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环境与生态:全流域防洪进程

水环境与生态:全流域防洪进程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新的防洪思想则是由河道防洪扩展到全流域的防洪。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军官兵成为防洪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并且逐渐专业化。这是为了保护全国最高利益而进行的防洪活动。例如,为保护下游重要城市而将中游地区的一些地方辟为分洪区。集体的防洪活动是指在洪水灾害发生过程中,局部地区的居民为保护本地区安全所采取的自发防洪活动。

水环境与生态:全流域防洪进程

传统的防洪是在“御洪水社会之外”的思想指导下,严防死守江河两岸堤防,以工程挡水的河道防洪。而新的防洪思想则是由河道防洪扩展到全流域的防洪。

(一)防洪与减灾相结合

传统的防洪思想是基于“水来土掩”的古训,用堤防遮挡洪水,但仅仅采用这一种手段就明显不足。因为洪水灾害都是用堤防无法抵挡洪水时,造成泛滥而使广大洪水泛滥区域淹没产生的。如果我们在堤防等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广大洪泛区域内日常的减灾工作,即提高洪泛区内社会抗灾能力,堤防是防洪的第一道防线,洪泛区内社会的各种减灾对策是第二道防线。这种防洪与减灾并重的防洪战略要求我们不仅要抓紧河道的防洪工程建设,同时要做好流域内的社会发展规划及减灾建设。包括流域国土的综合整治,城镇的防洪排涝规划和工程建设,各种非工程减灾措施的实施及防洪减灾、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等。

(二)河道行洪与流域内调蓄洪水相结合

“把降到本流域的水尽量保留在本流域”和“让降到流域的水尽可能慢地流入河道内”是治水新思想的概括总结,前者强调的是“保”,后者强调的是“慢”。无论是流域“保”水能力的提高,还是流域径流过程的放“慢”,实际上都是强调增加流域的调蓄能力,需要在流域的综合整治规划中加以体现。

降到本流域的水是一种资源,如果流域内缺少对降雨的保持能力,使其轻易地流入大海,则是一种浪费。在自然条件下,流域内的降雨维持着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影响到林、草、河、湖、湿地、地下水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生态系统。

(三)专业队伍的防洪与民众防洪相结合(www.xing528.com)

传统的抗洪是以河道防洪为主,因此只有专业队伍才能担此重任,或组织沿河、沿湖地区有防洪经验和抢险技术的民工参加。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军官兵成为防洪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并且逐渐专业化。1998年中国的南、北抗洪斗争中,这些专业队伍用血肉之躯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安全,可歌可泣。尽管有数百万军民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但中国的十多亿民众并没有直接参加到抗洪斗争中去。如果从防洪减灾的战略来看,应当把全社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建成全社会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活动应包括社会、集体、个人三个层次的活动,相辅相成,皆不可缺。

社会的防洪减灾活动是基于国家的流域规划进行的。这是为了保护全国最高利益而进行的防洪活动。例如,为保护下游重要城市而将中游地区的一些地方辟为分洪区。虽然在发生洪水时使分洪区内蒙受损失,但避免了下游发达地区的重大损失,从全局来看是合理的。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明确规定:因分洪而受益地区要向分洪区提供补偿。这样的防洪活动都只能依靠国家法律行事,对社会的防洪活动的指挥应当由地方最高行政首长依据上一级防洪决策部门的指令行动。

集体的防洪活动是指在洪水灾害发生过程中,局部地区的居民为保护本地区安全所采取的自发防洪活动。如抢修围堤、分滞洪区内居民抢修和加固村台等都属此类。通过集体的防洪活动可以防止本地区的小规模洪水灾害。但是面对大规模洪水灾害经济实力和人力都无能为力,这时集体的防洪活动作为社会防洪活动的一环接受社会防洪活动的指导会更有成效。

个人的防洪活动规模较小,不能抵挡大规模洪水灾害,但是可以通过个人的防洪活动保障自身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它作为人类防洪活动的最小单元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个人防洪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不能小视。

建立全民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就是通过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完善的制度,将社会、集体、个人三个层次的防洪减灾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的减灾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