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吴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些敢于冒险的旅行者率先抵达游览,第二年旅游人数就达到7650人。随后旅游业蓬勃发展,2006年售出将近900000张价值25美金的门票(Smith,2007)。2007年,超过170万国际旅客抵达柬埔寨,大多数游客只停留几天(旅游部,2008);而到2010年,预计有300万游客。
暹粒(Siem Reap)环绕吴哥,是数万流离失所的人们的栖居地,他们在独立战争后搬迁至此。尽管当地因旅游得以发展,暹粒(Siem Reap)仍然拥有柬埔寨最高的贫困率,当地有54%的居民每天仅依靠不到50美分度日(Fletcher et al.,2007)。大多数人都是原始吴哥居民的后代。他们的村落也属于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那里缺水,公共卫生差,教育落后,能源不足,住房和资产都缺乏,贫富差距很大,社区间缺乏合作,并且区域发展很不平衡(Winter,2007)。
近期,一项关于当地居民的调查发现(De Lopez,2006),40%的家庭完全依靠旅游业获取收入,但是80%的村民和纪念品卖主一致赞成旅游业的发展对他们的生活帮助甚微。参与调查者每月平均收入55美元,并且43%的成年人是文盲。大约有1/3的房屋由茅草屋顶和砖墙建成,53%的住房可以生火做饭,29%的居民用桶炉做饭。在电网缺失的情况下,照明来源包括蓄能器(由使用柴油发电机的充电器挨户充电,占比32%)和油灯(占比88%)。(www.xing528.com)
根据非官方估计,2005年柬埔寨国际旅游大约制造了13亿美元的产值,其中8亿美元是国内收入,政府税收有1.39亿美元,而且维持了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Dao,2006)。然而,这笔税收却只使很小一部分人,而非使这个国家里的劣势群体获利,并且旅游业给当地社区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Dao,2006;Serey,2006;Winter,2006)。相当一部分经济收入(40%甚至更多)流失,而且旅游业与其他经济部分的关联很弱。食物依靠进口,纪念品由中国、泰国制造,而一些旅行项目、旅店、餐馆是由外国公司运营的(Tyler,2007)。当地接触自然资源的途径减少了,部分村民流散各地,一些传统活动也被抛弃了(Luco,2006)。
尽管会造成财富不平等,旅游业仍然被视为国家发展策略中必须的部分,这是因为它刺激了外国的直接投资,创造了当地在建设、交通、服务业中的新就业岗位(Ballard,2003)。APSARA(The Authority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gkor and the Region of Siem Reap)估计将近有1000个周围居民在建造过程中找到工作,APSARA机构自身也雇用了800人作为安保人员、清洁工、地面维修人员、工作人员等。在吴哥工作的安保人员和清洁工人中,90%住在村庄里,村庄通常在公园里或者公园旁边,因此APSARA招人时也更喜欢住在公园里的人。在过去的20年里,超过20个国家捐助了数以万计的美元用于修复遗迹和人类学研究,然而这项工作之后被认为忽视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温特(2007)认为,遗产名胜区“文化遗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政策更关注的是结构性保护和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同时,尽管国际遗产委员会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威胁着吴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柬埔寨政府还是将旅游业的发展视为吸金的重要手段,以此引领后冲突时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正如本章所要探讨的,保护活动比单纯旅游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旅游业带来的收入会随着游客数量的多少而发生季节性变化,但得到资金支持的保护工作的岗位可以提供持续的经济资源和就业。保护性项目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好处可以将遗产委员会和以发展为主的政府议程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