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鸟类及生境对风电场的影响

鸟类及生境对风电场的影响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电场的建设会造成鸟撞的发生从而直接给鸟类带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改变鸟类的栖息地生境从而影响到鸟类的觅食和能量补充。猛禽在迁徙过程中会在风电场区域捕食小型鸟类,该过程中可能发生鸟机相撞事件。项目区域由于受到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不适合鸟类营巢,风电场对繁殖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觅食地的影响以及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鸟机相撞事件。

鸟类及生境对风电场的影响

1.对潮间带植被的影响

该项目由于升压站和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建设,压占潮间带面积,造成潮间带植被的损失,项目压占区域的植被类型为互花米草。项目区域内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单一,对现存植物群落结构和格局影响不大。但随着当地滩涂的淤涨,项目区域可能会对植物群落的未来格局存在影响。

该项目潮间带植被参照芦苇损失计算,对植被的压占面积约13.21hm2,则该项目潮间带植被生态损失为190.27万元。

2.对迁徙期鸟类的影响

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期,项目区域主要鸟类为鸻鹬类、雀形目鸟类以及猛禽三大类群。

风电场所处地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中间位置,每年有近百万只鸻鹬类在迁徙过程要经过该地区。研究表明,鸟类在迁徙飞行时高度较高,一般飞行高度为数百到上千米,与风力发电机组发生碰撞的机会很小,但在能见度较低或是天气较为恶劣的时候,迁徙鸟类的飞行高度会降低,而风力发电机组上的灯光也会吸引它们,这就增加了鸟类被撞死的几率。在迁徙过程中,一些鸟类在风电场及附近区域觅食,补充能量以便进行下一阶段的迁徙飞行。风电场的建设会造成鸟撞的发生从而直接给鸟类带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改变鸟类的栖息地生境从而影响到鸟类的觅食和能量补充。

一些雀形目的鸟类也会沿海岸线迁徙。由于滩涂上缺乏适宜雀形目鸟类栖息的环境,这些雀形目鸟类主要在堤坝内的林地休息,在迁徙途中可能会经过风电场区域。如在附近区域停歇,它们在风电区域可能会降低飞行高度,有可能发生鸟机相撞事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迁徙的雀形目鸟类也可能会降低飞行高度,发生鸟机相撞的事件可能会有所增加。

猛禽在迁徙时多利用上升气流飞行,以减少飞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因此,猛禽在迁徙过程中的飞行高度一般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且较少在海岸线活动,风电场对迁徙猛禽的影响较小。猛禽在迁徙过程中会在风电场区域捕食小型鸟类,该过程中可能发生鸟机相撞事件。猛禽的捕食活动多发生在天气情况较好的时间,风力发电机组等容易识别,因此猛禽发生鸟机相撞的概率很小。

由于项目区域在迁徙期的鸻鹬类和雀形目鸟类数量很大,发生鸟机相撞事件很难避免。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小型鸟类发生鸟机相撞的概率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研究结果。根据该潮间带风电场附近某风电场的观测调查结果,直接由风力发电机组引起鸟机相撞的事件发生概率很低,类比某风电场,该项目鸟机相撞事件对鸟类的影响不大。

3.对繁殖期鸟类的影响

区域记录到的繁殖期鸟类主要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嘴鸥、猛禽、鹭类以及一些雀形目鸟类。

根据对当地滩涂黑嘴鸥繁殖地的调查,黑嘴鸥的营巢地的植被以碱蓬为主,其他类型的植被黑嘴鸥都很少利用。而该项目区域的滩涂植被以互花米草为主,因此项目区域并不适宜黑嘴鸥营巢,近年的多次调查都没有在项目区域发现黑嘴鸥的巢,项目区域对黑嘴鸥繁殖的作用可能是作为黑嘴鸥的觅食地,风电场对黑嘴鸥繁殖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

猛禽在林地营巢繁殖,风电场的建设区域并不具备猛禽的营巢条件。项目区域可能主要是猛禽的觅食场所,猛禽在繁殖期捕食滩涂上的一些鸟类等作为其食物。根据项目区域的现状调查,项目区域的猛禽主要为红隼,红隼在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均有广泛分布,由于项目占地相对较小,对其影响不是很大。

