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闪突起的能见度与特征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闪突起的能见度与特征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闪突起是快速鉴定碳酸盐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些碳酸盐矿物的最大双折射率很大,两个方向的突起等级相差两级,不仅在平行OA切面上能见到明显的闪突起,而且在与OA有一定交角的切面上也能见到闪突起。闪突起是否出现还与矿物的切面方位有关。矿物的颜色和吸收性变化会严重干扰闪突起的观察。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闪突起的能见度与特征

闪突起(Twinkling) 是指旋转物台时,矿物(一般是无色矿物)切面的突起时高时低,发生闪动变化。突起高时,边缘、糙面较明显,矿物表面灰度深;突起低时,矿物边缘、糙面不显,表面亮度大。这种现象类似于颜色的吸收性(后述)变化,因此又将闪突起称为假吸收。

非均质体矿物的折射率是随入射光波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当旋转物台时,相当于入射光波的振动方向发生了变化,矿物折射率一定会发生改变,因而突起的高低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大部分造岩矿物的双折射率都小于0.06,没有超过一个突起等级的折射率变化范围,突起等级在同一级中变化,肉眼难以觉察。而有些矿物双折射率较大,当光率体椭圆长短半径分别平行PP时,矿物的突起等级由一级变到另一级,从而产生了闪突起,如方解石平行光轴切面:当No(1.658)∥PP时,很接近正高突起,边缘和解理纹粗黑,糙面显著(图3-11A,图版Ⅱ-6);当Ne(1.486)∥PP时,为负低突起,边缘和解理纹不明显,糙面不显著(图3-11B,图版Ⅱ-5);旋转物台时突起等级由高突起变为低突起,突起等级发生闪动变化。除了方解石,其他碳酸盐矿物如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镁矿、菱铁矿等都有这种性质。

闪突起是快速鉴定碳酸盐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又如白云母垂直(001)切面,解理纹方向为Ng′方向,Ng′≈Ng≈Nm≈1.60~1.62;垂直解理纹方向为Np方向,Np=1.55~1.57;当解理纹平行PP时,为正中突起,边缘和解理纹较粗,糙面较显著(图3-12A);当解理纹垂直PP时,为正低突起,边缘和解理纹很细,糙面不显著(图3-12B);旋转物台时,矿物突起等级发生中突起、低突起的交替变化,同时灰度也发生较亮和较暗的交替变化,类似于黑云母的吸收性变化。

图3-11 方解石∥OA切面的闪突起

(A)No∥PP;(B)Ne∥PP

(www.xing528.com)

图3-12 白云母⊥(001)切面的闪突起

(A)Ng′∥PP;(B)Np∥PP

闪突起的能见度首先取决于矿物的最大双折射率,只有那些最大双折射率较大的,而且最大最小折射率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突起等级的折射率范围的矿物才可能有闪突起。如方解石的Ne∥PP时为负低突起,No∥PP时为正中—正高突起;白云石Ne∥PP时为负低突起,No∥PP时为正高突起;菱铁矿Ne∥PP时为正中突起,No∥PP时为正极高突起;等等。这些碳酸盐矿物的最大双折射率很大,两个方向的突起等级相差两级,不仅在平行OA切面上能见到明显的闪突起,而且在与OA有一定交角的切面上也能见到闪突起。另一些矿物,如含Fe3+的白云母,其Np∥PP时为正低突起,Ng∥PP时为正中突起;铁滑石Np∥PP时为正低突起,Ng∥PP时为中突起;孔雀石Np∥PP时为正中—正高突起,Ng∥PP时为正极高突起;等等。这些矿物最大双折射率不是很大,两个方向的突起等级只相差一级,只有在平行(或接近平行)OA或平行(或接近平行)OAP的切面上才能见到闪突起。见到了闪突起,则该矿物的最大双折射率一定较大。然而,当矿物的最大双折射率很大,但最大最小折射率属于同一突起等级的折射率范围时,则不一定能见到闪突起。如榍石的最大双折射率高达0.192,金红石、合成金红石的最大双折射率高达0.298,但由于榍石的三个主折射率均大于1.843,金红石、合成金红石的折射率均大于2.616,两个方向的突起等级均在正极高以上,突起即使有些变化,肉眼也难以觉察。

闪突起是否出现还与矿物的切面方位有关。不是最大双折射率很大的矿物的所有切面都能见到闪突起:垂直OA切面,双折射率为零,旋转物台时突起高低不变化;平行OA或平行OAP切面,双折射率最大,闪突起最显著。对于最大双折射率不太高的矿物,如白云母、铁橄榄石、滑石等,只有在平行OAP或接近平行OAP切面上才能见到闪突起。

矿物的颜色和吸收性变化会严重干扰闪突起的观察。如黑云母的最大双折射率比白云母大,其闪突起理应比白云母强,但黑云母颜色、吸收性变化大(后述),掩盖了闪突起现象,使闪突起现象难以觉察出来。因此闪突起是无色或极淡色调透明矿物的鉴定特征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