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闻编辑技巧:快速入门

网络新闻编辑技巧:快速入门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新闻的选择要遵循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校正的范围包括稿件中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错字、别字、标点等各个方面。错别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为“错字”。

网络新闻编辑技巧:快速入门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与壮大,过去短缺传播时代以 “传播者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客观地、必然地要让位于以 “受众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1]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提出尖锐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网络时代下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掌握编写技巧来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扩大网络新闻的传播范围,深化其影响力。

一、网络新闻信息的筛选与修改技巧

选择稿件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编辑对稿件进行处理的第一次评价。虽然网络具有很大的自由性,但网络传播中的 “把关”作用还是存在的。网络新闻的选择要遵循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

(一)网络新闻稿件的价值判断标准

面对海量的网络新闻信息,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择以满足网民和网站的需求,是网络编辑首要面对的问题。简单地说,网络新闻稿件的选择标准就是新闻的价值大小,这基本沿袭了传统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但由于网络传播是特殊性,实用性成为新的价值标准。

1.真实性

网络新闻稿件真实性有三方面含义:①稿件中涉及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出来的;②稿件中构成事实的各要素都是真实的,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任何要素的虚假性都会影响到稿件的真实性;③稿件内容必须准确,这主要涉及文字表述问题。

2.权威

信息源的情况对信息接收者来说,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是判断信息权威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网络传播者的互动,其稿件来源也异常丰富,不仅接纳了传统新闻媒体的稿件和通讯社来稿,而且还包括广大网民的来稿和网上各团体与机构的来稿,既有现实空间中的来稿,也有虚拟空间中的稿件。从实践操作来看,网络稿件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权威信息源。主要指职业传播者采写的新闻稿,包括:①通讯社来稿。通讯社稿件数量多、速度快、内容针对性强,具有权威性、可信性,这是新闻网站重要的稿件来源。②传统媒体的稿件。这主要指传统三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来稿,它们是媒体网站最主要的稿源。如央视国际、中青在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等媒体网站的内容多是依附于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的报道。这类稿件真实性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媒体的稿件内容、风格适应传统媒体的要求,不一定完全适应网络媒体的要求,需要网络编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修改。一些商业网站由于没有采编权 (只放开娱乐、体育科技等非时政新闻),常常与传统媒体签订协议,有偿使用其稿件。

(2)一般信息源。主要指网站约稿。网站约稿指为配合形势所需,网站主动出击,请记者、专家或自由撰稿人采写新闻,如一些体育、娱乐等栏目。主要包括:①网络媒体记者采写稿。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新闻网站,可依托母媒体的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具有采编权的新闻网站,可派出自己的记者采集原创信息。②特约撰稿人采写稿。特约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评论员在媒体网站上开设专栏,或者事前会与自由撰稿人约好,当新闻事件发生时,相关的文章几乎可以实时出现在网页上。网站对这一块文章负有责任,当然自由撰稿人同时也对网站负责。③转载国内外其他网站信息。

(3)高危信息源。这是指个人采写的稿件,如网民通过电子邮件等来稿,更多的是编辑记者从BBS、新闻组、博客、播客等公共场所发掘整理的新闻稿等。这类稿件有几个优点:时效性强、内容有针对性、问题新鲜、语言通俗易懂、写法不拘一格,可以是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这类稿件除了可以采用外,还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如人民网观点频道收到的网友投稿会在3个工作日内得到编辑的回复,很多针对当时热点事件的网友感言,当天就能在 “网友新闻热评”、“观点碰撞”、“网友说话”等栏目中发布。但应注意,这几种渠道发表的内容鱼龙混杂、真假混淆,使用这类稿件要注意核实,确保其真实性。

上述三类稿件中应强调的是,新闻网站应重视受众意见的表达即网民的来稿,但编辑不能因网络的容量大就来稿必登,因为网民多采用匿名,而匿名消息如同味道鲜美但身藏剧毒的河豚,诱惑不小,但又具有危险性。据霍夫兰等人提出的 “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一个形象模糊的消息来源不仅会使所引用的话语的可信程度降低,而且整篇报道的可信度也会随之下降。如果一个网站匿名消息泛滥,那么网站整体形象也必将受到损害。因而新闻编辑要对自发来稿按照用稿标准进行合理取舍,客观看待,拨开迷雾看本质。

