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1 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风电场的存在改变了鸟类的飞行路线和方向,鸟类必须消耗较多的能量来绕过风电场。目前研究还没有发现风电场的建设对鸟类种群水平产生影响,但是如果风力发电机组处在觅食地和繁殖地之间,对繁殖鸟类的影响会很大。如果多个风电场连续影响鸟类的飞行路线而增加鸟类的能量消耗,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影响鸟类种群(Drewitt,Langston,2006)。风电场对鸟类的干扰程度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季节、鸟类物种、鸟类的集群规模、鸟类的适应程度、鸟类对风电场建设区域的利用格局、风电场建设区域到重要栖息地的距离、风电场周边可替换栖息地的可提供性、风力发电机组的类型以及鸟类所处的生活史周期(越冬、换羽、繁殖)等(Drewitt,Langston,2006),因此具体的海上风电场工程对鸟类的影响,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和评估。
研究表明,长线型排列的风力发电机组对鸟类更容易产生阻碍影响(Everaert,Stienen,2007),这种影响因具体地点、长线性排列风力发电机组走向相对于鸟类迁徙、飞行方向而异。比如,燕鸥和鸥类的飞行格局不受风力发电机组阻碍的影响(Petersen等,2004),因而有可能增加撞击死亡率(Everaert,Stienen,2007)。风电场阻碍影响的长期效应也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比如某些物种可能会习惯风力发电机组的存在,风力发电机组阻碍是否会影响当地或者局部区域种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些类群的鸟类,比如海鸭、雁类、天鹅,在迁徙的过程中或者日常飞行中因避开风电场而导致其能量消耗的增加,而绒鸭增加1km的飞行距离对其能量消耗的增加微不足道。图6-16中,雷达监测显示大部分绒鸭都绕道经过Nyted海上风电场,图6-16中黑点为风力发电机组位置,每条黑线代表一只次绒鸭飞行路线(Desholm,Kahlert,2005)。引起鸟类躲避行为的原因可能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存在,也有可能是人们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活动,比如维护人员的存在或者维护船只的存在(Petersen等,2004)。有躲避行为以及受到风电场影响的水鸟种类一般都有足够大的全球种群规模(Stewart等,2007),因此,风电场形成的阻碍、驱赶以及由此引起的躲避反应等对鸟类种群规模的影响可以认为很小。
(www.xing528.com)
图6-16 绒鸭雷达监测图(Desholm,Kahlert,2005)
6.7.2.2 对鸟类数量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对区域鸟类丰度有负面影响(Desholm,Kahlert,2005;Stewart等,2007)。在丹麦的Tun∅Knob风电场,绒鸭和黑海番鸭(Melanitta Nigra)在风电场建成后的两年内数量有所下降,随后绒鸭种群有所增加。绒鸭的种群恢复有可能是因为风电场增加了一种贻贝(Mytilus Edulis)的丰度或者是绒鸭习惯了风电场的存在(Guillemette等,1998)。丹麦Horns Rev风电场建成后,在风电场区域以及距风电场2km和4km范围内,潜鸟、憨鲣鸟(Morus Bassanus)、黑海番鸭和普通海鸦(Uria Aalge)、刀嘴海雀(Alca Torda)都比预期的数量少,鸥类和燕鸥的数量有所增加(Petersen等,2004)。从已有证据来看,海上风电场直接导致的鸟类死亡率比较低(Drewitt,Langston,2006),海上风电场区域鸟类丰度的降低主要还是因为鸟类避开了风电场(Desholm,Kahler,2005)。
此外,一般认为鸟类对风电场的出现存在习惯化。虽然鸟类也许可以习惯风力发电机组的存在,但是有研究表明风电场存在时间越长,鸟类丰度减少越多,也就是说,鸟类似乎没法适应风力发电机组的存在。这表明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需要长期监测,而且风电场长时间的运行可能会大大降低区域鸟类丰度,比如海鸭的数量(Stewart等,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