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顶雨水利用
建筑物屋顶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道,进入雨水处理池,经除去初期径流后全部收集进入雨水池,作为绿化、冲厕等回用水水源,结构示意如图7-1所示。蓄水池的容积依据具体建筑物的体量,可设计为拦蓄不同量级的降雨径流,做到设计标准以下降雨时,基本无雨水出流,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则外排入市政管网。
图7-1 屋顶雨水截留示意图
图7-2 透水砖地面结构示意图
(二)道路及庭院雨水利用
道路和庭院雨水利用以透水铺装为主。除了50%以上的工业用地和35%以上道路用地、其他城市70%以上用地的铺装地面均可以采用透水地面。透水地面的形式包括透水砖地面和草坪砖地面、碎石渗透地面等,如图7-2~图7-5所示。对于小区内车流量小且承担荷载较小(低于8吨)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砖路面(图7-5)。该透水路面24小时内可消纳140~168毫米的降雨,北方地区50年一遇降雨时透水路面基本不产流。对于停车场和部分人行道,可采用透水草坪砖地面。
图7-3 透水草坪砖地面示意图
图7-4 铺装好的透水路面(www.xing528.com)
图7-5 不同材料的人行道路铺装
(三)绿地雨水利用
开发建设地块内绿地雨水利用的原则是:绿地本身的雨水无外排,同时适当接纳周围铺装地面或屋顶的雨水径流,超渗雨水经雨水口溢流到雨水管道,再调控外排。
图7-6 卵石渗透槽
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平均低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保证与铺装地面连接处下凹10厘米,硬化铺装地面雨水能自流入绿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起伏地形,在竖向上营造低洼面。在绿地的低洼处等适当位置可结合道路建设设置渗透管沟、入渗槽、入渗井等入渗设施,以增加土壤入渗,消纳标准内降水。渗透管沟一般采用穿孔PVC管,或用人工砾石等透水材料制成。汇集的雨水通过透水性管渠进入四周的碎石层。碎石层具有一定的贮水、调节作用,然后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如图7-6所示。绿地内植物品种和布局要与绿地入渗设施布局相结合。在绿地中设置溢流口,以将超过设计标准的降水径流或绿地内超过草木耐淹范围的积水溢流至市政雨水管道。溢流口的设计要与景观构造相结合。
(四)城市道路雨洪利用
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可以全部采用由透水面层和透水垫层构成的透水地面,并且坡向两侧的绿地。透水地面表层及其垫层的最小透水系数应大于0.5毫米/秒。道路两侧绿化带低于路面10厘米左右。道路中间绿化隔离带大于5米宽时要下凹5~10厘米,小于5米宽时与路面平。
在绿化带内适当建设雨水下渗设施和雨水口,将超过3年一遇降雨的径流或绿地内超过草木耐淹范围的积水溢流至市政雨水管道。
对于城区机动车道,由于雨水水质较差,不适宜收集利用,可采用环保型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雨水口能够拦截道路上的树叶、烟头等杂物,并能截获初期雨水,使排入市政管道,最终流入河道的雨水水质得到改善。所截留的初期雨水在降雨结束后逐渐渗入土壤,其中的污染物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处理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