3.时效性

判断时效性需要注意三种情况:①稿件中涉及的事实本身的发生或变动是突发性的或跃进性的,媒体对此在第一时间做出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②稿件中涉及的事实本身的变化是渐进的,如需表现其时效性,可通过找“新闻由头”实现其时效性;③过去发生但新近披露的事实同样可以通过找“新闻由头”的方法弥补其时效性。

4.趣味性

判断趣味性需要注意:①稿件内容本身轻松有趣,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能很快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吸引阅读;②稿件内容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如喜悦、悲伤、同情等,这被称为人情味;③对于奇闻趣事的报道应判断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不能将趣味性等同于庸俗性。

5.实用性

判断实用性需要注意:①主要标准是看其对网民是否具有用处、有多少实用性;②实用性首先要求信息是可用的。

(二)网络新闻稿件的修改方法

1.稿件的校正

校正是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写法。校正的范围包括稿件中的事实、思想、语法、修辞、逻辑、错字、别字、标点等各个方面。校正的目的是要消除上述方面的各种差错。现在,很多网站的新闻是靠 “粘贴”而来,因而对于网络编辑来说,校正各项错误成为日常性的工作。

(1)改正错别字。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别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为“错字”。如 “贰”,容易把 “弋”字旁写成 “戈”字旁等。另一种是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另外一个字,这称为 “别字”。如把 “账单”写成 “帐单”、“再接再厉”写成 “再接再励”等。

(2)改正语法错误。稿件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包括用词错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逻辑问题、词语位置不当和指代不明等。

(3)改正符号错误。标点符号包括标号和点号。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分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8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书名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位置:①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②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③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④着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4)改正数字使用错误。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要求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要统一体例。

以上错误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网络编辑要加强对稿件的审读,改正各类辞章性错误,统一规范,使所编稿件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是网络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2.稿件的删除

由于网络有海量的储存空间,使网络新闻不必顾及刊登版面、播出时间的限制,从理论上讲,有多少条新闻就可以发布多少条新闻,每条新闻有多少字节就可以发布多少字节,不需要节约网页空间。因此,有人认为,编辑网络新闻不需要删除,包括绝对性删除和相对性删除。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储存量大小不同的差别,使网络新闻容易滑入信息过剩,却让传统媒体新闻更重视信息精选,并逐渐成为优势。因为传统媒体储存量有限,在有限的版面、时间里刊载、播出的新闻,是经过记者、编辑判断后严格采、写、编出来的,少而精,少而重要、少而有价值。

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网络新闻忌冗长、繁琐、主次不分,这会使新闻缺乏可读性,因此,即使面对海量的储存空间,网络编辑也必须要对稿件进行删除,使稿件在内容上更加紧凑,在表述上更加简练。删除稿件时要注意:第一,不要把重要内容和生动有趣的内容删除掉;第二,不要把稿件删得支离破碎,上下文不连贯,前后文不接气,或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伤及文义,伤及内容;第三,删除长稿时,要注意原文结构的组成比例和文章的节奏感;第四,删除后的稿件一定要全文校读,做好防范补救工作。

3.稿件的增补

与传统编辑相比,网络编辑在增添信息时有着技术上的优势。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往新闻正文中增添更多延伸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扩充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部分、增加新闻事件回叙、全文嵌入重要的相关新闻和新闻背景资料等,还可为这则新闻配置很多相关信息链接和多媒体信息。

(1)扩充新闻价值大的部分。当网络编辑判断某则新闻非常重要、值得重点包装,而又认为记者对新闻价值挖掘不够时,可以找记者补充采访,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补充相关信息。尤其是遇到国内重大新闻时,网络编辑应从不同消息来源的报道中,找出新闻价值大的部分,实时、迅速地补充到新闻中去。比如,对非典、猪流感等疾病传播的相关新闻。

(2)增添回叙内容。遇到连续性报道和滚动报道时,网络编辑应考虑到绝大多数网民不可能从头到尾、时刻关注该事件的发展状况,因此,适当的增添对新闻事件发展状况的回叙内容是必要的。回叙内容可以用一两句话添加在新闻的开头,更多的时候作为背景资料添加在新闻中间或结尾。由于网页长度不像报纸版面那样受限制,因此,网络编辑可以根据需要加长,也可以将几段文字放在新闻结尾处,详细添上回叙内容。如在北青网2008年9月20日转载的 《为帮夫妻解忧读者欲送杜宾》一文中,在文章的开头加上了一句话作为新闻的回叙,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为帮夫妻解忧读者欲送杜宾

