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课程环境: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新建构

数字化课程环境: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新建构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数字化课程环境的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建构成为一种必然。这套模式除了要保存传统教育教学技能的精华之外,应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运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课程环境支持下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是高频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

数字化课程环境: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新建构

面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数字化课程环境的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建构成为一种必然。那是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基于数字化生存方式的教学新模式。

1.学校所追求的“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诠释

著名的教育学者布鲁姆(B.Bloom)曾指出,教育工作者已经“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以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存在注重统一化、标准化的学习方式,制造标准化的学习者,这种教育模式培育出的是只会机械重复标准化动作的低级劳作者。因此在制定新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到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还要考虑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扩大教学的过程,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要求。

传统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比较见表1-1,数字化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必须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工具,以及用数字化手段把知识体系与教育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并围绕数字化工具和网络技术,从根本上创建一个全新的模式。这套模式除了要保存传统教育教学技能的精华之外,应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运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1 传统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比较

2.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学习过程是动态

传统教育将受教育者视为绝对的客体或静态培训的对象,而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恰好相反,它倡导的是一种非中心、多元化、大众化、民主化的文化取向。借助数字化工具及高速的数字化传播系统,学生可在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而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动态的学习可经由以下方式实现:一是用讨论方式,通过BBS、E-mail 及图像传递,学生与其他人相互交流的学习活动;二是用协作方式,通过各种数字化工具,学生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合作,共同进行虚拟实践或真实任务实践的学习;三是用调查、探索方式,学习者根据预先设定的学习内容收集情报,进行调查、探索的学习活动。

数字化课程环境支持下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是高频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而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信息的不断更新、问题的不断变化的动态基础上的,学习使资源再生,是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动态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3.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特征是推陈出新的

(1)学习是知识不断升级的“加工”。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为了重复、接受知识、经验、结论,而是通过真实的实践,在“加工”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我更新,得出的结论也不再是无真实意义的理论或结果,而是在真实环境中切实可用的事实。

(2)学习是不断地反思和再造。由于数字化高速传播系统的出现,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大量的、多样化的、不断更新的资源,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观点、经验、结论。基于同样原因,教师权威越来越受到质疑,权威日益弱化,教师给出的观点仅作为参照,而非绝对。这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反思,有利于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数字化环境能比以往任何时期提供更好的工具及条件,更利于学生的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www.xing528.com)

(3)学习是超越时空限制且多种组织方式的呈现。在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中,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深入开发,数字化传播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形成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突破班级、年龄、课程、学科的限制,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自发结成学习团队,共同学习。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班级授课的单一形式,在一些通识性课程领域以及社会学课程领域,团队学习更易深入,一所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就可以产生互动,即便是在不同学校,也可以实现同年龄和不同年龄的学习互动。这样一种学习,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得到培养和发展。

(4)学习是新型因材施教途径的拓展。诞生于大工业时代的班级授课制使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跨越了近三个世纪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功效,不仅彪炳史册,而且仍将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沿用。但在数字化时代,不可忽视的是班级化教育的薄弱之处就是趋同性极强,学习者个性发展受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培养。在班级化教育中,教师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一般情况下是针对学生群体中的中间层次,授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群体中的共性问题。思维比较滞后的学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思维比较高阶的学生潜质得不到充分开发,“因材施教”实际是一句空话。而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因材施教以新的面貌出现,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进度可以自己掌握,进度较慢的学生通过数字化工具可以反复地重温旧的知识点,而资优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下一步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技术的支持下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特点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

4.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预见学校教育结构的升级

进入现代以来,其他产业发展变化的规律、轨迹给我们教育以启发:无论什么行业,都会因为社会新型技术的变化而变化,都会经历技术的变革、模式的变革,最终到结构的变革。数字时代,未来的学校究竟会怎么变?可以预见: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促使学校教育结构的升级。

未来的学校会成为学习共同体,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学校而存在,学校会成为学习中心,有网络上的学习中心,有线下的学习中心,网络和学习会一体化,会有著名的教育品牌和机构来重新架构

未来的学校,开学和毕业没有固定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弹性化,学习者根据需要可自行选择入学时间。学习时间也是这样,完全弹性化,什么时候学完什么时候毕业。学校也就是学习中心,全年无休,没有暑假、寒假概念,每个人可以自己选择,学习中心随时开放。

未来的学校,学习内容个性化、定制化。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进度和内容,学完这些内容,也就完成了自我的知识建构和再造,这样的学校,不会成就少数人,不会只有少数人是成功者,大部分人都是失败者。未来的学习标准会进一步降低,因为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个体的进步。

未来的学校,考试评价从鉴别走向诊断。学校会用大数据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记录学习者在哪些方面、在哪个点上有问题,然后学校会设法给学生提供技术的支持,它更多是做诊断而不是做鉴定。

未来的学校,一定是家校共育的整体。未来家庭在学习中心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研究大脑结构时已经证实,一般人到6 岁时,大脑发育程度已经和成人相差无几。未来教育将依靠心理学、依靠科学重新发现家庭和父母在教育中的意义和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日新月异,数字化课程环境的变革也是与时俱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践行者始终要有超越自己的意识,不断创新,将信息技术发展先进技术和理念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基础教育的内涵更加深刻,外延更加宽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