鹭类在林地营集群巢进行繁殖,滩涂湿地不适合其筑巢。滩涂湿地是鹭类的主要觅食地,湿地的一些底栖动物、水生生物是鹭类的主要食物。鹭类在繁殖地和觅食地往来飞行时,可能会发生鸟撞现象。鹭类为目前湿地的优势水鸟类群,近年来其数量增长迅速,在很多区域对当地环境已经造成了危害性,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其种群增长,否则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对湿地的其他生物类群不利。尽管鹭类在风场附近频繁的飞行会增加它们与风力发电机组发生碰撞的几率,对鹭类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其种群规模大、繁殖力高,不会对种群带来明显的影响。(www.xing528.com)

在繁殖季节,雀形目鸟类主要在大堤内的林地、灌丛等有植被分布的区域活动,少部分鸟类会在滩涂湿地的植被带活动。由于滩涂的植被以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为主不适合鸟类栖息,滩涂上繁殖的雀形目鸟类种类和数量均较少,风电场的建设对其影响较小。

项目区域由于受到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不适合鸟类营巢,风电场对繁殖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鸟类觅食地的影响以及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鸟机相撞事件。

4.对越冬期鸟类的影响

冬季项目区域的鸟类主要为雁鸭类、鸥类和鸻鹬类。

翘鼻麻鸭在水线附近栖息,而罗纹鸭、赤颈鸭等鸭类主要栖息于堤内人工湿地。对雁鸭类栖息地利用的研究表明,滩涂上的互花米草和光滩区域对雁鸭类的利用价值均很低,所以风电场区域并不是雁鸭类的主要栖息地,发生鸟机相撞的概率很小。雁鸭类对附近人类活动的干扰较敏感,项目施工及施工人员活动会对附近的雁鸭类的活动带来一些干扰,雁鸭类在附近区域仍可找到替代的栖息地,因此风电场对雁鸭类的影响程度很小。

项目区域冬季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的分布。遗鸥主要分布于黄海区域的北部滩涂,该项目区域的数量较少,为偶见鸟类。由于数量较少且正常飞行的速度较慢,发生鸟机相撞的概率很低。其他鸥类的种群数量均较大,在我国东部滩涂均有较广泛的分布,尽管可能有发生鸟机相撞的可能,但对种群影响不大。

越冬的鸻鹬类主要在光滩活动。项目建设会破坏滩涂,导致项目范围栖息地质量下降甚至栖息地丧失,对其产生影响,但可以在项目附近区域找到相似生境的滩涂湿地作为替代的觅食地,故对其影响不大。

项目区域的滩涂植物以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为主,对鸟类的利用价值较低,不是鸟类的主要栖息地类型。冬季无植被的光滩有鸥类和鸻鹬类的分布,水域有雁鸭类的分布。风电场可能会给这些鸟类带来鸟撞的威胁。

5.小结

项目施工会暂时改变滩涂湿地的结构,这可能会导致施工期鸟类的栖息地丧失、区域适宜生境面积暂时减小和质量下降。同时施工人员、机械的大量进驻和密集活动也会驱赶鸟类离开这一生境。因此项目施工会直接导致鸟类高潮期适宜生境的丧失,对鸻鹬类等造成短期的不利影响。但施工结束后施工破坏的潮间带滩涂植被和底栖动物群落会逐渐得到修复,鸟类适宜的生境面积会有所恢复。

运行期风力发电机组转动会对周边滩涂及堤边防护林中觅食的鸟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干扰影响半径一般在100m左右,可能减少在受影响区域的觅食时间,并可能使鸟类被迫将其觅食活动转移至附近其他区域。结合项目布置分析,该项目风力发电机组间距在500~900m,项目建成后风力发电机组虽然会侵占、干扰周围局部区域栖息地,造成其质量下降和面积减小,但不会影响其他远离风力发电机组的栖息地质量,也不会造成风电场潮间带区域鸟类栖息地生态功能整体丧失。此外,由于项目区域的滩涂湿地和附近区域的滩涂湿地环境条件相似,鸟类仍可以在附近区域找到替代的觅食地。

由于潮汐的影响及滩涂底栖动物分布的不均匀性,潮间带滩涂湿地上的很多鸟类都会在滩涂上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这些鸟类的飞行高度一般在100m以下,在飞越风电场时有可能会撞到风力发电机组。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相应飞行高度下穿越风电场的鸟类撞击风力发电机组的概率只有0.01%~0.1%。因此虽然项目建设会带来一定的鸟类撞击风力发电机组的可能,但发生的概率总的来说较低,不会对区域鸟类的数量种类造成明显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