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经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环保微措施

生态经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环保微措施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要求对进入旅游景区的车辆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另一方面,要安装除尘装置,以减少交通工具造成的大气污染。此外,对工业和生活用锅炉,可采用适当的除尘装置,减少粉尘的排放量。

生态经济视阈下的乡村旅游环保微措施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避免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乡镇都出台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吸引外地资金、本地资金在当地投资建厂。特别在城乡接合部,由于其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市场需求,往往引来大量的企业进行投资建设。这其中不乏资金雄厚、生产管理优秀的名牌企业,但更多的是一些资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采用被沿海地区淘汰的生产工艺,利用农村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和相对“宽松”的环境监察制度进行生产,废气、废水和废渣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地方的生态环境。因此,在乡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第二产业招商引资时,要把好项目关,不能为了创造“政绩”而给广大农户留下污染的苦果。

2.治理交通污染,推广和使用少污染的交通工具

汽车摩托车、助力车废气主要来自汽油的燃烧,因而改革燃料和设备是减少汽车、摩托车、助力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一方面,要求对进入旅游景区的车辆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另一方面,要安装除尘装置,以减少交通工具造成的大气污染。

3.改变传统燃料,采用除尘装置

很多正在开展或有条件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主要以柴薪、煤炭为燃料,大量的柴薪燃烧不仅威胁着乡村的森林、灌丛,而且燃烧产生的烟雾、灰尘等也影响着乡村的空气。因此,要保护乡村的大气环境,必须要对燃料进行选择和处理,改变燃料结构。具体来说,在乡村旅游区要杜绝使用燃煤锅炉与薪柴燃料,推广使用天然气、煤气和电能作为日常能源供应。此外,对工业和生活用锅炉,可采用适当的除尘装置,减少粉尘的排放量。

(二)水体保护措施

由于乡村地区地广人稀,河流等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强,大部分地区虽然缺少污水的处理设施,由于污染源少,没有引起严重的水污染事件。但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乡接合部、城市近郊人地矛盾逐日激化,依靠化肥农药带来高产的城郊农业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残留物质。这些残留物质随着进入植物、进入土壤,导致人畜致病。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加重了乡村水体自净化的负荷,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乡村的水体。

第一,要在农田灌渠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污水、灌溉用水分流。这样做既有利于无公害、绿色农业品质的提升,也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地安全饮用水形象的塑造以及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的优化

第二,要认真贯彻执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必要机构,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

第三,要严格控制乡村景区周边地区的工业建设项目,杜绝工业污染源。

第四,要有效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科学化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防治禽畜养殖业的污染,发展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发展和推广生物农药,保障食物供给的环境安全。

第五,乡村旅游景区内的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之后才能排放,排放前需经环保部门检查批准。

第六,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醒旅游者不要将垃圾、纸屑等丢入溪流或河水中。

第七,要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改善林分结构,不断提高其水源涵养能力。

第八,要大力提倡水资源重复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土壤保护措施

1.合理利用土地

乡村旅游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乡村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产生影响。而乡村旅游的土地利用,应尽量合理利用原有土地类型,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景观的破坏。如果实在无法避免,要对景观进行修复和整治。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尽可能不占耕地。

2.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避免对土壤造成新的污染

在水体保护的部分我们也提到过化肥、农药的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越积越多,会引起土壤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这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经过“生物放大”作用,在人体内积聚,导致人体患病。在健康的理念下,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概念已经在广大农村深入人心,特别在一些乡村旅游地,由于旅游者的需求,拉动了当地有机蔬菜的种植。很多农户自觉减少或不用化肥、农药,由于较好的蔬菜品质,产品不用出村,就已经销售一空。

3.加强旅游者教育

通过加强旅游者教育,使旅游者认识到践踏对景区土壤的影响效应,在适当的地区设置警示牌,从而让旅游者认识到践踏对景区土壤与植被造成的不良影响,实行文明旅游。(www.xing528.com)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

(四)生物保护措施

1.保护野生动物,避免对野生动物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乡村旅游区往往分布有大面积的森林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近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动物的“停靠站”,是乡村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托地。因此,在旅游活动的开发和组织过程中,应本着减少对野生动物干扰的原则,尽量保证其生活环境的“原生性”。

2.慎重外来物种的引入,有选择地进行本地物种的繁育和培养

外来物种是相对本地物种而言的,由于不慎重地引种,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后果,这样的外来引种,称为入侵种。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对宏观环境要进行绿化美化,对微观环境也要进行装饰、点缀,应采用对本地物种进行驯化、培育,尽量避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近年来,观赏性入侵物种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3.加强法律意识,保护好乡村的一草一木

乡村地域之所以区别于城市,就在于它那深深浅浅的绿和以绿色相伴的绿色文化。云南石林撒尼人的密枝文化、西双版纳傣族龙山文化都和森林有着密切的关系。森林及其孕育的文化同时成为丰富乡村旅游生活的元素,应该保护好乡村的点点绿色,让这绿色连成线、织成网,成为城市的绿色摇篮。

(五)建筑保护措施

1.鉴别乡村建筑遗产价值,保护景观遗产

乡村建筑是乡村发展的见证,是与当地环境长期适应的产物,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遗产价值。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建筑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应做好古建筑、古建筑群的鉴别分类与鉴别工作,为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2.进行乡土建筑的设计和策划工作,逐步规范、形成地方特色浓郁的建筑景观

出台乡村古建、老屋的管理规范和保护条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古建筑的修缮和开发利用工作。对乡土建筑进行系统研究,归纳、提升出适合当地乡村环境的建筑风格,为乡村建筑的发展指出方向。这样有利于村镇建设形成乡土特色、确立地方形象。在开发过程中应本着本土化设计、本土化选材的原则,修旧如旧。

(六)服饰保护措施

1.提倡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服装本土化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应规范着装,强化本土服饰的吸引力。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提炼出具有村寨特色的服饰。这不仅能丰富旅游者的视觉感受,而且能够丰富民族地域的服饰文化。

2.积极挖掘乡村服饰文化

进行本土服饰的制作与销售工作,可以使服饰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七)语言保护措施

本土语言或方言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逐步在退化和消亡。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语言传承作为旅游开发的一个方面,借旅游开发的东风来推动传统语言、文字的保护。这一点在丽江得到了证实。

(八)精神风貌保护措施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采用本土化的解说系统,避免商业化味道太浓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材料,营造与城市不同的营销系统。特别注意户外广告、道路解说系统、门牌等乡土化、地域化特色的设计和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