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黄色僧帽甘丹寺,让你不止旅行

西藏黄色僧帽甘丹寺,让你不止旅行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那片红色的海洋中,他头戴金黄色僧帽,如同布达拉宫的金顶,在阳光下光华耀目,他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开创了格鲁教派。因为僧人头带黄色僧帽,所以俗称“黄教”。金顶下供奉着宗喀巴大师遗体的灵塔,这里是整个甘丹寺最神圣的地方。近处大殿经堂周围是喇嘛们平日住宿、修行的扎仓及康村,三三两两的喇嘛穿行于僧院间,那黄色僧帽让白色寺院平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

西藏黄色僧帽甘丹寺,让你不止旅行

人世间,最无情、也最纠结的,是明明上苍给了我们栖身的角落,心却无处安放。众生万相,情怀不同,人生际遇不同,心神向往的地方也不同,如此繁多的选择,反而成了我们痛苦的根源。

600年前,一位年轻的僧人从青海湖畔出发,山一程,水一程,背着行囊向西而去,只是为了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

他一路西行,学遍藏传佛教各派显密宗法,写下大量佛经,在帕竹政权的支持下﹐在拉萨举办了万人大祈愿法会。在那片红色的海洋中,他头戴金黄色僧帽,如同布达拉宫的金顶,在阳光下光华耀目,他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开创了格鲁教派。他就是宗喀巴大师。

“格鲁”藏语的意思是善规,主要指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因为僧人头带黄色僧帽,所以俗称“黄教”。当年,萨迦派与噶举派相信密传长生之法可修成佛法,两方纷争不息,时局紊乱,根本无人关心佛学宗教寺庙戒律松弛,僧人们自行其是、无人管束。

宗喀巴大师力挽狂澜,除弊革新,严格戒律,主张显密并重,强调教理因明,受到了广大信众的拥护。特别是宗喀巴大师座下两大弟子达赖与班禅佛法高深,协力同心,最终由清廷扶持确认了转世系统。自此,格鲁派一举成为西藏地方的执政教派,也成为了至今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派别。

特别是五世达赖喇嘛应清朝顺治皇帝之邀,率领三千官员和侍佣,浩浩荡荡前往北京觐见,被正式册封,确立格鲁派政教合一的统治权。

至今,大部分人到西藏接触到的寺庙、僧人、教义都是格鲁派的。我曾在色达,听上师讲格鲁派佛典《中论》,大部分均是过耳即忘,只记得当听到:诸法待缘而起,毕竟空无自性。我一下愣住了。

一场雪

飘落在梦幻与现实交织的

巨大素幔上

甘丹寺

静静地偃卧在一堆

羽绒之中

在这片

白色羽毛的下面

不知不觉地擎起了

信仰和心灵的

重负

我所努力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各自的使命,艰难行走于人间?还是为了某种不可言说的信仰?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一种简单的存在?可能永远都无从知晓。

我们总是从这个热闹的舞场转至那个寂寞的戏台,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孤苦终老,演来演去,无非一个你,无非一个我。在湛湛的光阴下,闲聊几句阴晴圆缺的话,慢品一盏浓淡冷暖的茶,最后发现终是一切成空吧。

甘丹寺和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其实这三大寺都是格鲁派寺庙,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格鲁派影响力之大了。

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第一座主寺,也是宗喀巴大师选址修建的唯一一座寺庙,建成后他亲自担任寺主,最后在此圆寂。只是甘丹寺远离拉萨市区,加之是毁后重建,所以专程前往的游客不是太多。

我去甘丹寺,却是因为那段时间世俗中的事让我不堪重负,整个人状态非常糟糕,甚至怕见人怕说话、有些自闭的状态,只想躲到很远的地方,找一个清净的所在,于是我去了西藏,选择了甘丹寺。

那天出发的时候已近中午,天色很阴,就像我的心情。出了拉萨市区,东行五六十公里,甘丹寺就位于拉萨河南岸的一处山坳里。沿途拉萨河的风景我已经看了太多次,没有多大兴趣,上车便开始闭目假寐,等到了旺波尔山脚下,已经开始落下零星雪花来。

