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要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并开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工作。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就是按照生态文明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以生态学的原则指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自然景观的特色和风貌,减少人为破坏。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一)发展乡村经济,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乡村旅游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与落后的乡村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来“旅游脱贫”“旅游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拉动内需”就是乡村社区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之一。乡村旅游发展的表象繁荣使得我们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解决“三农”问题这一途径的有效性深信不疑,乡村旅游一直被看作乡村经济甚至文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万能药”受到推崇。但是在过分强调旅游的经济性手段的过程中,出现了旅游活动破坏乡村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经济戕害乡村经济的负面后果。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而不仅仅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要靠乡村支柱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强大后盾。

什么产业应该成为乡村的支柱经济产业呢?当然还是农、林、牧、渔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实现乡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要构建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即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原料,加工企业要采取先进节能、无污染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

(二)增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意识

观念是所有的事情中最重要的,观念决定其行为方式和结果,只有有了正确的观念,才会努力去寻找有利于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首先,政府和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要转变“乡村旅游项目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短平快项目”的观念,“乡村旅游不急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增强领导者、决策者等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理论认识,使其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使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稀资源,进而催化出具有环保主义意识的新型乡村旅游管理者。

(三)加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判断下,规范乡村旅游的行为标准。因此,必须对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的特点和规模、文化背景、环境经济状况、相关产业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经济、环境、社会的最大承载力,制定长期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的最佳结合模式。国家应组织相关专家队伍及时研究、出台“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迅速及时地开展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规划重点应放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乡村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维持以及营销策略的研究上。国家要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并开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工作。各地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要为农村提供专业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项目指导,帮助农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克服开发雷同化问题,增强市场经营意识。在乡村旅游的规划发展方向上,应通过规划重点突出旅游产品的乡村特色,尤其是乡村接待建筑设施及其相关基础设施设计风格,应充分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与乡村特色。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基本方向。

(四)加强管理,指导服务,监督保障

随着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逐渐增多,乡村旅游产品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各个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由于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竞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普遍存在着市场营销不力的情况,或者说还停留在市场营销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重视。事实上,开展市场营销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几个优势互补、地域相近的景点(景区)可以联合促销,策划重大旅游事件,同旅行社建立业务关系等。通过良好的营销活动保持稳定的客源量,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此外,针对乡村旅游经营组织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尽快明确行业管理的归口部门,界定管理职责,建立管理规定、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经营许可证等规章制度,并在具体管理中加强服务指导,提供培训、信息、宣传、促销、咨询等公共服务,注重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能力建设,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纳入社会服务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对不法经营者坑害旅游者现象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五)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就是按照生态文明要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以生态学的原则指导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自然景观的特色和风貌,减少人为破坏。

(六)加强对乡村地区居民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教育(www.xing528.com)

乡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环境保护意识差而且贫困,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因此,必须加强对乡村地区居民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要从意识上培养,还要从方法上培养。此外,加强乡村居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地方性的旅游法规和乡规民约以约束乡民对旅游环境的不良行为,并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乡村居民自觉地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

(七)加强引导,合理布局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的切入点,是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结合我国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步骤,对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旅游业在当地生态环境容量、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容量、当地农业生产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可持续发展。

(八)积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性的旅游知识作为保证。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其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服务这个重要环节,是否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是其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招揽高级人才、加强知识的投入以及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日常经营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外面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立足于自己培养,这样有助于增强服务的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九)引导旅游者积极参与和配合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需求和乡村旅游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的需求主体,必须在政府号召下自觉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作为行动准则。一方面,旅游者应该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活动,在满足自身旅游需求的同时,通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另一方面,旅游者应该自觉培养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消费观念,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乡村社区环境的污染,讲究节能环保,循环利用资源。此外,旅游者应尊重乡村民俗文化和乡村社区居民,做到入乡随俗,尽量降低城乡文化冲突

(十)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

乡村旅游经营组织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产品要围绕旅游者追求“新、奇、美、乐”的需求,把握由观光型向度假型、参观型向参与型转变的市场趋势。要通过制度设计与制度创新,调整各方的利益格局,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合理配比。要运用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通过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以及纵横一体化的手段,整合市场资本,优化资源配置,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

(十一)注重产品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的挖掘

各地区要注重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的挖掘,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特色化、系列化和深度化。通过在乡村民俗和乡土文化上做文章,既能使乡村旅游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成为展现当地社会生活与旅游文化的一个窗口,又会对旅游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与当地历史、人文环境相符合的特色产品,这也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和乡村旅游得以兴旺发达的根基。一些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旅游之所以赚足了人气,就是因为这样的乡村旅游有农家特色。乡村旅游应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开发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产品,而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更不能脱离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

(十二)争取乡村居民的认同和支持

乡村旅游有别于一般旅游事业,是一种基于农业和乡村的人文与自然资源的观光体验活动,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农村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在农村社区营造有利于农业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提高旅游者满意度、减少摩擦和冲突。为此,农村社区居民应在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鼓励下积极参与以乡村副业形态经营的乡村旅游发展,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和联合会,积极与旅游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努力营造资源整合、风情浓郁、文明和谐的乡村旅游社区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