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能的含义
效,即效验、功用、成果、效率;能,即能力、能耐、才干、能够胜任。效能,内涵为效果、效率、效益。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只有那些为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有机结合,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而讲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因此,效能是效力、效率、成效、能力、水平的总和,是管理达到效果、效率、效益共赢的综合体现。
2.效能政府的含义
针对效能政府的含义,目前我国学术界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效能是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统一,是政府机关运用其能力、能量,履行其职责,最终实现行政目标所达成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效能着重体现政府活动的质,即政府管理目标达成的程度,而行政效率体现政府管理活动的量,即投入与产出相比较的情况。第三种观点认为,行政效能既包含了行政效率、行政效益的内容,还强调了政府整体的执政和治理能力,它指行政机关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体现出的能力、效率和创造的业绩。第四种观点,即:效能政府是指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体现出了较高水平的能力、效率和业绩的政府。它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效能政府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其二,效能政府是效率较高的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政府效能;其三,效能政府必须是在引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公认业绩的政府。
3.行政效能建设理论(www.xing528.com)
从国内外研究实践看,行政效能建设研究主要采取以下三种理论作为基础。
第一,绩效管理理论。从广义上看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可看作是绩效管理,但从狭义上看是对传统绩效评估改进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包括绩效计划制订、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估、绩效结果运用等多环节的管理方法。政府绩效管理为确保下属行为及工作产出与政府组织的既定目标保持一致,不断改善政府组织绩效,以期实现战略目标。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管理新方法,有效组织目标并组织成员的工作安排、薪酬、晋升等过程,主动传递组织每位成员以目标压力,激发全体成员主动履职、积极作为意识,提高整体工作效能。与此同时,为丰富政府机关实践活动提供可能,为实现行政效能建设考核具体量化提供多种可行方法。
第二,新公共管理理论。这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改变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新模式,或称政府再造运动,逐渐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主流。主要内容有:一是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动更多私营部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通过发挥竞争机制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定位。强调将有限的精力用于公共政治的制定、监控、评估,提出政府应减少公共开支,压缩政府规模,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三是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指出政府应树立以社会和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改变传统定位角色,按照社会公众需求建立服务标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建设指标。通过建立服务型政府、建设责任政府和高效政府,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更多关注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主动积极履职,提供更优服务,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人员激励理论。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积极调动人的主动性,促进产生并保持人的兴奋状态,让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以期最终高效完成组织目标。激励理论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内容型激励理论。目的在于发掘能够使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实施相应手段措施,获得激励效果。二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心理过程,即:员工产生动机,并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过程,重点在于揭示和解释行为激励的基本过程。三是综合型激励理论。综合简化激励理论倾向,试图发现和找到体现各个理论之间有效互补的综合整体模型。激励理论在内容上,要求依据公职人员不同成长阶段及特点,统筹安排、合理兼顾人员生存需求、成就需求、名誉需求等基础和成长需求,以防产生消极情绪。它更加注重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整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结合,让公职人员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取得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的战略目标和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