本报讯 张先生的杜宾犬走失,妻子因此精神恍惚。他欲出高价寻狗为妻子解心病。本报昨天报道此事后,一些读者表示愿送出自家爱犬,帮助张先生。

昨天,读者柴先生致电本报,称不久前他的朋友在天通苑附近捡到了一条杜宾犬,体形大小、外貌颜色和脖子上戴的项圈都与张先生描述的相似。

朋友已将该犬送给柴先生,但他没空喂养,想转送给张先生一家,也能让张先生的妻子排解一下难过的心情

读者邓先生也愿意把自家的杜宾犬送出,而读者王女士则表示她家有一对杜宾犬,张先生的妻子可以随时来她家看看,也可借此缓解忧伤的情绪。

张先生对于读者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并表示愿与这些读者进行交流。

来源:北青网 (2008年9月20日)

(3)嵌入相关新闻和背景资料。有时编辑觉得,与其用新闻链接的形式间接推出重要的相关新闻和背景资料,还不如直接把这部分内容全文嵌入新闻中。这样做一是因为这些新闻密切相关,放在一处更凸显新闻价值;二是消除网民因深入阅读而要层层点击的等待之苦。

(4)增添必要的字句。有时,新闻稿件会因某些环节的工作失误,或编辑在改稿过程中删除一些字句后出现稿件洞。稿件洞,即稿件出现前后逻辑不通、人名对不上号、语句不能顺利连接、缺少必要的字句等漏洞。这需要编辑发现并适当改正、增添必要的字句以疏通文字、理顺文意。

4.稿件的改写

编辑常常会遇到新闻价值大而写作上不太令人满意的新闻稿,这时就需要编辑对之进行适当的改写。与传统媒介编辑相比,网络编辑改写新闻时用得最多的手法是改变主题、改变角度、改变体裁、调整结构等。

(1)改变主题。改变主题要做到集中主题、凝聚精华。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确定文中材料最能反映此篇稿件报道价值的主题;然后,保留围绕主题阐述的材料,删去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例子。如某大学发生并扑灭了一场火灾新闻报道有三个主题:一是反映师生奋勇灭火的动人事迹;二是批评学校消防工作差;三是写火灾扑灭的意义。选择这三个主题中的一个,并将其突出,所获得的新闻是完全不一样的。

(2)改变角度。改变新闻的写作角度,使新闻更加贴近受众。例如,有这样一则新闻:

原文:

昨天晚上,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先进青年代表近千人汇集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市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大会”。市委领导×××到会讲话。

修改后:

一篇演讲不会永垂不朽,但是,昨天那个晚上也许使人终生难忘。就在这个夜晚,市委副书记×××在出席本市青年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大会上,紧紧握住一位残疾青年的手,三次流下了泪水。

昨天晚上,本应由×××书记先作报告,但是,在会议前当他听了残疾青年×××自强不息的经历后,市委副书记亲自把他扶上了讲坛,请他介绍自己奋斗的历程。在这位青年讲话时,市委副书记三次为他倒茶、擦汗。会场上,青年们的情绪如被一只神奇的手在撩拨,一会儿掌声如潮汐般经久不息,一会儿抽泣声如淙淙的小溪……

原文以传统的写作方式,比较正式地记录了新闻事实,带有官方播报新闻的腔调,遗漏了新闻中重要的事实与感人肺腑的场景。而修改后的新闻从百姓的角度深入,将市委副书记亲自扶残疾青年上讲坛,并三次为他倒茶、擦汗的动人场景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得这篇新闻稿更加贴近群众,增加其可读性。

(3)改变体裁。由于网络阅读的习惯,通常会缩短较长的新闻稿件。常见的方法有:将通讯、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讲话、文件、公告等改为消息,或将消息改为简讯、花絮、标题新闻等。