甘丹寺建在一座小山上,山峦形似一头卧伏巨象,层层叠叠的佛殿就坐落在宽广的“象”腹上。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渐见整个寺庙全貌,也许是因为仰望,雪花飘舞中的雄伟大殿显得有些梦幻。

我下车进寺,雪若轻羽,若有似无。深吸了口气,只觉空气潮湿冰寒,我心底的某个地方也觉得阴寒起来。

不等我们穿过车场,雪势突然大了起来,一团团、一簇簇,雪花旋转着、跳跃着,无穷无尽地从天穹深处飘落,我们忙快步走进寺门,就近躲到一处大殿暂避,看着鹅毛般的雪花被风卷起,飘飘荡荡从天落下,我伸出手去接住数朵,雪花迅速融化,只留下一丝冰凉和几点清水,让人更觉黯然。

站在殿口环顾四周,我有点明白为何当初宗喀巴大师会选址于此了。这的确是块风水宝地,远看就像一朵怒放的莲花,四周群山环抱,就如次第绽放的朵朵花瓣,广袤的原野像是花瓣间的芯蕊莲座,既有群山的幽静,也不乏原野的广阔。

渐渐地雪小了一些,周边的经堂佛阁、山林谷地仿佛被白色的哈达轻轻覆盖,天色变得更加昏暗,空中晶莹碎屑散落,似乎折射着玄妙的荧光。透过迷蒙风雪,踞立其上的红白院寺,更显庄严肃穆。

也许是雪落无声,寺内显得极为安静,我随意在寺里行走,脚下“咯吱咯吱”的,留下一串脚印。

一如所有藏传佛教的寺院,甘丹寺里最宏伟最醒目的建筑也是“措钦大殿”。主供的强巴佛和宗喀巴大师宝相庄严,大殿广阔幽深,由一百零八根大柱撑持,奇特的是殿正中有一根特别粗大的柱子,离地居然有一掌厚的距离。

相传在修建甘丹寺时,为了使大殿更加牢固,宗喀巴大师决定在大殿中央立一根大柱撑住殿顶,可是找遍藏区也没找到那么高大的树木。后来,在原始森林里找到了大树,可是每次砍倒运走,天黑树就回到原处,于是宗喀巴大师亲自施展法术,终于把树砍倒运回甘丹寺,打磨好竖在殿内,不料大柱竟不肯落地,自行离地一掌。想想这颗大树确实无妄,也确实有个性。

措钦大殿附近还有一座红黄相间的金顶大殿,上书“羊八犍经院”,据说得名是因为殿后一块巨石是从印度羊八犍处飞来的。这座大殿最高处的金顶是汉式造型,结构精巧。可以想见,在阳光照射之下一定是金光灿烂,这金光会让在顶楼晒经板的喇嘛们张不开眼。金顶下供奉着宗喀巴大师遗体的灵塔,这里是整个甘丹寺最神圣的地方。

在西藏的清晨

醒来

听见

落雪的声音

像一只

不知颜色的鸟

在自由地歌唱

登顶楼而望远,一片雪雾烟云笼罩下,远处山头隐见的一间小屋,那是宗喀巴大师曾修行的房舍。近处大殿经堂周围是喇嘛们平日住宿、修行的扎仓及康村,三三两两的喇嘛穿行于僧院间,那黄色僧帽让白色寺院平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

不知不觉天色将晚,雪花又开始大了起来,如棉絮般直坠而下。同来的游伴建议:寺里马上开斋饭了,要不吃了等雪小再回去。我们一致同意,于是路上拦了一个过路的僧人,七嘴八舌地说:“雪太大了,我们回不去,又没有吃的,想去你们食堂吃些斋饭,帮帮忙啦。”

那是个年轻的僧人,帅气而温润,他只是垂目合十答道:“可以的,不过很简单。”

我们又问:“一个人多少钱?”

