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地区河湖萎缩与湿地退化严重

西北地区河湖萎缩与湿地退化严重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西北地区而言,河湖萎缩,湿地退化非常严重。图3-32007年7月白洋淀面临干淀威胁在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同样面临着河湖面积萎缩的危机。荆江南岸相继发生的决口,形成目前四口分流的局面,荆江泥沙大量输入洞庭湖,使湖区泥沙沉积量远远超过湖盆构造下沉量,泥沙淤积和盲目围垦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现有水域不及全盛时期之半。

西北地区河湖萎缩与湿地退化严重

河湖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不仅为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水生态系统,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能为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污水提供一定的净化功能。河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然而过去60年间,中国已有约1000个湖泊在全国版图上消亡(图3-1)。

就西北地区而言,河湖萎缩,湿地退化非常严重。20 世纪50 年代初,新疆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50 多个,湖泊总面积9000平方公里;如今还有139 个,湖泊总面积5505平方公里,比50年前缩小了3495平方公里。

图3-1 全国湖泊湿地面积变化(截至2012年)

罗布泊为例,古罗布泊诞生距今已有1800万年,在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古罗布泊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早在汉代,塔里木盆地中诸多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形成巨大的湖泊。20 世纪以来,随着土地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保证耕地和矿藏开采用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由于水资源利用达到临界状态,致使湖泊急剧萎缩,1930—1931年实测面积1900平方公里, 1962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罗布泊迅速趋于干涸。1972年,罗布泊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图3-2)。

图3-2 罗布泊现状

华北地区,白洋淀作为区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为数不多的湿地,不但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为鸟类和各类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还在调节气候、补充周边地下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华北之肾”。20世纪50年代后,为完成海河流域防洪任务,增加水资源供给,人们在白洋淀上游的9条河流上修建了百余座水库,入淀的河道基本断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白洋淀发生了10余次干淀。2003年底至2004年2月,实施“引岳济淀”方案,从岳城水库调水使白洋淀水位提高。但蓄水严重不足加上每年平均高达1500多毫米的蒸发量,使白洋淀无法摆脱“干了补、补了干”的恶性循环(图3-3)。

图3-3 2007年7月白洋淀面临干淀威胁(www.xing528.com)

在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同样面临着河湖面积萎缩的危机。湖北省历史上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全省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已从522个降到了217个,现存的湖泊面积下降到2439平方公里,减少了66%。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在长江流域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

鄱阳湖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资源丰富,聚集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方。鄱阳湖是世界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是鸿雁、小天鹅种群越冬地,同时也是大量候鸟的迁徙通道和停歇地(图3-4)。每年秋末冬初,从俄罗斯、蒙古、日本、朝鲜等国家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栖息于此地,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

图3-4 停留在鄱阳湖的大量候鸟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资源粗放式开发等人为因素,鄱阳湖湖区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衰退,湿地功能退化、土地严重沙化。由于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面面积日趋缩小,由1949年的5200平方公里,缩减到1980年的3960平方公里,30年内缩减了24%,2013年10月22日的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1497平方公里,是近10年来卫星遥感监测同期最小水面,对生态保护、人畜饮水安全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位于长江中下游下荆江南岸,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由东面城陵矶注入长江,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荆江南岸相继发生的决口,形成目前四口分流的局面,荆江泥沙大量输入洞庭湖,使湖区泥沙沉积量远远超过湖盆构造下沉量,泥沙淤积和盲目围垦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现有水域不及全盛时期之半。据估计,1644—1825年间,洞庭湖面积为6270平方公里,1937年尚有4750平方公里,到1954年就缩减为3950平方公里,蓄水量为273亿立方米。1962年时,又减到3141平方公里,蓄水量仅211亿立方米。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向沼泽化演变。截至2010年,洞庭湖面积为2060平方公里(图3-5)。

图3-5 洞庭湖面积变化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