(4)调整结构。调整结构是将原稿的结构进行调整,使之脉络清晰。调整结构有三种情况:一是稿件结构有问题,层次紊乱,需要进行重新组合;二是稿件的主题或角度改变了,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整;三是稿件本身无问题,只是太平铺直述,为使其变得有起有伏,需要做结构变换。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一个好标题往往能救活一篇文章,对每一位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文化享受。可以说,制作标题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纳入新闻工作中。网络新闻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标题的引导与提示,标题以列表的形式排列,需点击才能在二级页面上看到内容,再加上网络读者缺少耐心,很少仔细阅读,所以新闻标题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新闻的标题是连接受众和新闻内容的桥梁,关系到受众的点击率,关系到新闻网站的质量和效益。换言之,如果网络新闻标题没有亮点,缺乏吸引力,即使新闻内容整合得再好,也等于白做。但如果标题形成强势,整篇文章就会从 “新闻丛林”中跳出来。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把握三个重要原则:一是要用极其精练的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述新闻事实。网络新闻的标题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有眉题、肩题、正题、副题等复杂多变的形式,一条新闻无论其内容多么重要,在网页上往往只有一行链接,所以网络新闻的标题在制作时应注意言简意赅,不要使用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词汇,并以实题为主。二是拟制标题需要突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引人关注的信息。网络新闻标题的拟制需要有一个单独一行的、一般不超过20个字的简洁语言文字来高度浓缩描述新闻的本质性内容,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网络新闻标题中尽量少用虚题,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广大读者的误导。例如,有这样几则标题:《让耳朵 “醒”来》、《教学园里春意闹》,由于网络新闻标题与题文分开的特点,使用虚题则往往叫人摸不着头脑,这时读者可能会选择跳过不看。三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便于网络新闻读者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因为广大受众在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时,最先捕捉到的是新闻的标题,新闻标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闻在搜索引擎上呈现的面貌。网络新闻标题越是具有独特性,则越容易在搜索引擎的列表中被受众注意发现而选择点击页面继续阅读。

(一)慎用长题

使用简洁的标题并不意味着浓缩到最小,其前提是准确+精粹,短短的标题要基本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体现报道的观点,或概括一个深刻的主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十分明确。这对网络编辑来说不是一下子能掌握的,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对过长的标题的修改主要是在文字方面去掉一些可有可无的字,使其紧凑明了,有时即使只删改一两个字,也会有所改观。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原题:中英两国在香港隆重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改正: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点评:在一个标题中,重复使用两个 “香港”感觉累赘,直接说“在港隆重举行”即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已是习惯说法,一般人都知道,不必说的那么具体。

(2)原题:我国各界人士举行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改正:中国各界人士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点评:“我国”表达不明确,最好改成 “中国”(“中国共产党”代替“我党”);“举行活动”显得多余,可以删去;“抗日战争”可直接说成 “抗战”。

(3)原题:错把强力胶当眼药水一美妇眼睛被粘住险些变为独眼龙

改正:错把强力胶当眼药水一美妇险变独眼龙

点评:“眼睛被粘住”可去掉

(4)原题:阿根廷西部安第斯山区雪崩致14人伤亡2人失踪

改正:阿根廷西部山区发生雪崩14人伤亡2人失踪

点评:报道国外地区发生的一般性事件,点出大致地理位置即可。

(二)多用动词做标题

1.标题的概括应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动词是陈述人或物的动作、情况和变化的词,若选用动词做标题,并做灵活、巧妙的处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也能体现出网络媒体的特色。例如:《台风 “杜鹃”扑台湾55万户停电并出现海水倒灌》、《第一位受聘外籍指挥家丁乙留执棒电影乐团》、《胶木暗盒刨出名烟 海口查获109箱非法运输香烟》。

2.也可多用单音动词

单音动词简洁、凝练,能给人营造想象和理解的广阔空间。目前,网民的年龄大多在18~35岁,大多数有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所以既简洁又能让受众体现自己理解力的单音动词在网络上大受欢迎。比较下列两则内容相同的新闻标题:

TCL信息产业集团持续亏损 吴士宏正式告别TCL (新浪网 2002-11-18)

业务持续亏损 吴士宏别TCL (搜狐网 2002-11-18)

内容相同,传达的信息量相近,第二句比第一句干净利索。除了因为第二句省略了前面的TCL外,还因为第二句使用了 “别”这一单音动词。

3.借用诗词佳句

例:我的母亲上官云珠:不尽往事红尘里

4.运用各类修辞手法

例:(1)《中国新闻周刊》:“后无间道”警匪片怎么拍?(借代)

