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创新:多维比较与全面生成

教学创新:多维比较与全面生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述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宏观背景和学校管理自身面临的境遇及呈现的趋势之后,如何构建或设想出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观念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断言,与知识相关联的人性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的内在本性。学习型组织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同时又反过来构成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石[4]。

教学创新:多维比较与全面生成

在述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宏观背景和学校管理自身面临的境遇及呈现的趋势之后,如何构建或设想出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观念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试作探索。

(一)人性管理:学校管理的新范畴(价值)观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知识管理。这种新型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在于“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而无论是知识、智力或智慧,还是能力或创造力、创新等等,其现实的能动载体都是主体人,从这种意义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应是一种极具人性化的管理,人的因素必然会成为有效管理活动的核心因素。学校由于其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使用上的独特功能与特性,其在改变传统的束缚员工个性的刚性管理模式,在走向充满生机与活力、体现无限多样性的、柔性的知识管理的历程中必成排头兵。在这种新型学校管理下,学校系统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员工在追求自身价值与尊严的过程中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多元氛围,学校管理可望趋近于实现“无为而治无不治”的管理最高境界。这绝非“天方夜谭”。因为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本身就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创新是他们职业的内在要求。可以断言,与知识相关联的人性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的内在本性。“人性本善”的教育预设将在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中得到验证和实践,而人性化的管理则给主体性素质教育以乐观的组织保证。

(二)学习组织:学校管理的新组织观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学习型组织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同时又反过来构成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石[4]。这种国际共创共识的管理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并已在完成中有了许多成功的范型。我国学者在构建这种新型组织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1998年4月国家经贸委召开大型研讨会,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出学习型组织的“六大要素”:(1)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2)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3)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4)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5)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6)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4]。

学校不同于企业,不同于政府及其它社会性组织,如何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呢?我们认为,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方面的实践,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必须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个人的持续学习力对于学校组织系统创新及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组织发展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目标,通过个体的自觉自主的内化,真正使之成为每个成员勤奋工作、通力合作的强大动力。这是学校组织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上观念层次的必然要求。第二,学校组织应为每个组织成员的持续学习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知识与信息的共享互动背景。为此,学校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加强同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保持学校及其成员在未来发展中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学校内部也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流通渠道,在团队学习中,学校组织成员之间不断交流与沟通,从而保证学校系统整体的协调性与创新性。这一环境建构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校领导者、教师和学生在维持组织对社会的卓越追求方面的独特功能,而且在于通过这种互惠式的合作,实现组织的创新和应变能力的提高,由此保证学校在育人这一核心任务上的完成。这是学校组织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上实践层次的必然。第三,任何组织都是结构化或层次化的,组织成员分布在组织结构体系的不同层次或位置上,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显得更加“松动”与平等,即使在复杂的组织系统中,越级与交流都是可能和必要的。总之,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中的人就应该同样成为一个能系统思考的、不断自我超越的,能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的、积极参与组织学习的,能在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的学习型的人。

(三)开放与民主:学校管理的新过程观

历史上,人们对学校管理的开放与民主并非毫无争议,只是到了近现代社会,由于教育的普及和阶级的斗争,它才逐渐成为人们的某种共识。但学校管理的具体实践却不自觉地偏离了这一价值取向,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封闭式管理”与管理专制主义仍是大行其道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管理的生存基础,学校管理的重点无疑要集中到对知识(包括信息)以及知识持有者人的管理上。对知识的管理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过程具有积极的开放性。学校应加强同社会、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树立起现代大教育管理观,形成一体化的学校管理体系。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只有在全面接触其系统内外部存在的各种情境和背景信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步骤作出正确的判断,形成科学决策,进行及时的调整。而对人的管理则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过程呈现广泛的民主性,以人为本的理念仍然是知识经济社会管理的主导价值观之一。有人认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趋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学校自己管理转向社会参与管理;(2)从少数学校行政人员管理向全员管理发展;(3)从学校管理学生转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9]。这种观点大体体现了新时代学校管理的民主性的图景与框架。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这种管理应是一种充满“人性”的管理,由此决定了学校管理的方式与过程将主要是柔性的,外烁内生型的。