年轻僧人笑笑说:“不用。”说罢转身,道:“跟我来。”

我们被领进了一间食堂,进门被吓了一跳,食堂挺大,几乎坐了几百位僧人,在外面却丝毫听不见声音,还以为没有人。一排排干净的长条桌子,上面放着不锈钢小盆。僧人们用自己随身带的钵,是深咖啡色的,都在安静地低头进食。几位游客模样的人坐在靠边一桌吃饭,我们也过去坐了。

桌上摆放的饭菜还算丰富,主食米饭,配有三个菜,主要是青菜豆腐土豆,最后还有一个苹果。也许是饿了,我竟是觉得非常美味可口。

几个小喇嘛好奇的扭头瞅着我们,我对他们笑了笑,他们立刻害羞地低下头继续吃饭。(www.xing528.com)

有两位僧人端着大盆在行堂,他们一遍又一遍端着装满不同饭菜的大盆给大家添加饭菜。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僧人们如果不够吃,还想继续要,就把钵向外伸一下,不要就把钵往回收,没有人出声,一切都很安静。

吃完晚饭出门一瞧,雪非但没小,反而更大,而且天色已经全黑下来,视线一片模糊。我们几个人一商量,反正也不急着回拉萨,要不就住下来吧。

又去找了那个年轻僧人问,他又说:“可以的,不过很简单。”

我听了不禁想笑,只是看着他认真地样子,又觉得不礼貌,就忍住了。

漫天大雪中。他带我们绕过几排佛殿、僧舍,经过一个路口,突然窜出一只大黄狗,吓了我一跳,狗倒是很淡然。年轻僧人慢悠悠地道:“没事,这狗有灵性,只要是学佛人,绝对不乱叫。”听到这里,我方安下心来。可是我是学佛人吗?

到了最里一排房屋,便是可供住宿客房了。两个同伴住了一间标准间,我自己单独住一间三人间,房间里面设备简陋,只有一张桌、三张床,我偷偷问了下,每张床一晚十二元。我犹豫了一下,选了中间那张床,我怕靠墙的床容易有虫。

放下行李,洗漱完毕,独自一人坐在床上,雪夜万籁俱寂,陋室之内更显安静,我有些茫然,一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时间缓缓滑过,空气清冷无比。我半倚在床头,随手翻开一本闲书,淡黄的灯光洒下,心境如止水。

一个人在世上忙忙碌碌,其实真的不知道在寻找什么。好像这生命不是自己的,总是为他人而活,什么时候才能为自己而活?

我们的脚步不停地加快,奔跑的速度超越了灵魂前进的速度,直至迷失方向。可是如果有一天,灵魂的速度超越了身体,又会怎么样呢?是不是身体就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得自由。

迷失方向和不得自由,是不是都是痛苦?

回想数年前,我曾遇到过一场人生的大劫难。

那时整个人都陷入了最黑暗最煎熬的境地,几个月中,只觉得天塌地陷,暗无天日,每天心里总是慌乱,六神无主,在绝望困苦中,恐怖、焦虑、惊怒、愤懑、郁闷、委屈,各种情绪纠葛纷至沓来,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是寻死的心都有。整个从冬到春,我每天醒来都在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过去?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读懂经文很容易

但是要在生活

真正做到

原来是那么困难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天我脚踩在雪地上,一瞬间雪花压缩裂解的声音,听得次第分明,清清楚楚,宛若地裂天崩般。一下子,我便泪如雨下,我知道我能听到,是因为那个时候,我真的放弃了,我以为我再也没办法渡过劫难了。

在最为痛苦、彷徨、无依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来到西藏,静静地待了一周,每日只是在各处闲逛,看人们带着烟火气息的生活,看人们脸上淡定的表情、纯净的眼神,看人们一圈圈绕着八廓街转经,看信众们一次又一次地磕着长头,渐渐地,我的心也平淡安定下来。

