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佛堂昌珠寺:不止旅行

西藏佛堂昌珠寺:不止旅行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第二的是昌珠寺,为什么是它?从雍布拉康向西北而行,在一片高低错落的田野阡陌间,有一座藏式小镇,这就是因昌珠寺而成的昌珠镇。正因为魔女的存在,高原上才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公主画了一幅魔女仰卧风水地形图,告诉松赞干布要想吐蕃王朝江山稳固、人民幸福,就需要兴建佛寺以镇魔女。它镇压在魔女光滑的左肩上,阻止了她汩汩血液的流动。

西藏佛堂昌珠寺:不止旅行

随着车身的摇晃,我的额头“咣当”一声撞到车窗上,猛然醒了过来,可能是高原缺氧,也可能是身体疲惫,我居然在高原的漫漫春光中昏睡了过去,自嘲地揉了揉额角,只觉得有些胸闷

明媚的阳光穿过贴了膜的车窗照在封闭的车舱中,车内温度有些高。我打开车窗,一股清冽的凉风吹了进来,顿时令人神清气爽。

蓦地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一个藏族小伙子骑了辆摩托车,风驰电掣地从我们的吉普车边驶过,后座上还载着一位头围大红围巾的姑娘,小伙子一头长发,在车上放声歌唱,那歌声高亢嘹亮,旋律自然优美,带着股自由自在的野性,就像一匹在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带着一阵风声和长嘶绝尘而去。

在这样崎岖坑洼的山路上,我们的吉普车远远跑不过小摩托,即使还是进口的。

看着那迎风飘扬的红色围巾,听着那渐行渐远的悠扬歌声,我不由有些痴了。

那小伙子的歌,一定是唱给围着红色纱巾的美丽姑娘的吧?这该是一首多美的情歌啊,它在蓝天白云中回荡,在雪山圣湖间飘扬,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呐喊,如山如海,如梦如幻……这就是藏歌。

对于藏歌,我个人是极为喜爱的。

藏歌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跌宕起伏,音域宽广,自由抒情,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春天里,独自驱车行进在苍茫的高原上,举目遥望,雪山蓝天,唯有闲云自飘,整个世界别无他物,只剩下了自己,藏歌就如同天外飞来一箭,穿心而过,深深震撼了灵魂。

藏歌之所以独特,绝对和高原的环境相关。高原对于藏人说来,是一位无比严厉的母亲,随时以酷寒、干旱、冰雪、空旷考验着儿女。确实,在大自然面前,人过于渺小而脆弱!

然而藏人深爱着高原,这种热爱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化为高亢的歌声,里面充满了热情豪放、坚毅自信和不甘寂寞。据说,藏歌中没有一首是描写自然灾害、逃荒迁徙、自艾自怨的,这难道是偶然的么?

西藏地广人稀,藏民们在广阔的生存空间内,每时每日面对着大自然,四下无人,空旷无依,万籁俱静,心灵极度自由和宽广。《西藏书》里说:巨大的空间距离,让很多藏北牧民终其一生交往的外人不超过二十个——这项统计当然不包括在朝圣路上和寺庙仪式上见到的人群,其实即使加上这些,可能一年中他们与外人交谈的话语也不超过一百句。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所打交道的,除了家人,就是神灵。

自然的

空旷和静谧

激发了心灵的

极度宽广和自由

所以,藏民们通过歌唱,尽情宣泄,与神灵交谈,超脱自我,达到心灵与外界平衡的至高境界!正因为有藏歌相伴,孤独的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厌倦,亦由于藏歌的哺育,藏人才会愈发身心健康、热情奔放、感情丰富。

经常有人问我,藏歌中那些玲珑剔透、华彩绚丽的高音装饰音,究竟是怎样唱出来的?我没有学过声乐,无法从专业角度作答。但是,只要你站在高原上,望着蓝天白云、雪山圣湖,能够放下包袱,纵情放声而歌,随着气息的波动,便会自然而然地唱出这华美高音来。

我曾在西藏牧区的篝火晚会上应邀歌唱,结果惭愧得无地自容,在卡拉OK厅里练就的流行歌曲,在空旷的高原上,在烈烈的朔风中,声音干瘪得如同骨瘦如柴的乞丐,在寒风中不停哆嗦,声音传不了多远就再也不复耳闻,而藏民的歌声却直冲云霄,也许他们唱歌本就是为了让天上的神灵听到吧。

