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各阶段分析

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各阶段分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若处置不当,会对项目区域的土壤和水环境造成污染,并影响环境卫生。

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各阶段分析

8.3.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对潮间带水质、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1)打桩作业。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桩、风力发电机组基础临时围堰等通过两栖式多履带打桩机和两栖伸缩臂式起重机配装液压振动锤进行施工。打桩作业可选择在干地和浅水状态施工,如干地施工作业,打桩时仅扰动滩涂泥面而造成微量的表层泥面流失;如浅水施工,施工时振动导致海底泥沙悬浮引起水体浑浊,污染局部海水水质,影响局部沉积物环境,打桩作业会引起周围约100m半径范围内悬浮泥沙增加(>10mg/L)。为减小打桩作业对水质的影响,应尽量选择干地施工。

(2)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开挖。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开挖时围堰内基坑排水如未澄清,含有悬浮泥沙的基坑排水直接排放将影响局部海域水质和局部沉积物环境。根据项目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值粒径特征,一般静置4~5h后基坑渗水中的泥沙基本全部沉降。根据类似工程经验,若基坑渗水基本未静置直排,则基坑渗水中的悬浮物源强约为2000mg/L,按4台潜水泵同时排水计算,则项目基坑排水的悬浮物源强约为0.055kg/s。为减小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开挖基坑排水的影响,应选择在基坑渗水静置5h以后,基坑上清液已澄清后开始排水。

(3)电缆铺设。电缆沟施工采用两栖挖掘机进行挖沟作业,电缆埋设时滩面一般处于无水或浅水状态,浅水状态下最大涉水深度为1.5m。低潮位滩涂干地施工时,电缆铺设不会对海域水质造成明显影响;但在高潮位浅水条件下施工时,两栖挖掘机开槽会导致滩涂泥沙再悬浮,从而引起施工点周围水体浑浊,污染局部海水水质。

2.对潮间带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对海洋生态和渔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以下4个方面。

(1)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升压站建设、施工机械压占(含电缆沟开挖)会直接破坏项目区域潮间带植被和底栖生物生境,栖息于这一范围内的滩涂动物将全部丧失,同时也会造成部分滩涂植被的破坏。

根据优化后的风电场布局,升压站、进站道路及6台风力发电机组基础位于现状高涂蓄水养殖区,因此潮间带生物损失计算仅考虑位于潮间带的其余34台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压占。34台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压占总面积为2.8832hm2

临时压占面积考虑位于高涂蓄水养殖区外的潮间带34台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施工作业临时压占和施工机械(含电缆沟开挖)压占面积。34台风力发电机组基础临时压占总面积为14.2528hm2。按施工路径总长度约25.47km,路径宽度按20m计,施工机械(含电缆沟开挖)行驶临时压占面积为50.9411hm2

项目造成潮间带植被和底栖生境破坏影响面积汇总见表8-4。

表8-4 潮间带生境破坏影响面积汇总表

(2)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电缆沟开挖等施工作业等会使海底泥沙悬浮,增加所在海域的含沙量,使局部海水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数量降低,导致该水域初级生产力水平下降。此外,海底泥沙中可能含的有害物质也可能再溶出从而可能对周围水域的浮游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3)施工导致的高浓度悬浮物颗粒可能直接对海洋生物仔幼体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影响胚胎发育,悬浮物堵塞生物的鳃部造成窒息死亡,大量悬浮物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而导致生物死亡,高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会降低光强度和仔鱼视力,严重影响仔鱼的摄食能力,摄食能力下降使仔鱼营养不良,严重时会导致仔鱼死亡,悬浮物有害物质二次污染造成生物死亡等。

