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优先原则
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以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为前提,若没有保护优先原则,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难免会造成景观破坏及景观差别的缩小乃至消失。
2.生态经营原则
生态经营原则要求旅游开发及经营带给生态系统的额外的物质和能量尽可能少。乡村旅游开发不鼓励大兴土木,而是提倡因地制宜、质朴自然。
3.科学管理原则
科学管理是减少旅游开发活动对资源及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区域的景观敏感性的不同进行分区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旅游活动带入乡村景区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处理。在乡村旅游活动的管理中,可采用制定环境保护及传统文化保护与建设规划、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旅游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强化法制观念、健全环保制度、加强游客及当地人的生态意识等对策来加大管理力度。
4.法制监控原则
管理部门要严格管理和保护环境,根据地域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然后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类、分层次、分范围,明确管理职责,配设专人进行监督,以此来加大法制监控力度。
(二)生态经济视阈下乡村旅游项目的选址
要想开发一个投资回报比较快的乡村旅游项目,如果是在资源等因素相近和等同的情况下,选址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最大动力,是因为在城市里存在着巨大的居民休闲游憩的市场需求。同时,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百姓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汽车、摩托车等便捷的交通工具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城乡家庭,城乡之间的路况越来越好,公共交通也越来越方便,城市居民的出游越来越便捷。在计划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应当根据当地城市居民出游的意愿和出游的最大空间距离来选址。
一般来说,乡村旅游在项目的选址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在城市附近开发
乡村旅游项目的选址应当在城市居民消费的空间范围之内。初步认定,城市居民有两个消费圈。
第一个是以农家餐饮为主打产品的乡村旅游项目消费圈:以城市为中心,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大型城市,一般在城市周边不超过50千米范围,车程不超过1小时的区域;人口在50万以上的中型城市,一般在城市周边25千米范围,车程不超过半小时的区域;人口在10万~30万之间的小型城市,一般在城市周边10~15千米范围,车程不超过15分钟的区域。
第二个是以休闲游憩为主打产品的乡村旅游项目消费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一般在周边不超过250千米范围,车程不超过3小时的区域以内;中型城市一般在周边不超过150千米范围,车程不超过2小时的区域以内;小型城市一般在周边不超过80千米范围,车程不超过1小时的区域以内。
2.在旅游区(点)附近开发
一般来说,有一定影响力、人流量大的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最受欢迎。而在这些旅游景区的外围周边,以及游客必经的干线公路附近,土地大多是农民承包的,管辖权力主要在乡村,只要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合理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服务业,吸纳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又能改善旅游景区的外部环境,一举数得。
3.沿公路带状开发
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城乡公路交通的便捷与城市居民自驾游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居民活动空间的逐渐扩大而推动的。可见,依托一条高速公路或比较通畅的公路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是相对容易启动客源市场的,因此在乡村旅游项目的选址中,应该将公路交通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考虑。不少乡村旅游经营者也认为,一条贯通城乡的公路往往像一串葡萄,可以成为城市近郊的景观带、休闲带。
4.沿水体带状开发
水是灵气的自然集聚,许多地方,无论是滨水公路还是滨水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区域。因此,沿江、河、湖、海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包括沿水观景、沿水游线和亲水休闲等,可以形成成熟的项目与很快的发展格局。
5.沿山体带状开发
在我国许多地方,城市是沿着谷地或坝子来发展的,山环水绕,往往形成很好的风水。城市近郊的山前山后,沿着山脉的走向总会有不少迷人的风景线,同水体一样,都有发展乡村旅游带的环境与条件。
(三)生态经济视阈下乡村旅游项目的调研(www.xing528.com)
1.社会环境调查研究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保障。由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涉及面很宽,对社会环境的依赖性、关联性非常强,因此在项目准备阶段,有必要全面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包括地方政府对发展服务业的支持态度与政策、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情况、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同、社区经济发展和治安状况、地方原生文化保育情况等。
(1)政府的支持程度
要尽量全面地了解,如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对乡村旅游项目有无政策性补贴和贴息贷款,在项目规划、土地流转、投资导向、策划辅导、道路连通、水电管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有没有优惠政策,这些信息对于项目的落地、规模以及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
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势必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首当其冲的是政府主管部门,因此,先要了解政府的旅游业管理体制和相关部门的不同职责。目前,全国的省、市、县三级政府基本上设立了旅游管理机构,其中大部分为独立设置的旅游局,还有部分与风景园林、文化、文物、宗教、外事、侨务、林业、建设和海洋渔业等部门合署办公。但是由于受到由来已久的资源与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影响,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和项目开发上,有些政策的实施与管理权限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开发中,一些具体的项目还会涉及交通、电力、财政、税务、公安、卫生、广电、教育等方面的法规规章,需要与相关的部门及行业协会联系咨询。
(3)产业发展环境
一般来说,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旅游名县、风景名胜区、国家等级旅游区(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乡村旅游点数量较多的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大环境都比较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的政策空间也比较宽。
(4)乡村居民的价值取向
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之前,一定要通过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积极主动地考虑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开发地乡村居民的需求、权利和利益。一般来讲,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果会占用一定量的土地、水面、林地、牧地等乡村居民的生产资料,就可能在当地居民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通过调查研究,便于我们对症下药地做好稳定人心的思想工作和给予必要的补偿。可以鼓励和吸引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等不同阶段,使他们成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的受益群体,有利于开发的项目与社区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5)地方原生文化保育情况
文化是乡村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活动的灵魂。在我国,多数乡村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山水相隔和相对闭塞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不少独有的、丰厚的、原生态的地缘文化和民族文化,这些原生态文化渗透在乡村人居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生产劳作与自然环境中,在调研中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注意发现本地朴实鲜活的文化遗产、传奇迷人的神话传说、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神秘自然的生活气息,经过精心选择和包装,尽可能更多地融合到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这样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地缘文化和民族文化价值,创造经济价值。
2.资源情况调查研究
一个地方能不能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以及项目的规模和档次如何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旅游资源,因此资源是项目开发的原材料。乡村旅游的资源多数同传统的旅游资源相同,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来进行调查评价。
3.区域经济调查研究
(1)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调研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区域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指贫困、脱贫、温饱、富裕和小康等不同阶段)同周边地区的比较;区域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水平状况,三次产业的比重、产业布局,近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主要经济产业的现状与水平;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区域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开发乡村旅游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得到地方政府哪方面的支持。
(2)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主要经济产业的发展规划、方向和战略目标;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包括居民参与利益分配的机制;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产业方向,旅游产业政策。
4.客源市场调查研究
旅游项目开发是受客源市场制约的,项目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在前期调研中也应包括客源市场调研。客源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了厘清旅游资源开发与客源市场的关系、旅游产品与客源市场的关系、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客源市场的关系、旅游项目投资与客源市场的关系以及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客源市场的关系。
客源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主要围绕本旅游项目的客源在哪里,周边市场的客源有哪些特性,项目近期与中远期可能有多少客源这三个主要问题来开展。因此,调研与分析的过程千万要头脑冷静,忌过于主观和想当然,忌过于谨慎和徘徊不定,应当根据旅游项目的大小、开发周期的长短,来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当前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现实情况与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变化,了解在项目区域周边已经存在或可能增加的市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在未来经营中对自己的影响,以便将客源市场了解得更深更透。
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委托调查、实地观察、查阅资料、访问座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专家研讨等多种形式,具体要看项目的规模、体量、投资数额和项目地外部的社会、经济以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等来决定采用,为了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往往都会采用多种方式。只有经过精心周全的调查研究以后,才能确定旅游项目开发的目标客源,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开发乃至以后经营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