一位阿佳笑着对我说:想唱藏歌,首先得把嗓子打开。

可是,我们这些被现代社会条条框框束缚已久的人,想要放下顾虑、打开嗓子、纵情而歌,却又谈何容易。试了几次,终是放弃了,自此再也不敢在高原放歌。

藏歌是音乐化的高原,它反映了高原生活,也是高原生活的组成部分。歌声贯穿了藏民的一生,很多时候,真正的历史不是见诸于史书,而是隐藏在藏民口口传唱的民歌中。

比如,那首在布谷鸟的婉转啼鸣中,流传至今的雅砻民歌。

第一个圣地已形成,第一个圣地是扎日。扎日坐落在竹林中,不要怕竹子被霜害,那是创世纪的竹子。

第二个圣地已形成,第二个圣地是昌珠。昌珠坐落在田野中,不要怕田野被水冲,那是创世纪的田野。

第三个圣地已形成,第三个圣地是桑耶。桑耶坐落在沙丘上,不要怕沙丘被风吹,那是创世纪的沙丘。

第四个圣地已形成,第四个圣地是拉萨。拉萨坐落在大湖中,不要怕大湖往下降,那是创世纪的大湖。

在这首民歌中,圣地拉萨被排在了最后一位。

排第一的是扎日神山,我无缘前往。排第二的是昌珠寺,为什么是它?竟然可以排在大名鼎鼎的桑耶寺前面。

雅砻人是骄傲的,深以自己的家乡而自豪。的确,吐蕃王朝的历代赞普一直安居此地,一直延续到松赞干布建都拉萨,甚至此后大量文献中仍有赞普、贵族们在雅砻河谷狩猎的记录。

那时的雅砻人,就如同今天的北京土著,他们所推崇的地点排名必定有着不可辩驳的理由。

从雍布拉康向西北而行,在一片高低错落的田野阡陌间,有一座藏式小镇,这就是因昌珠寺而成的昌珠镇。整个镇子围绕着昌珠寺而建,主要街巷都通向寺庙,方便村民前往转经祈福。

沿着镇子主街前行不远,就见到一片开阔地,这是后来建成的文成公主广场,之所以会有一座以文成公主命名的广场,是因为昌珠寺的兴建,源于文成公主的一句箴言。(www.xing528.com)

公元641年冬,文成公主离开长安远嫁西藏。第二年仲春,公主鸾驾来到这里,一日公主心中忽有所感,随手起卦卜算,却发现整个吐蕃地形竟是一个仰卧的魔女!文成公主大惊,施展神通细细推演,一举窥破了借用山川河流隐藏形骸千年的罗刹女行藏。正因为魔女的存在,高原上才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公主画了一幅魔女仰卧风水地形图,告诉松赞干布要想吐蕃王朝江山稳固、人民幸福,就需要兴建佛寺以镇魔女。

几百年来,西藏一直流传有这幅地形图,但却从未有人见过,直到三十年前才在罗布林卡找到了两幅一模一样的《西藏镇魔图》唐卡。我第一次见到这张图是在拉萨吉曲花园饭店大堂的壁画上,画中是个肌泽丰艳的女子,仰面横卧,抬臂屈膝,形貌并不可怕。在她的身上画着十七座寺院,分别镇压在两腕、两肘、两膝、两足、两腋、两、心脏等处。

生命

需要缝隙

让阳光

照进来

这样

鸟鸣和花香

才能够

自由地出入

而这十七座镇魔寺中第一座兴建的,就是昌珠寺。

它镇压在魔女光滑的左肩上,阻止了她汩汩血液的流动。

文成公主也因为这幅镇魔图,在藏地开始被神化,人们将无数希望寄托于她,也将众多奇迹赋予给她,她的传说也越来越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法力并非来自于她自身,而是来自人们的欲望。

她用大唐公主的身份承载着人们的欲望,最后变得几乎无所不能,百求百应,愈发地不平凡和神秘莫测。

对于勘破山川地形风水之事,让我首先想到却是《鬼吹灯》中的“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原以为这是作为修墓建宅,或是盗墓摸金的学问,在西藏则成了镇魔保民的传说。