(4)施工期间,施工作业侵占现有滩涂养殖作业海域会造成养殖面积减少、养殖产量降低,同时施工船舶频繁进出施工海域会对渔船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鸟类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间,主要由于人类活动、交通运输工具、施工机械的机械运动,相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灯光等可能对项目潮间带滩涂湿地、新围垦区内的荒地及近岸等地区的鸟类栖息地和觅食的鸟类产生一定影响,使施工区域及周边区域中分布的鸟类迁移,导致数量减少、多样性降低。影响的种类多为滨水种类和空中飞翔种类,可能造成该区域的鸟类在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上发生一定变化。

4.施工噪声影响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围堰围筑施工、升压站施工等均位于滩涂区域,故项目施工噪声仅对滩涂声环境产生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土方开挖、混凝土拌制、浇筑以及施工材料的运输等施工活动。类比其他工程,施工噪声源强见表8-5。

表8-5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5.施工污废水影响(www.xing528.com)

(1)施工生产废水。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基地内的生产废水,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外购商品混凝土,故生产废水主要为机械维护冲洗废水、场地冲洗等,高峰期生产用水的供水量为40m3/d,排放系数按0.8计,则高峰期生产废水排放量为32m3/d。

(2)生活污水。项目高峰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的供水量为20m3/d,排放系数按0.9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8m3/d。项目施工人员均租用附近村镇已建的民房,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已有的生活污水设施处置,对周边环境无污染影响。

6.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活动产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和升压站开挖的废弃土方,若开挖土方未及时压实或随意倾倒入海,对项目海水水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2t/d,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但若处置不当,会对项目区域的土壤和水环境造成污染,并影响环境卫生。

7.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施工期间土方开挖、回填、混凝土拌和以及土方、物料装卸、堆放、运输等将产生大量扬尘。此外在土方、物料运输过程中,由于沿路散落、风吹起尘及运输车辆车身轮胎携带的泥土风干后将对场区内和公路上造成严重的扬尘,污染环境。

8.3.4.2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是利用自然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物。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对潮间带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受涨落潮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海底地形,对项目海域的潮流场将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风力发电机组墩柱周围的流速可能发生变化。

(2)对潮间带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项目在区域内呈斑点状分布,风力发电机组之间间距较大。由于底流在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周围产生涡流和局部冲刷,因此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海床自然性状,使该区域的冲淤情况发生一定改变。

(3)对海域水质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项目及周边海域水文动力条件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可能改变排污区污染物扩散对其周边海域水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项目运行无生产污水排放,但风力发电机组设备日常运行需定期更换润滑油机油等,部分油类属WHC1级,若处置不当可能造成水质污染。

(4)对鸟类的影响。

1)风力发电机组与邻近区域栖息、觅食鸟类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邻近区域鸟类,其觅食区主要分布在草滩前缘及光滩区域,而由于项目海域滩涂破坏,在区域中停栖的鸟类低潮时会飞往邻近光滩分布区觅食,部分可能会穿越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区觅食,可能会增加鸟机相撞的概率。

2)风力发电机组与迁徙飞行鸟类碰撞的可能性。该风电场处于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是许多候鸟迁徙过境时的必经之地,候鸟与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存在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5)对渔业生产的影响。目前,风电场所在海域部分为滩涂养殖区,风电场建成运行后,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的压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滩涂资源产量,从而引起经济收入下降,对渔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6)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基础采用混凝土墩柱,几乎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溶出,对海底沉积物基本无影响。

(7)对声环境的影响。项目运行期主要噪声源为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噪声。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在风及运动部件的激励下,叶片及机组部件产生了较大的噪声,其噪声源主要有机械及结构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及结构噪声主要是由齿轮振动噪声、轴承撞击和周期激发噪声、电机电磁噪声组成;而空气动力噪声则由叶片与空气之间作用产生。此外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内配备的通风散热设备也会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

(8)对电磁环境的影响。由于升压站电气设备均布置在室内,经过建筑物的屏蔽,电气设备室外地面工频场强值基本与周围环境本底值接近,故升压站对电磁环境无明显影响。

风电场输电电缆埋设于滩涂泥面以下2m处,对电缆沿线电磁环境影响范围一般在1m以内,影响很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