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25 协议
X.25 协议是CCITT 提出的用于分组交换的协议,X.25 分组交换网对于推动分组交换广域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今天已经有了性能更好的网络来代替X.25 分组交换网,但是回顾它对于了解分组交换广域网的起源和发展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从本质上讲,X.25 是一种公共分组交换网络接口的规范。X.25 所有的讨论都以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为基础。CCITT 在1972年开始相继提出X 系列建议,X 系列建议包括了一些标准化的接口规定和通信控制、数据传输、电路转换、报文分组转换网服务等方面的内容。X 系列建议的主体概念是分层概念,其层次关系可分为3 层,即ISO 建议七层结构中的低三层,它为异种网互联提供了基础。
1)物理层
物理层完成DTE(数据终端设备)与DCE(数据通信设备)的物理连接、传输比特流、维持线路和拆除线路,该层的接口标准是X.25 建议书。
2)链路控制层
链路控制层进行传输差错检测和更正,确保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即完成DTE 与DCE的数据交换,其中包括对传输数据进行检错、透明度处理,同步字符的自动插入与删除,字符本身的装配和分解等功能。该层还包含有不同链路的地址码部分,以便根据它来识别数据该选择哪条链路流通。(www.xing528.com)
3)分组层
分组层向用户提供多条逻辑信道,以便在一条链路上同时进行多个连接,换句话说,可以使一个DTE 同时和网上其他多个DTE 建立虚电路并进行通信。
从第1 层到第3 层,数据传送的单位分别是“比特”“帧”和“分组”。X.25 还规定,可以在经常需要通信的两个DTE 之间建立永久虚电路。
2.X.25 分组交换网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于1984年开始着手建立分组交换网,于1989年建成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并与国际分组交换网互联。1993年又建成了全国分组交换数据网(简称 CHINAPAC 网),CH1NAPAC 建成后在我国曾获得广泛的应用。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通信骨干网已经大量使用光纤技术,数据传输质量大大提高,误码率降低了几个数量级,此时,X.25 十分复杂的协议和分组层协议已成多余,因此,进入21世纪后,X.25 分组交换网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