(2)司振龙:重庆之性感与青岛之正经 (对比)

5.巧用标点符号

网络新闻标题常常会用到标点符号,比较常见的有逗号、问号、感叹号、引号以及空格等。这里重点介绍引号、冒号和空格的用法。

(1)引号的用法。引号的基本用法具体表现为:引用、特指、强调和引申四类。

①引用,指直接引用诗词句、名人名言或专有名词。如:新华网标题《“为官不能先富”的理念不应该过时》、千龙网标题 《貌似 “六小龄童”救人者,做客新中街访谈讲述救人始末》。

②特指,指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引号之后,其引用部分具有特殊的含义。如:龙网标题 《网上买 “关系”遭质疑 网站回应属正当交易》、《宣传奥运知识 351辆公交车将变身 “阅览室”》

③强调,指新闻标题的部分词语加上引号后,其意义得到强化突出,使之成为整条标题内容的重心所在。如:新华网标题 《让公路恢复姓 “公”》。

④引申。新闻标题运用引号后,在保持基本意义不变的前提下,引用部分语义的内涵或外延有所收缩或扩张。如:千龙网标题 《医疗腐败给诈骗者“安全感”》。

(2)冒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类作用。

①分隔发言主体和发言内容。冒号之前的部分点明发言主体 (人、机构、部门等),冒号之后的部分介绍发言内容。这种用法起到分隔和提示语词的作用,在标题制作实践中比较常见。如:新浪网标题 《公安部:12110短信报警平台今年将全国推广》、人民网标题 《刘云山: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基层文化的发展》。

②点出或强调新闻报道中的某一新闻要素。有两种形式:一是冒号前面的词语是标题内容报道和议论的对象,如:新华网标题 《王瑶:女摄影记者的美丽新闻人生》;二是专门将地点提出来,强调新闻的发生地点,如:网易标题 《上海:高仿真机器人亮相2007浮雕塑艺术展 (组图)》

③说明新闻报道刊发的机构、体裁样式。用在新闻机构名称、报道体裁样式或栏目名称后面,说明冒号后面的文章是谁刊播的,或是以什么体裁样式、通过哪个栏目刊播的。如:人民网标题 《人民日报:用6年家庭收入买套房似乎不现实》、《人民论坛:凡事贵在坚持 走基层不能 “虚应”》。

④解释说明作用。冒号后的内容解释冒号前的现象,冒号前的内容点明新闻意义。如:中青网标题 《村民和谐:“官亲”要当 “促进派”》。

(3)空格的用法,主要表现有以下作用。

①分隔作用。将两个并列或相关的语句分隔开,构成单行排的双题,使标题容量增大,形式有所变化。由空格分开的标题前后两部分都表达了完整的意思,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如:人民网标题 《化学老师 “水+添加剂”合成 “果汁” 网友惊呼 “戒饮料”》。

②解释说明作用。与冒号的第四种用法类似,两个标题用空格分成两部,空格前面部分是原因,后面部分为结果,标题前半部分提示新闻内容。如:环球在线标题 《从寡言低调到侃侃而谈 党代表在改变》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技巧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媒体常常利用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滚动新闻或者实时转播等形式进行报道,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了解事态最新进展的欲望,但也造成了报道结构的瞬时化、零碎化,不利于网民完整地认识新闻事件。于是,一种对单篇新闻进行集纳、整合的报道方式——网络新闻专题应运而生。

网络新闻专题目前已成为各大网络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和引导舆论的 “重型武器”和提高访问量、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各网络媒体在做好单篇新闻报道的同时,纷纷加强了对专题的组织和策划。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对某个关注程度较高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等进行的集合式的报道。网络新闻专题的组织和策划就是网络媒体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消息、通信、背景资料、评论等多种体裁,调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电子公告板、在线调查等互动手段,对某个新闻主题进行连续的、立体的、深入的报道,最终形成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过程。网络媒体制作的新闻专题以其超强的时效性、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信息内容成为网民阅读新闻的重点所在。它起到了报道最新动态,整合新闻资源,揭示新闻事件本质的作用,因此,网站尤其是重点新闻网站应该重视新闻专题的策划和制作。

