法。刘备创建的西蜀国虽然已经灭亡了,但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如果诸葛亮地下有知,当他听到自己的老对手最有才华的儿子如此评价他的话,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郭冲这次“喧关”的内容记载于《蜀记》一书里,又被裴松之引用在其《三国志注》中。据裴松之等史学家考证,郭冲所说的这五件事有的缺少佐证,有的与时间、地点不相吻合,所以正史上并没有采用。

以现代的眼光看,“郭冲五事”中的三件事重在诸葛亮的品德和言论,与诸葛亮的为人处事风格相一致,况且郭冲等人距离诸葛亮时代并不遥远,多少还是有些现实依据的。郭冲讲的这五个故事当中,其中以第三个故事“空城计”最为脍炙人口,它成功地塑造了以诸葛亮为代表、以汉代张良为范本的中国智者的形象:美若妇人,却能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少胜多。

这种形象出现在唐诗里: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永王东巡歌》

出现在宋词里: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样的中国式智者的形象传承了老子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同时又深远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利亦有弊。但不论如何,我们应当记住这样一个事实:“空城计”这个故事的原创作者是金城人郭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