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变迁:郊区化与城市化的逆向发展

城市变迁:郊区化与城市化的逆向发展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郊区化与城市化相比,呈现逆向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迁移,从而引起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迁。综上所述,城市化和郊区化的概念阐释呈现多元视角,由此也增加了城市变迁的界定难度。笔者认为,城市变迁不仅包括城市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观和价值观的转变等方面。

城市变迁:郊区化与城市化的逆向发展

“变迁”[1]意为事物或情况的变化转移,城市变迁包含着复杂的社会运动过程,不仅包括城市历史发展的演进,而且包括城市空间的变化,等等。本书所探讨的城市变迁主要从城市发展的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城市化和郊区化是城市变迁的重要阶段,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故而在此主要通过“城市化”和“郊区化”的内涵与概念进行阐释。

什么是城市化?目前没有一个比较完整而又权威的定义,大部分关于城市化的定义都是基于学科特点。经济学家往往强调产业结构的变迁,认为城市化是人们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过程,是人口经济活动从乡村转向城市的过程,如K.J.巴顿认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2]地理学家主要从空间角度强调城市化是农村地区的缩小而城市区域的扩张、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居地,是聚落的特殊形态[3],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曾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也有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4]人口学家主要从人口增长和迁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加和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的过程;社会学家从人类行为的角度考察,认为城市化是人们所经历的文化教育、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的社会转变过程,主要关注社会结构的变化;生态学家从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出发,认为城市化是城市生态位更加优化于乡村生态位的发展过程。在上述各学科对城市化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发现每个学科的观点确实反映但也仅仅反映城市化的一个侧面[5]。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突破学科的界限,综合各种视角对城市化的概念进行阐释,如国内学者林拓教授认为,城市化涵盖两个过程,一方面是空间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地域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城市化[6],这不仅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而且从社会文化方面进行了解释,不再局限于学科发展特点,而是从城市发展的内涵进行重新阐释和界定。此外,还有学者从城市化的概念界定出发,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多层次、多尺度和动态性的概念,需要在系统、全面界定城市要素、城市功能和城市内涵的基础上定义城市化[7]

郊区化与城市化相比,呈现逆向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迁移,从而引起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迁。关于郊区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郊区化就是城市市区总体集聚扩张的同时,城市的人口、工业和商业从城市由内向外做离心运动的变化发展过程[8];也有学者认为郊区化就是在功能上整合的人群向周围地域膨胀发展,不断扩大和分散的渐进过程[9];还有学者从多方面对郊区化发展进行阐释,认为郊区化不仅指城市周围地区人口的增多和人口密度的增加,而且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数量和比例的逐渐上升,不仅表现为农村可利用土地的减少和城市居住地的增加,而且郊区呈现出工厂、学校、商店和服务网点的增加以及地价的上涨等[10],这些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郊区化的发展内涵进行解释和界定。(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城市化和郊区化的概念阐释呈现多元视角,由此也增加了城市变迁的界定难度。笔者认为,城市变迁不仅包括城市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观和价值观的转变等方面。城市化与郊区化是城市发展历程上的关键节点,也是城市变迁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正是城市化和郊区化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进而推动了城市变迁进程。本书所研究的城市变迁始于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主要着眼于城市化和郊区化的发展阶段。此外,本书所谈的城市化率都是基于行政区域,从人口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的,如果无特殊说明,均是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进行的对比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