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流程为:策划选题——确定选题——分工制作——收集资料——汇总资料——填充资料——延展资料——展现独家——完成。组织和策划一个专题,首先要确定选题。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客观的取舍标准。一般来说,选择网络新闻专题要考虑三个方面价值要素:一是选题是否具有吸引力;二是编辑手中是否有或者未来能否拿到具有一定质量水准的新闻资源,以保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支撑和维持专题内容的更新和运转;三是有无足够的背景和相关材料的支持。编辑们并不苛求每一个专题都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只要其中某个要素比较突出,能吸引网民,就可考虑选用。针对不同的题材,对选题的策划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如下: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

1.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题策划

重大突发事件是指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一般来说,重大突发事件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性重大突发事件,指自然界在物质运动过程中一种或数种具有极大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如火山喷发、森林大火、热带风暴、特大洪水、沙尘暴、高强度地震等;一类是社会性重大突发事件,指由社会不可调和的政治经济矛盾引发的,对社会具有较大冲击力、震撼力和破坏性的非正常事件,如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民族纠纷、宗教矛盾引发的骚乱、学潮、罢工、劫机等;还有一类是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因素、既是 “天灾”又是 “人祸”的重大突发事件,如飞机失事、煤窑坍塌等灾难性事故。这些事件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极易引起网民的关注。

重大突发事件的选题是现成的,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要区别于其他网络媒体,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策划选题,重点考虑报道的对象,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种思路:①进程式。注重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过程的报道,让受众及时获得各种相关信息,了解事件的进展及结果。②前因式。通过报道探求突发事件的起因、背景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让受众深入了解偶然事件中所包含的必然因素。③影响式。全方位关注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为受众释疑解惑。

2.可预知重大事件的专题策划

可预知重大事件是指可准确预测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重要的庆典活动、纪念活动、体育赛事等,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这些事件都是可预知的,是最好的选题。可预知重大事件的选题是现成的,策划重点不在对象,而在于报道的时机、规模、角度和手段等。

(1)从报道时机来看:①先发式。在重大事件到来之前的某个时间点,便启动新闻专题,以此求得先声夺人的效果。提前多长时间报道是一个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启动过早,一方面与受众的关注点脱节,不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会使网站的报道过程拖得太长,使网站过早疲软,到重大事件发生时,反而没有了气势。因此,要在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推出专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新的报道由头来启动专题会带来更好的效果。②同步式。即新闻专题的推出与重大事件的发生基本同步,这样的专题让人感觉时效性强,也容易与受众的需求节奏同步。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形成多家网站报道 “撞车”的情况,难以凸显网站的影响力。这时就需要从专题角度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形式上的设计等方面来弥补。

(2)从报道规模和角度来看:①全景式。全面展现新闻事件的面貌,给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这种思路与多数受众的需求是吻合的,一般比较受欢迎。但是,如果网站的采编力量不足,则有可能造成报道面虽广却缺乏厚度的情况,此外,内容与其他网站趋同的现象也可能发生。②特写式。只选取某一个横截面或纵截面反映新闻事件。它的好处是可以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在一个角度上挖掘得很深,形成特色,但如果角度选取不够合适,也可能适得其反。另外,多数受众仍然需要全面了解事件,专题角度过窄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

3.重要社会现象或问题的专题策划

在新旧体制的转型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冲突、阶层的分化、价值观的转变、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把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引发出来,如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人口问题、家庭问题、环境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卫生问题、腐败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这些问题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引起群众的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亟待解决,这些即是社会热点问题。围绕这类社会现象或问题开设的新闻专题是非事件性专题报道,是对网站选题策划能力的一种重要考验。

(1)纵向延伸与横向延伸。纵向延伸即从时间的坐标轴上探索某一个已有的选题的延伸可能性。突发事件或可预知事件的报道完成后,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报道对象的历史使命的终结,编辑可将它作为一个原点,将其向前或向后延伸,从中找寻可能的新选题。也就是说,可以将与当前新闻事件直接相关但尚未披露的历史性事件作为报道对象,延伸当前报道;可以对某些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出预测与前瞻性报道;还可以将当前新闻事件与以前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进行比较,从其变化规律中寻找新闻选题。

