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风电场一般分布在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以我国为例常见的有分布于草原、荒漠、山脉、丘陵和沿海地区。风力发电机组根据其单机容量大小,一般间隔为几百米至1km以上,呈线性布置。
分布在山脉和丘陵地区的风电场,由于山区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易产生水土流失、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特点,工程分析中应重点关注项目建设导致的生物尤其是鸟类迁徙通道阻隔、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桩基基础施工造成的局部地质灾害等。此外,因陆上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线性布置,施工距离较远,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设置一般较多,且基本为临时征地,工程分析还需重点关注临时占地是否占用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古树名木的生境。
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带的风电场,由于地处我国相对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分布密度大,沿海鸟类多样性丰富。环境问题主要在于风力发电机组噪声及电磁影响,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占用湿地资源影响等。工程分析应重点关注风力发电机组噪声及电磁辐射对周围居民、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旋转对鸟类的趋避作用、占用滩涂湿地破坏鸟类繁殖与觅食生境等。
陆上风电场的输电线路一般分架空和地埋两种形式。架空线路多影响地区景观,地埋线路则涉及开挖占地,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地貌特征。当风电场输电线路为地埋形式时,还应注意电缆管线不同穿越方式可造成不同的影响。(www.xing528.com)
(1)大开挖方式。管沟回填后多余土方一般就地平整,基本不产生弃方问题。
(2)定向钻穿越方式。存在施工期泥浆处理处置问题。
(3)隧道穿越方式。除隧道工程弃渣外,还可能对隧道区域的地下水和坡面植被产生影响;若有施工爆破则产生噪声、振动影响,甚至引起局部地质灾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