后来,过了那个阶段,我回头再看,心里已是云淡风轻。所以我对西藏的感情,又增加了几分。此后只要是空闲了或是心烦了,我就会想起在西藏的日子,甚至会动身再去一遍。

同时我也明白,不管多大的苦痛,终有一天会过去,待到伤痛好了,心境平和了,放下了,反而觉得也许这就是注定的。有锥心的痛苦,就有了不同生命的感悟,不同生命层次上的觉悟

窗外雪花自由飘飞,风声乍起,呼啸而过,如惊涛拍岸,又似佛法梵音。其实,无论用什么方法,能让心境平和安宁就好。

回到拉萨市里,刚好有北京的朋友初到,我们便相约去了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是家酒吧,在八廓街的东南角,黄色的三层小楼,门脸很小,可是名气却大,它的名气来自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出戏,起承转合,波澜壮阔,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本是一个穷困农奴儿子,自幼生长在藏南门隅,十四岁被突然选中成了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送进布达拉宫研习佛法。少年人热爱自由,向往爱情,他经常偷偷黑夜溜出宫,扮作浪子到玛吉阿米唱歌喝酒交友,他才华横溢的情诗源源不断地从酒肆传向四面八方。然而站在权力的顶端,如果不能成为左右时局的人物,就无法避免被政治操弄的命运。他被康熙皇帝降旨废黜,执献进京,途中坐化在了青海湖畔。

藏传佛教里有很多高僧大德都让人敬仰,像莲花生、宗喀巴、米拉日巴等,而我最佩服的,却是仓央嘉措。

个中缘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我认为他真的是从一个人修成了佛,而且是修行最佳、道行最深的活佛。

佛门很多高僧都是从小修行,一生精研佛法,最后取得大成就。这需要大智慧和大恒心,很了不得。可是仓央嘉措更了不得!

少年时,他身着氆氇服饰,在开满鲜花的草原上肆意奔跑,唱着婉转的加鲁情歌,和美丽的姑娘自由相爱。他知道世间是什么样,什么是自由和爱情。当他进入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坐上巨大的无畏狮子大法宝座,他又成为了雪域最大的王,掌管着藏地万民,却失去了自由和爱情。他说:“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仿佛这样的爱情,也有了宗教的境界。

那么爱情,是不是也是一种信仰?

为此,他曾一度跑到日喀则,跪在扎什伦布寺前,向他的师傅五世班禅喇嘛哀求:“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在我身上的教戒也还给你,让我回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吧!”他宁可舍弃法界的轮回,也希望心中的玫瑰得以绽放。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这样的挣扎,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只是有这样的两全之策么?既不辜负众生对于他成为活佛的期望,又不辜负心中的爱人?

答案是:没有。人生所有的选择都有代价。那些不得不放弃的代价,才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于是乌云压城,他被队伍押解,走出了布达拉宫日光殿,可是自发而来的信众和哲蚌寺的僧人又把他抢回到哲蚌寺保护起来。士兵和成千上万的信众对峙,马上就要出现流血冲突,他又决然地自行走出寺庙,安然就缚。难道他不知道此去会没了自由,甚至是没了生命吗?

纯粹的颜色

有一种力量

能够一击直入人的

心里

他这样的人怎会那么容易死去,据《六世达赖喇嘛秘传》所言,他于风雪之夜从青海湖畔远走他乡,踪迹不见,其后内蒙古、青海、西藏、尼泊尔很多地方都有他传法的神迹。

仓央嘉措,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他入世、出世,再入世、再出世,最终成就大功德。他有过最美的爱情,有过最大的权势,有过最虔诚的信仰,有过生死攸关的抉择,可他最终半生荼蘼半生寂,清净而生,清净而去。

我常想,他是不是也曾如我一般绝望过,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份痛苦?是不是也如我一般在青灯下抄经,寻找心灵的平静?也许经历了那份绝望,才让他真的浴火涅,修为大成。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了,体验过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人生修行的真谛。也许没有绝望过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