横向延伸可以从已有的选题出发,搜索与之相邻的、类似的话题,寻找合适的报道对象。它也可以是从事件背景中进行的扩展。例如,近年来,矿难事件频频发生,它也是网络媒体要不断面对的报道对象,但是,在结束一次矿难事件的专题报道后,如果对矿难发生的大背景进行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官煤勾结”是矿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寻找到了新的报道话题,这个话题源于矿难报道,但又超越矿难报道,将选题拓展到了一个更有价值的社会问题上。这种从事件的背景中寻找选题的方式在实践中是较常用的。

(2)多点聚合和单点分解。多点聚合意味着将一些看上去零散出现的现象或事件,用一个主题统领起来,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例如,2005年腾讯网上一则专题报道—— 《我们的城市为何如此脆弱》(网页),是将一些大城市在面对天灾人祸时表现出来的不堪一击与混乱等 “散点”现象,集中在一起进行报道分析。不但找到了好的选题,也可以使读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个别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原因。(www.xing528.com)

单点分解是将一个主题细分为若干个子主题,从中寻找新的报道落脚点,这有利于将这一个子主题做深、做透。例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 《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之后,腾讯网推出了 “六成五中国人无医疗保险”的专题 (网页),在中国社会形势这一大主题的子主题中,找到一个与百姓关系十分紧密的 “医疗保险”话题。当然,从报告中还可以找到其他很多值得报道的子主题。在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回顾与展望等类型的报道中,单点分解往往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4.媒体策划活动的专题策划

在媒体的报道竞争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各媒体为了做独家新闻,形成社会影响,会结合当前形势,有意识地策划某些活动。它们作为活动的主体,也作为报道者来组织整个活动。对这种方式虽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它在媒体实践中还是大量存在的。如果把握恰当,这样的活动也能产生较好的效益。例如,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山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全国其他网络媒体策划了 “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活动,通过寻找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红色革命老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鼓舞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振奋精神,净化心灵,开拓进取,再创辉煌。各网络媒体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独特优势,借助各家妙笔和镜头,全面展示山东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扩大山东在国内外的影响,对山东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为庆祝建党90周年和山东省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齐鲁网以此活动为线索组织了专题报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这一大的主题。

这类活动在策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社会效益。媒体策划活动时一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为吸引公众注意力而进行炒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活动的依托。媒体策划的活动应该有一定的依托,例如,以某个新闻事件为由头,以某个时机为由头。这样的活动更容易引起人民的关注。

(3)报道空间。有些活动虽然本身有意义,但从媒体角度来看,报道空间有限。在进行活动的筹划时,要尽可能考虑到它是否适合于媒体报道,报道能在多大规模、多长时间跨度内展开,活动展开的场所是否便于组织现场报道,是否利于各种媒体手段的应用。

(4)投入产出。媒体组织的活动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还需要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考虑活动及其相关报道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

1.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原则

(1)突出网站的特色与资源优势。新闻专题是网站间竞争的重要方面,因此,特色的挖掘至关重要。新闻专题的策划不仅要为其主题的特质服务,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站的资源,特别是对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来说,原创能力是其新闻专题的一个重要财富,要善于在专题中将这种原创能力转化为竞争力,突出网站的资源优势,形成特色。

(2)合理体现信息的关系与层次。网络新闻专题的特性之一就是兼具集成性与延展性,因此,在安排专题内容时应体现层级式的信息构成。在多数情况下,应使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都得到相应的体现,使读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各取所需。但是,在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的提供方面,应该适量、适度。例如,在背景与资料性内容的选取方面,背景与资料可以延伸受众的阅读,拓展信息的广度,但是,有些网站的背景与资料有着明显的滥竽充数的痕迹,表面上让人感觉内容丰富,非常热闹,实际上,干扰了受众对主要信息的阅读。因此,背景与资料性栏目,应该节制有度,应该与核心信息有着强大的关联度,并且在版面安排上有所区别。

(3)保持完整线索以克服碎片化。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事件的报道来说,网络新闻专题集实时性与延时性于一体,这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信息在不断更新,旧的信息很快被新的信息淹没,而受众不可能一点不漏地全程阅读所有内容,如果没有相关的导读手段,他们很难对事件的整体发展线索有清晰的把握,他们看到的内容可能是碎片化的。因此,专题中应该设置能反映基本发展线索的内容,如对事件起源的介绍,并且将它们放在专题首页的显著位置。在整体栏目的设置上,也应该用更好的方式体现这种线索的完整性。如可以运用 “时间线”这一手段,以时间为线索,将事情发展的完整脉络梳理出来。