(四)服务性:学校管理的新职能观

传统的学校管理具有极强的控制性。“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大,权大;权大,‘嘴大’;‘嘴大’,理多”,“权力就是真理”,正是这种管理体制的生动写照!我们认为,在学校管理的主导功能的转换上,服务性实际上是可以作为控制性的准对立范畴提出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是一种更重服务的管理。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未来的学校管理也自然不能脱离而必然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同传统学校管理相比,它在实践中更加坚持“教学是管理的准绳”,而非反过来。从另一层面说,“人是自己活动过程的主人”的原则重新确立,学校管理不仅需要为学生持续学习,教师的完满工作提供必需的各类物质形态资源,而且需要为全体师生员工的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以满足其作为人的各种需要。毋庸置疑,在高扬“人是目的”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将不再是外在强力控制或命令式的,向以服务性为主导的职能观转变已为势之所趋。

(五)创新性:学校管理的新动力观

传统的学校管理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封闭性,表现出凝固、僵化、缺乏活力的特点,这与学校自身的权力、社会的要求、政治体制以及组织模式等都具有很大的关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且是各个社会组织富有竞争力的活的源泉。学校管理应该也能够在创新性的思路下展开各项工作。首先,学校管理需要在全体员工中间形成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观念。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从适应时代的高度出发,都应具有创新的动机与观念、能有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激情和愿望,只有在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作用下,学校管理才会充满创新的气息。其次,学校管理创新的形成首先需要观念的创新。人们的特定行为总是在一定观念作用下发生的,创新行为同样始于创新的观念。众所周知,创新意味着一种自我否定,一种重新定位。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局面有赖于管理者在观念层上的独特视角、创新思维。墨守陈规或本本是有悖于管理的权变精神的。最后,学校管理需要观念的指导,但更需要把观念转变为实际的行动。管理追求的目标最终也只能在具体的、对象性的、情境性的管理实践中实现。有先哲说“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管理所面对的时空总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没有任何两次相同的管理情境,更没有任何两次相同的管理实践。从这种意义上说,权变本身就是创新。总之,学校管理不仅应当而且必然朝着持续的、系列的、全员的创新方向发展。

(六)可持续性(可转换式):学校管理的新发展观

工业社会在追求物质财富的选择上走向了极端,引发了人们对其教育所培养个体人文精神缺乏问题的思考——学校在社会应然与实然目标上定位已失之偏颇。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学校管理在这点上的意义其实是由学校组织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学校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实现社会政治、道德、文化的继承、更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为快捷的有效手段。这两点对知识社会发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提供了大量可供社会配置的永不枯竭的知识与智力资源;(2)贡献的社会个体具有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广泛观念。前者是基础,属事实(实然),后者是导向,属价值(应然)。工业社会后期的文明危机从某种意义说就是这两点之间切合的扭曲,缺乏正确价值取向的社会资源配置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学校管理的社会切适性目标只能是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可转换式发展,这是事关学校管理自身生存及社会生存的重大问题。

(七)多角色性:学校管理的新领导观(www.xing528.com)

这里所说的领导是名词,即学校领导者,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学校的校长。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可见,学校领导者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是核心性的。领导即“统领”、“引导”,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作用在于统揽全局、协调统一、进行宏观的决策和组织。组织中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组织中个体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及完成。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领导者应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1)社会需要的代言人。学校领导应走在时代的前列,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从而引导组织成员朝着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迈进。(2)学校组织的设计者。学校领导随着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其超强创造力与组织力将充分显露出来,学校管理将呈现出领导者的智慧特色。优良的学校系统结构有赖于他的决策与引导。(3)师生员工的服务者。学校领导者应时时刻刻为广大教师的积极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便利、创造各种条件。(4)学校的“形象”人。学校领导者本身就是学校整体的形象代言(表)人,未来的领导必将极具公关意识。(5)章法规范的践行者。学校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诱发师生员工对学校目标及规范的趋向与践行动机。

任何一种学校管理观念,其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为学校管理总是处在一定的教育体制和规范下的,而教育本身就存在“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的双重属性[10],即使试图顺时顺势变革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以上只是我们对学校管理观念构建的几个层面,如果从整体上或全面的角度上来看,这种构建是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这种理论上提供的大致图景在实践中还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操作性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中国[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2]李建军.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哲学思考[J].哲学动态,1998,(11).

[3]陈勤.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观点[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9).

[4]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未来与发展,1999.(5).

[5]韩民青.从可持续发展到转移式发展[J].哲学研究,1999,(9).

[6]金吾伦.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J].社会学研究,1998,(6).

[7]蔡克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8]郭孝文,李韬.知识经济下的管理变革[J].经济问题,1999,(11).

[9]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0]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