时间的烟岚扰乱了史实与神话的边界,史实只是神话的一部分,而神话,则成了另外一种史实。

昌珠寺门前有一座鹏龙相搏的青石雕像,大鹏鸟展翅从天而降,恶龙抬头欲噬,这座雕像便是昌珠寺寺名的由来。

藏语中,“昌”是鹰、鹞的意思,“珠”是龙的意思。传说,文成公主卜算出需在贡布日山西南方向建一座佛寺,而当时那里却是一片大湖,湖中有一条三头巨龙,时常兴风作浪危害当地,于是松赞干布在贡布日山顶闭关三年三月零三天,化身一只金翅大鹏,直冲湖底将巨龙啄死,湖水随之渐渐干涸,后来,便在此修建了昌珠寺。

这个传说的发生地如果是在中原,必定龙是正、鹏是邪,最后一定是神龙取胜。那么,松赞干布为什么会幻化成大鹏鸟呢?

原来大鹏鸟天生就是龙族的天敌,据苯教传说,大鹏鸟在一万多年前的象雄王国真实存在过。那时候,大地上遍布洪水毒蛇人类无法生存,大鹏鸟啄食毒蛇,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清平世界,所以从古至今藏民都供奉大鹏鸟,把它当成护法神护佑平安。当时的松赞干布,在藏民心中就是护法神灵,所以他化身成了一只大鹏鸟。

走进昌珠寺,竟有些眼熟的感觉。作为和大昭寺同步建筑的镇魔寺院,两者的建筑格局确实极为类似,都是坐东朝西,主要建筑都是大经堂、神殿和僧舍,也都有一个封闭式天井,汉式回廊串起了整个寺院群落。也许其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昌珠寺的规模远远小于大昭寺吧。

可能就是因为昌珠寺太小,我竟对寺内建筑没有什么太深印象。只记得主寺对面有一间小殿,极不起眼,叫作“乃定拉康”,却是寺内最早的建筑,里面供着松赞干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和莲花生大士。这座古老的小殿最初是用姑莎草堆砌起来的,后来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才在变成了现在这座拥有多重宫殿和金顶的大寺。

寺院东北角有一幢古老的二层楼房,传说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居住的阁楼,竟划在了寺庙之外。我本来想去看看,却没有找到绕行的通道,只得作罢。

藏地所有寺院都有一两处独特的灵异,昌珠寺也不例外,据说主殿正中供奉的三世佛,是松赞干布在山上发现的自然形成的佛像,他想将佛像运下山供奉,不料佛像竟自开口道:“还是我们自己走过去吧。”第二天,佛像便在昌珠寺主殿安坐了。

昌珠寺的镇寺之宝是一幅唐卡,是西藏第一张珍珠唐卡,用无数珍珠、宝石、黄金绣成,历经了岁月沧桑,如今已有些发黄,被悬挂在西藏历史上第一间佛堂内,备受喇嘛们珍惜。由于它太过古老和稀贵,只允许站在钢铁护栏外瞻仰。

古老是美好的,也是易碎的,既然无法触摸和拍摄,那就记住那份美好,让它一直在安全的地方普度心灵吧。

看看回程的时间还很充裕,我便坐在殿脚的台阶上休息。不远处几个喇嘛坐在房檐下低声交谈,一只小黄狗躺在他们脚边酣睡,被岁月磨平的石头地面泛着微光,时间好像一下子慢了下来。

昌珠寺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寺中那种热闹和安静的交融,就如同游客和藏民混在一起,既纷乱又和谐

昌珠寺在镇子里,来的游客多,藏民也多。游客是为旅行而来,四下观赏游历,大声呼朋结伴,图的是热闹和繁华。而藏民其实也是在旅行,他们旅行的不是今生,而是灵魂流转的心灵旅途。少了一世的羁绊,多了对于灵魂无尽旅途的信仰,他们更加淡定、更加从容、更加虔诚,把身心彻底奉献,忍受寂寞,刻苦修行,希望能够解除今生之苦,实现永生之乐。

一群藏族老阿妈摇着经轮,从殿后转了过来,我也起身和她们一起缓缓行去,从热闹的殿堂慢慢走到外围的安静环廊。老阿妈们走得很慢,一边口中念着经文,一边扳动油光发亮的经轮木柄,让经筒不停地旋转,阳光也悄然加入进来,不断有明亮的光斑在铜皮上闪耀,将经筒上的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散发出去。

这时的世界很安静,只有经筒转动声和阿妈口中默念的“嘛呢叭咪”,似有声、似无声,一颗烦乱的心就这样静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