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创新:应对困境、迎接发展

教学创新:应对困境、迎接发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述宏观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校管理自身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蕴涵的发展趋势。显然,学校管理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社会的现实作为其基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变革。知识经济时代从实质意义上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捍卫人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学校管理的这些新走向无疑对我们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新观念极具参考与启发价值。

教学创新:应对困境、迎接发展

在前述宏观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校管理自身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蕴涵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基础的变迁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学校管理生存的基础

传统学校管理的主导性内容是学校的校舍、设备、仪器、教学材料等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尽管它也重视对学校人事的管理,然而在工业社会物欲横流、利润至上的价值观影响下,学校管理丧失了它原有的“人性”,使学校的广大教职工沦为事或物的附属物,强力控制与约束被认为是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有效手段。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的重心必然会转移到以知识和智力为内核的软件因素上来,并围绕人这个知识创新的活载体,围绕人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否定和抛弃了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的主导基础、政治的制衡机制、文化的生产与传递方式、科技的开发与运作机制,形成了一种经济知识化开放化、政治民主化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层次化、科技创新化个性化的新型格局,在此背景下,学校管理还能依然我行我素、“独善其身”吗?显然,学校管理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社会的现实作为其基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变革。

(二)理论基石的嬗变与危机引发了学校管理对自身理论重构的思考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学校管理理论构建基石的管理学教育学、行政学、心理学等等都面临着重建或重组的挑战。这里,我们仅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石——管理学理论进行探讨。有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需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第一,管理的中心应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在以“泰罗制”为代表的传统管理中,生产以机器为中心,人被异化为附属物和工具——这种标准化管理要求全员成为“标准人”。事实表明,这种管理无论是对所谓循规蹈矩的标准人还是对具有积极创造个性的人来说,都意味着一种压力,一种主体性的丧失。这是工业经济时代给知识经济时代留下的一个难题。显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果管理不能深入人“心”的话,管理就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就不能出效率出效益,强调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将成为管理的题中必有之义。第二,管理职能实现由“控制”转向“服务”的转变。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系统管理理论,都从实质上把管理视为“控制”,即“通过控制员工的行为,以便完全按照管理层的意志完成工作。”这种管理在信息流通不畅、追求利润第一的工业时代,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员工的“冗余动作”及失误风险,从而提高了组织效率,但这在以人为主体的信息社会里,劳动对象的信息化和知识化引起了劳动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责不仅在于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不断地给组织和员工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环境和条件。“管理(领导)就是服务”,作为一种主要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转变为设身处地和细致入微的服务。第三,管理活动由少数人的游戏转向“团队的游戏”。传统的组织中,等级界限分明、整体结构呈金字塔式,管理者同员工的信息交流渠道很不顺畅,甚至人为地设置障碍。但在知识经济这样一个信息和知识充斥的时代,管理者再不能“摆谱”——故作高深了,他必须是一个主动与人合作的角色,组织与组织尤其是组织成员间应实现快捷、便利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第四,员工培训由间断性的个体行为转向持续化的组织行为。这是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3]。学校管理最初是从普通管理中推演和分化出来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前者都对后者存在着很大的依存性。面对传统普通管理理论在新时代下暴露出的缺陷与问题,学校管理能漠然视之(或无动于衷)吗?理论基础的这种变革必然会影响整个学校管理理论框架结构的重新调整。理论上的更新与重建又同样会带来学校管理实践的新局面。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学校管理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它应该而且可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完整性。(www.xing528.com)

(三)学校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学校管理在目标与方式上迅速作出适应性变革

学校组织区别于其它社会机构或组织的最大规定性在于,学校组织是以培育人为目标和任务的,其社会作用方式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实现教育对社会的价值。从终极意义说,学校管理的目标也在培育社会人。工业文明是一种以利润和利益为驱动力的文明,人们高度追求物质形态的财富,忽视了个体人格和社会精神的建设,由此导致了二者在社会发展机制上的失衡,从而使人——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整体的类都呈现出一种扭曲性的发展,即物质上的巨人,精神上的侏儒。在这种经济至上的社会里,教育对社会表现出一种易受性,学校管理目标也显露出一种对经济和社会的趋从,其实质在于培养一种“经济人”、“工具人”或“标准人”。知识经济时代从实质意义上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捍卫人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之一,首先它的教育目标或者管理目标不得不切换到主体人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上来。知识与信息的瞬息万变已让知识灌输下的“机器”一人显得异常脆弱了,学校管理的视野不可避免地要扩展到主体人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的获得上来。在这种新情境下,学校管理目标必然要实现由学历化(知识化)向能力化(学位化)的转变;实现由培养接受知识的人向培养学会学习的人的转变。

(四)管理的权变本性要求学校管理在急速的情境转换中调整其运行机制

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一种充满惰性与刚性的管理,它在传统的集权性、计划性和层级性的体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行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情境和教育现实变得更加复杂,社会各领域的变迁显得异常频繁,传统的学校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灵活反应机制,而表现得十分的无能与低效。管理的本性就是其权变性,它是管理活动效能发挥程度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未来社会时空的切换更为平常与剧烈,高效的学校管理有赖于一个富有创造活力、对情境反应灵敏的柔性机制,从而保证学校同其所处的环境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知识、信息流通与交换的即时性与顺畅性。学校管理的这些新走向无疑对我们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新观念极具参考与启发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