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很难使用一个单一协议来为网络中的所有通信规定一套完整规则,因此普遍的做法是将通信问题划分为许多小问题,然后为每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从而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编码和测试都变得容易,这就是网络体系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的分层思想。计算机网络分层的一般思想是先从最基本的硬件提供的服务开始,后增加一系列的层,每一层都提供更高一级的服务,高层提供的服务用低服务来实现。采用分层结构能将众多不同功能、不同配置及不同使用方式的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互联来共享资源,减少了设计的复杂性。
为了对分层的概念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下面以邮政通信系统为例加以说明。一个邮政通信系统是由用户(写信人和收信人)、邮政局、邮政运输部门和运输工具组成的,因此可以将邮政通信系统按功能分为4 层,即用户、邮政局、邮政运输部门和运输工具,每层的分工明确,功能独立,如图3-1所示。
图3-1 邮政系统分层模型
分层之后,还需要在对等层之间约定一些通信规则,即“对等层协议”。例如,通信双方写信时,都有一个约定,就是两个人都能看懂中文,这样对方收到信后才能看懂信中的内容。另外,一个邮局将用户的信件收集后,要进行分拣、打包等操作、而这些分拣、打包的规则必须在邮局之间事先协商好,这就是邮政局的协议,同样,在运输部门之间也应有一致的协议。(www.xing528.com)
当信写好之后,把信纸装入信封,信封上按中国邮政规定的顺序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发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贴好邮票后把这信封投入邮筒。这信封是如何传递到乙的手里呢?一般用户不考虑这个问题,而把它交给邮政系统去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寄信人和邮局之间需要某些约定,这些约定就是所谓相邻层之间的“接口”。邮局将信件打包好交付有关运输部门进行运输,如航空信交给民航,平信交给铁路或公路运输部门等。这时,邮局和运输部门也存在着”接口“问题,如到站地点、时间、包装、形式等。信件运送到目的地后进行相反的过程,最终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收信人依照约定的格式才能读信件。
从一个邮件的传输过程可以看出,虽然两个用户、两个邮局、两个运输部门分处甲乙两地,但它们都分别对应同等机构,即所谓的“对等层实体”;而同处一地的不同机构则是上下层关系,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前者是相同部门内部的约定,称为协议,而后者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约定,称为“接口”(interface)。
采用分层后,网络系统接口主要有两个优点。首先,它将建造一个网络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可处理的部分,不必把希望实现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软件中,而是可以分成几层,每一层解决一部分问题。第二,它提供了一种更为模块化的设计。如果想要加一些新的服务,只需要修改一层的功能,继续使用其他层提供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