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1 悬浮物源强
海上风电场海底电缆目前多采用开沟犁开槽的方式铺设,开沟犁形成初步断面,在淤泥坍塌前及时铺缆,一边开沟一边铺缆。海底电缆铺设的悬浮物源强与铺缆速率、海缆沟截面积、泥沙沉降特性等有关,通常可通过计算得出,即
悬浮物产生速率=电缆沟横截面积×海缆铺设速度×沉积物湿容重×起沙率×超挖系数
起沙率为开挖沉积物起悬的比例,一般可取20%,在实际海上风电场工程中,可根据研究海域的泥沙特性适当调整;超挖系数一般可取1~1.2。
由于海缆铺设为移动源,且为不连续施工(通常每天工作8~12h),在进行悬浮物扩散模型预测时,难以按照实际海缆施工情况进行模拟,通常采用代表源强点概化的方式进行模拟预测。所谓源强点概化,是根据海缆路由的走向,在海缆沿线选择若干点作为固定源,预测多个固定源悬浮物扩散的面积和距离。固定源强点选择时,应能完全反映海缆的线型,海缆的边界点(或始、末端点)、转折点、分叉点应全部覆盖到。
6.3.2.2 悬浮物数学模型
悬浮物扩散数值模拟基本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 S——悬浮泥沙浓度;
εx、εy——x、y方向的悬浮泥沙扩散系数;
FS——源项。
悬浮物扩散数学模型的数值方法、率定验证等过程和泥沙数学模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3.2.3 悬浮物扩散估算模式(www.xing528.com)
评价等级不高时,也可采用估算模式近似估算海缆施工悬浮物扩散影响范围。对于海上风电场工程,可采用约—新模式进行近似估算。
约—新模式表达式为
式中 Cr——悬浮物弧面平均浓度,mg/L;
Ch——海水中悬浮物现状浓度,mg/L;
CP——悬浮物排放浓度,mg/L;
QP——悬浮物废水排放量,m3/s;
φ——混合角度;
d——混合深度,m;
Mv——混合速度,m/s;
r——排放点到预测点的距离,m。
在开敞海域排放时,混合角度取2π弧度,在平直海岸岸边排放时,混合角度取π弧度;混合深度可根据海域水体垂向混合特性选定;混合速度一般可取(0.01±0.005)m/s,近岸取0.005m/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