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电场环境质量调查评价

风电场环境质量调查评价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符合水质要求的因子主要为无机氮,各站位调查数据全部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7-72005年4月各站位水质调查因子评价结果注:1.评价标准参照GB3097-1997。2005年4月和11月分别对该海域进行沉积物现状调查,同时引用2004年8月、2006年8月附近海域的调查结果,沉积物环境质量的调查结果统计见表7-10。

风电场环境质量调查评价

1.站位布设和调查时间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该项目海上风电场附近海域及其电缆登陆点附近潮间带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进行了海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005年11月调查海域共布设水文气象站位20个、水质站位20个、沉积物站位15个、生物站位15个、潮间带断面3条、生物质量站2个。

同时引用2005年3—4月、2006年当地附近的13个水文气象站位、34个水质站位、27个沉积物站位、29个生物站位、47条潮间带断面、2个生物质量站的数据资料。

2.海水水质调查结果与评价

(1)海水水质调查结果。表7-6给出了海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2)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根据当地海洋功能区划,该海域主要为渔业捕捞区和工程用海区,评价采用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表7-6 海水水质现状调查结果统计表

续表

注:*表示未检出,作平均值统计时按其检出限的1/2计算。

1)2005年4月海水水质评价。用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评价结果见表7-7。不符合水质要求的因子主要为无机氮,各站位调查数据全部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有个别站位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受上游江河径流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及沿岸陆源排污的影响。其他评价因子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2005年11月海水水质评价。用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结果见表7-8。不符合水质要求的因子主要有无机氮、活性磷酸盐,100%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铅和油除了个别站位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他各站位的其他评价因子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3)2006年8月海水水质评价。用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结果见表7-9。不符合水质要求的因子主要有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100%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汞、油和铅部分站位有超标现象。

表7-7 2005年4月各站位水质调查因子评价结果

注:1.评价标准参照GB3097-1997。
2.“-”表示该因子在此站位不超标。

表7-8 2005年11月各站位水质评价因子评价统计表

注:1.评价标准参照GB3097-1997。
2.“-”表示该因子在此站位不超标。

表7-9 2006年8月各站位水质评价因子评价统计表

注:1.评价标准参照GB3097-1997。
2.“-”表示该因子在此站位不超标。

3.沉积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1)沉积物现状调查结果。2005年4月和11月分别对该海域进行沉积物现状调查,同时引用2004年8月、2006年8月附近海域的调查结果,沉积物环境质量的调查结果统计见表7-10。

表7-10 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调查要素结果统计表(www.xing528.com)

注:“—”表示未进行调查。

(2)沉积物现状评价结果。根据当地海洋功能区划,该海域主要为渔业捕捞区和工程用海区,用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评价。

1)2005年4月沉积物评价。各沉积物现状调查因子评价结果见表7-11,可以看出,调查区各站沉积物评价因子除了个别站位的铜超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外,其余均符合所在海域所需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

表7-11 2005年4月各调查站位表层沉积物评价结果统计表

2)2005年11月沉积物评价。各沉积物现状调查因子评价结果见表7-12。可以看出,调查区各站沉积物评价因子均符合所在海域所需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

表7-12 2005年11月各调查站位表层沉积物评价结果统计表

3)2006年8月沉积物评价。各沉积物现状调查因子评价结果见表7-13,可以看出,用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评价的各站位中,铜的超标率约为50%,铬仅有个别站位有超标现象,其他沉积物评价因子均符合所在海域所需的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

表7-13 2006年8月各调查站位表层沉积物评价结果统计表

4.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1)叶绿素a。工程海域调查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4.77mg/m3和5.21mg/m3。表层叶绿素a的含量呈近岸较高、远岸较低的规律。

(2)浮游植物。工程海域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33属70种。2005年4月共鉴定出3门29属53种,浮游植物网样细胞丰度均值为68.6×104个/m3;2005年11月共鉴定出3门20属36种,浮游植物网样细胞丰度均值为448.5×104个/m3;2006年8月共鉴定出2门17属35种,浮游植物网样细胞丰度均值为179.0×104个/m3。2005年4月优势种类为5种,2005年11月和2006年8月仅1种,中肋骨条藻为两个航次调查的共有优势种。工程海域2005年11月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差,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远低于2005年4月和2006年8月。

(3)浮游动物。工程海域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种类2门9个类群74种(包括19种浮游幼体),其中甲壳动物门8个类群45种,腔肠动物门1个类群10种。桡足类种数最多,共23种,占总种类数的38.10%。2005年4月共鉴定出浮游动物种类17种,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均值为44.97个/m3,生物量均值为58.94mg/m3;2005年11月共鉴定出浮游动物种类29种,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均值为594.83个/m3,生物量均值为442.63mg/m3;2005年8月共鉴定出浮游动物种类60种,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均值为239.82个/m3,生物量均值为211.93mg/m3。2005年4月优势种为3种,2005年11月为7种,2006年8月为6种,真刺唇角水蚤为共有优势种类。2006年8月和2005年11月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值高于2005年4月。

(4)底栖生物。工程海域调查共鉴定底栖生物42种,多毛类最多,为19种,占总种类数的45.21%;甲壳类次之,为13种,占30.95%。2005年4月平均栖息密度为64.2个/m2,2005年11月平均栖息密度为58.46个/m2,2006年8月平均栖息密度为95.63个/m2。2005年4月、2005年11月和2006年8月工程海域优势种类分别为3种、2种和2种,尖叶长手沙蚕为共有优势种类。4月底栖生物各项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2006年8月、2005年11月。

(5)潮间带生物。2005年3月工程海域潮间带生物共鉴定出25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环节动物次之,软体动物居三;鱼类2种,纽形动物1种。潮间带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5.3个/m2和9.401g/m2。

5.海洋生物质量

2005年3月风电场工程海域采集海洋贝类2份,分别为缢蛏和焦河篮蛤;2005年11月采集蛤1份。对上述生物体内的石油烃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见表7-14。由表7-14可知,经济贝类体内的主要污染物为锌、石油烃和铜,其次为砷、铬和镉,铅和总汞含量最低。

表7-14 工程海域生物体污染物含量 单位:mg/kg

根据一类、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对焦河篮蛤、缢蛏、蛤体内污染物的一类和二类污染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7-15。由表7-15可知,焦河篮蛤体内铬、锌、砷和石油烃的一类污染指数大于1,其他各污染物指标小于1;缢蛏体内铬、锌、铅、镉和砷一类污染指数大于1,其他各污染物指标小于1;蛤体内铅、铬、镉和锌一类污染指数大于1,其他各污染物指标小于1。

表7-15 工程海域生物体污染物污染指数状况

上述生物体内所检测指标的二类污染指数均小于1,说明其污染物含量符合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