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陆上风电场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地理位置。风电场建设的地点、海拔,所在行政区的位置和交通环境情况,区域平面图等。
(2)地形、地貌、地质状况。一般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风电场所在地区海拔、地形特征、周围的地貌类型等情况。若陆上风电场建在山地、丘陵、沟谷等区域,地形地貌与风电场密切相关时,除详细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附风电场地区的地形图,详细说明可能对风电场有危害或被风电场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3)气候与气象。概要说明项目地区的气候条件,比如: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风玫瑰图,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冻土深度,积雪深度,主要灾害性天气等。一般情况气象资料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
(4)土壤、矿藏、草原、森林植被情况。利用有关专业部门资料,概要描述项目区域的土壤类型、地下矿产资源、草原类型、草原植被状况、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植物群落、植物种类和珍稀动植物资源情况,上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水环境质量现状。风力发电为清洁能源项目,营运期不产生生产废水,仅产生升压站工作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施工期会有施工污废水产生,总体来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水环境现状调查可收集现有资料,概要说明项目地区的水系分布和主要河湖情况,水生态环境状况、水生植物动物资源与主要种类,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等级、水功能区目标达标情况,地下水环境质量等级,水环境主要污染源,水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水环境现状分析可充分收集常规监控断面成果,若资料不足时应进行现场监测和采样分析,调查方法和内容依据HJ/T 2.3—1993中的规定。
(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陆上风电场营运期不产生废气,仅施工期升压站土石方开挖、施工机械产生一定的扬尘和废气,对大气环境总体影响不大。现状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概要叙述项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等级、功能区目标达标情况,主要空气污染物、主要污染源等。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一级、二级评价时,除收集利用常规监测资料外,必要时应适当布点进行现状监测。
(7)声环境质量现状。陆上风电场营运期风力发电机组噪声和升压站变压器等设备噪声均会对周边声环境产生影响。陆上风电场声环境现状调查首先应收集现有资料,说明风电场地区噪声功能区划,各功能区噪声现状及超标情况,现有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及噪声级,现有的噪声敏感目标及应执行的噪声标准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声环境现状监测调查,调查范围应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区域、升压站厂界及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方法和内容依据HJ 2.4—2009中的规定。
(8)电磁环境。陆上风电场营运期升压站变压器、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会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等产生影响。陆上风电场电磁环境现状监测调查范围应包括升压站、输电线路及周边敏感目标,调查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水平及分布情况。
(9)动植物与生态。
1)若陆上风电场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为简单,不需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专题时,可简要说明风电场周边地区的植被情况(覆盖度、生长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若陆上风电场规模较小,这一部分内容可不叙述。
2)若陆上风电场地区生态环境复杂,特别是邻近或涉及自然保护区,需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专题时,除详细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进行现状调查,包括概要描述项目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草原、沼泽、荒漠、湿地等),主要植被类型、植物种类、覆盖度、生长情况(生物量),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及种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境、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与稳定状况,生态完整性(生产能力估测,恢复状况的调查),承受干扰的能力;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要求:评价等级2级以上项目的生态现状要在生态制图的基础上进行,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评价生态现状应选用植被覆盖率、频率、密度、生物量、土壤侵蚀程度、荒漠化面积、物种数量等测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
(10)鸟类。鸟类现状调查首先应收集陆上风电场地区鸟类的历史调查资料,掌握风电场地区鸟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分布、行为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鸟类及其生境的重要性和陆上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程度,可开展迁徙期、繁殖期或越冬期鸟类及生境现状调查。调查范围应包含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能直接影响到的陆域、海域及周围主要鸟类栖息地。调查内容包括鸟类种类组成、数量、居留型及食性;主要迁徙鸟类的种类、数量、迁徙行为、飞行模式等;鸟类优势类群及其生境选择;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类与数量;邻近区域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群资源群落统计分布情况等。
(11)土壤与水土流失。
1)当陆上风电场区域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时,只需收集现有资料,简要说明风电场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等。
2)若陆上风电场位于山地、丘陵等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除详细叙述上述内容外,还需进一步调查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结构,土壤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积、元素及流失量等,同时附土壤分布图。(www.xing528.com)
(12)其他环境因子。根据风电场工程项目特点及当地环境情况,决定光污染、人文景观等是否列入现状调查。
上述所列内容,在实际评价工作中需要根据每个陆上风电场工程建设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突出重点,对重点环境因子要比较详细描述,对一般环境要素则可简略分析,切记不应每个项目每个评价因子泛泛分析、千篇一律。
4.2.1.2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社会经济
(1)人口。居民区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基本情况。以及调查评价范围内居民、学校、医院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敏感保护目标情况。风电场选址与敏感保护目标的位置距离关系。
(2)工业与能源。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现有厂矿企业的分布状况,工业结构,工业总产值及能源的供给与消耗方式等。
(3)农业与土地利用。包括可耕地面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构成及产量,农业总产值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附土地利用图。
(4)交通条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公路、铁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运输概况以及与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5)地区GDP总值及社会经济状况发展趋势等。
2.文物与景观
(1)文物。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庙、石刻等数量、分布情况。
(2)景观。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数量、分布情况。
(3)建设项目与周围重要文物与景观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以及国家或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规定。
3.人群健康状况
陆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本身营运期基本不产生三废污染物,也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人群健康调查一般从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