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活动的影响
人类生产活动对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活动对水资源的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影响。农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较早,且其影响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加深。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等灾害。目前,全国用水分配中,农业用水比例最大,占60%以上。根据第一次水利普查资料,全国共有灌溉面积10.02亿亩。2012年全国总用水量达到613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02.5亿立方米,占63.6%,用水消耗量为2044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消耗总量的63%。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出现了农村各种用水紧张局面,平原地区转而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多处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漏斗中心降深不断加大,漏斗面积也不断加大。
另外,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每年暴雨径流带入河流等水体的氮、磷、钾等化合物污染水体,对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影响水资源利用。
从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工业年总产值增长30倍,工业用水量占全部总用水量的比重也迅速提高,从1949年的24亿立方米提高到1980年的457亿立方米。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工业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局面,导致工业用水量也迅速增加。至2012年,我国工业用水量达1380.7亿立方米,全国用水分配中占22.5%,全国用水消耗总量的24%。在我国用水优先保障政策中,工业用水仅次于生活用水,要求工业用水保证率高于95%。
201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84.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6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2.3%。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对水资源的品质和保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风险不断凸显,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二)人口增长的影响(www.xing528.com)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098立方米,人均年用水量从建国初期不足200立方米增长到454立方米。
人口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缺乏日趋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此外,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以及人类在用水过程中的浪费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化的影响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中国资源与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挑战。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密度不断增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资源消耗加速增长,使得生态环境压力大增,人均资源占有量剧减。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房屋、道路等不透水土地利用面积不断增加,改变了雨水渗入地下过程,对局部水文循环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是废水的主要来源。2012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7.6%。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水资源短缺及利用效率低下与城市化快速发展并存,严重制约着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