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着手建设专用计算机广域网的是铁道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部在1980年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1989年11月我国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CNPAC 由邮电部 (现交通运输部)主导建成,在此基础上,1993年 9月建成新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安、银行、军队以及其他一些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专用计算机广域网。同一时期,国内许多单位和公司相继安装了大量的局域网,局域网建设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管理和维护。这些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对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1994年4月20日我国用64 kb/s 专线正式接入因特网,中国互联网终于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认可,我国正式成为被国际承认的接入因特网的国家。该阶段,由于互联网初期的技术门槛较高,资源极为紧缺,因此仅有科技工作者、科研技术人员等很少的人群使用,而且使用的范围也被限制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较窄领域。同年5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我国第一个WWW 服务器。7月,由清华大学等6 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通,该网络连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5座城市,并与Internet 互联,成为中国第一个运行TCP/IP 协议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络。CERNET 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校承担建设管理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CERNET 是由我国技术人员独立自主设计、建设和管理的计算机互联网,在我国第一个实现了与下一代高速互联网Internet 2 的互联。9月,基于因特网技术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正式启动,目前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负责建造管理和维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公用计算机网络。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普及阶段,发展速度和规模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每年公布两次我国因特网的发展情况,可以在其网站www.cnnic.cn 上查阅最新的以及历史文档。CNNIC 把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 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居民成为网民。根据CNNIC 发表的“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 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 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 个百分点。光缆、互联网接入端口、移动电话基站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网站、网页、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与App 数量等应用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 亿,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壮大。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我国境内外上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达到102 家,总体市值为8.97 万亿人民币。其中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公司的市值之和占总体市值的73.9%。(www.xing528.com)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各种经济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3月5日上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成为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过互联网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带动经济技术的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