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渔业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

渔业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期悬浮泥沙对海上风电场海域渔业资源的损害评估往往是海上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渔业资源及环境影响评价

6.5.3.1 施工期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海缆埋设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高浓度扩散场,悬浮物在许多方面会对鱼类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是悬浮微粒中含有大小不同、从几十微米到十余微米的矿质颗粒,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体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其次水体中大量存在的悬浮物,会随鱼的呼吸动作进入鳃部,沉积在鳃瓣鳃丝及鳃小片上,不仅损伤鳃组织,而且会阻断气体交换,造成鱼类呼吸困难,严重时造成窒息现象。

悬浮颗粒还会对海洋生物仔幼体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影响胚胎发育,悬浮物堵塞生物的鳃部造成窒息死亡,大量悬浮物会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而导致生物死亡。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对悬浮物浓度的忍受限度不同,一般说来,仔幼体对悬浮物浓度的忍受限度比成鱼低得多。

根据王云龙等(1999)进行的长江口疏浚泥悬沙对中华绒螯蟹早期发育的试验结果,当悬沙浓度为8g/L时,不会对中华绒螯蟹的交配、产卵和胚胎发育造成影响。在原肠期以前,胚胎成活率几乎为100%,但当胚胎发育至色素形成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三组数据表明最大死亡率为60%~70%,最小为5%~10%,平均为30%。此外在自然环境中,由于悬沙量增加,降低水中透光率,从而引起浮游植物生产量的下降,进而影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丰度,间接影响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摄食率,最终影响其发育和变态。

此外,泥沙入海引起海水中悬浮物增加,会对游泳鱼类的正常生理行为产生影响,由于海洋生物的“避害”反应,工程附近海域自然生长的游泳动物将变少。

施工期悬浮泥沙对海上风电场海域渔业资源的损害评估往往是海上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能否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对渔业资源损害进行评估不仅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的体现,也是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以及实施生态补偿的依据。

为了对渔业资源损害进行评估,首先要分涨潮和落潮对典型施工点的悬浮物扩散范围内各浓度梯度的包络范围进行数学模型计算,将各典型作业点的悬浮物扩散包络范围进行叠加后,得到整个风电场工程悬浮物扩散各浓度梯度的影响面积。然后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年颁布的《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 9110—2007)中关于污染物对各类生物损失率的描述(表6-1),对各悬浮泥沙扩散浓度梯度影响水域中鱼卵仔鱼损失率进行取值。再结合近三年内工程海域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得到的渔业资源中鱼类、虾类、蟹类和其他类群生物的生物量,对悬浮物不同浓度梯度影响范围内各生物类群的生物损失量进行估算。最后根据海上风电场工程所在区域近年的渔业资源交易价格,计算得到海上风电场工程对渔业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

表6-1 污染物对各类生物损失率

注:1.污染物i的超标倍数(Bi),指超出GB 11607—1989或超Ⅱ类GB 3097—1997的倍数,对标准中未列的污染物,可参考相关标准或按实际污染物种类的毒性试验数据确定;当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以超标准倍数最大的污染物为评价依据。
2.损失率是指考虑污染物对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死亡,以及生物质量下降等影响因素的综合系数。
3.本表列出的对各类生物损失率作为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参考值。工程产生各类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损失率可按实际污染物种类,毒性试验数据作相应调整。
4.本表对p H、溶解氧参数不适用。

6.5.3.2 营运期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海上风电场在营运阶段除了故障检修可能产生一些废油外,基本无污染物产生,因此对渔业资源无污染影响。营运期海上风电场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海上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周边底质条件、栖息环境和底栖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对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产生间接影响;②海上风电场周边划定的禁捕区对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潜在有益影响。

在海上风电场营运后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面,丹麦Horns Rev海上风电场使用了BACI(Before After Control Impact)的方式进行了长期监测。BACI指的是,对比建造风电场前(Before)和建造后(After),以及风电场外部(Control)和风电场内部(Impact)的监测方式。采用海洋回声探测仪以及刺网捕捞鱼类的方式,观测Horns Rev海上风电场内鱼类的数量、大小、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并与风电场外海域的鱼类进行对比。主要观测区域见图6-7(Stenberg,Clause,2011)。

(www.xing528.com)

图6-7 2002年、2004年、2009年、2010年收集数据分布点

玉筋鱼(Sandeel)是该地区重要的鱼类之一,一般存在于沙质海底的海域,并会在冬天以及晚上沉入海底砂砾中。坚硬的风力发电机组地基对于风力发电机组区域内的鱼类影响并不明显,但对那些适应了砂质海底的玉筋鱼造成了暂时的影响。

根据观测结果,玉筋鱼在秋季不管是风力发电机组建成前后,还是风力发电机组区域内外都没有明显变化(p<0.12);但在春季,玉筋鱼数量在建成后的2002—2010年间有所减少(图6-8,黑色点以及白色点分别表示捕捞地点位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南方以及北方;Ref表示位于风电场西北向的参照测点;M55、M58、M95分别为风电场内3台风力发电机组附近的测点)。

图6-8 秋季和春季玉筋鱼数量对比(风电场建设前后、风电场内外区域)

从个体尺寸上来看,风电场建成后,玉筋鱼长度有所增加(图6-9)。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表明,风电场内的玉筋鱼出现了两个或者三个不同的年龄层,虽然小鱼占据总数的大约40%,但大部分玉筋鱼在5~10cm,这表示玉筋鱼已经过了幼年期,在风力发电机组区域有着良好的生长情况。风力发电机组建成7年之后,观测表明风电场不再对玉筋鱼群造成影响。

图6-9 玉筋鱼长度分布(灰色表示风电场外海域测量到的值)

观测结果还表明,一些生活在珊瑚中的鱼类在风力发电机组附近的多样性有所增加。相比风力发电机组建造前,秋季在风力发电机组附近,以珊瑚为栖息地的鱼类数量略有增加(图6-10);而春季的调查中就没有找到明显的位置与数量的关系。除此之外,风电场内以珊瑚为栖息地的鱼类总数也有所增长,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鱼类,增加了该地区鱼类的多样性。这一结果很有可能是由于风电场附近表栖生物的增加给鱼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表栖生物数量的增加还改变了风电场鱼类的分散程度,更多的食物让鱼类分布更分散。

图6-10 风电场建设前后秋季以珊瑚为栖息地的鱼类数量(lg N)

总的来说,风力发电机组的建造以及海底的改造对丹麦Horns Rev海上风电场的鱼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有对聚集在沙质海底的玉筋鱼造成了短时间的影响。

此外,由于风电场内禁止捕鱼,这形成的类似海洋保护区也有可能有利于鱼类的生长。虽然海上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之间距离较远,小型渔船仍可进出场区海域,但由于海上风电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对在场区海域进行捕捞等渔业生产的渔船造成阻碍作用,使当地海域的捕捞压力大大下降。尽管海上风电场的面积一般在几十至上百平方千米这样的数量级,不足以改变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在当今近岸传统渔场消失、渔业资源普遍严重萎缩的大环境下,海上风电场对渔业资源的休养生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