(4)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网络新闻专题虽然需要为受众提供丰富而全面的信息,但它不应是信息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成为深度报道的一种方式。网络新闻专题的深度一方面要靠内容的选择来体现,另一方面要通过栏目的设置来体现。如果专题中只有最新消息、各方反应这样的栏目,是很难让人体会到专题的深度的。因此,在进行栏目策划时,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专题所表现的主题或事件,应该设置一些反映对当前对象的独特思考的栏目,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比较,或通过对事件来龙去脉、长远影响等的思考,来深入地表现主题。这些栏目不仅是专题的特色所在,也是它的深度所在。

(5)提高互动的特色与有效性。虽然互动似乎是网络新闻专题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很多新闻专题中的互动手段几乎成为 “摆设”,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互动都能有效展开。要让互动手段更有效,就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设计更有目的、有特色的互动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提供调查与评论这两种互动栏目。在一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提升互动内容的影响力,如将重要的网友评论推荐出来,而不是让它们淹没在成千上万的帖子中。

2.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要点

(1)思路清晰。网络新闻专题制作同样要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原则,这是整个专题的灵魂,直接决定了专题的质量水平。一个好的专题必须要有一个思路清晰、巧妙或独特的编辑思路,必须认真思索新闻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海量的互联网新闻太容易让人们迷失掉,如果在专题处理上没有清晰的思路和精准的方向感,很难给用户找到心仪的新闻。

(2)栏目丰满。栏目设置是专题的阅读导向的体现。好的栏目设置必须做到让读者沿着自己的编辑思路走,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栏目设置若处理不当,必然导致整个专题内容不丰满,后天畸形。新闻专题的栏目多种多样,但一个最基本的准则是应运用散发性的思维,从新闻实际出发,把思路外延,构建一个内容丰满的新闻专题,要分清各个栏目的主次,根据各栏目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栏目位置。

(3)标题抢眼。这是新闻专题的视觉刺激,如何根据新闻内容提炼一个好的标题直接决定着专题的传播效果。例如这样一些好标题:《永远的坚守——记基层宣传干部的楷模郑垧靖》、《唐骏 “造假门”风波—— “打工皇帝”的诚信危机》、《南方供暖:为什么不?》、《沙尘暴袭击中国》、《我们的城市为何如此脆弱》、《聚焦中部话崛起》等。

(4)维护及时。网络媒体的报道是实时的,这就要求跟进式维护。这不仅体现在新闻的滚动播出方面,也体现在栏目的调整方面,当增则增,当减则减。

(5)版式精美。这是新闻专题形式美的体现,可以直接推动内容的传播。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如何让读者从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住,页面效果便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编辑具备较高的审美层次和较强的鉴赏力,去构建专题框架和表现形式。

3.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方法

(1)多角度。一个事件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的立场、效果。网络新闻专题提供的多种传播方式可以使受众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问题,获得信息。如对某一事件的评论,新闻网站可设置专家评论、媒体评论及网友评论,不同人物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信息进行解读,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接受程度随意选择观看。

(2)多体裁。在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中,如果仅仅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方式,从新闻事件出发,多角度地整合新闻已经不够。互联网的超链接语法、24小时滚动和无限页面给网络媒体提供了多体裁的可能性。作为新闻网站不仅仅提供事实,还应该提供观点;不仅仅要我说你听,同样也要开放渠道让网友发言。因此,光是滚动消息的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深度评论、有图集、有回复、有投票,这样才能实现多体裁包装新闻。事实上,在日常的专题中,很多网络媒体做到了多体裁,问题在于没有将一类体裁归纳、汇总,而是各类体裁混杂在一起,这样就会显得没有条理性,没有将事件做透。工夫已经花了,但就是最后分类的环节没有做好,页面就会逊色很多。另一方面,如果网络媒体有多体裁新闻包装意识,在制作专题时,就会有针对性地搜寻多种体裁。新闻做了、深度做了,图集也做了,就应该有意识地去找评论,或者去组织评论,就应该合并关键词,挑选网友的精彩评论,呈现在页面上。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来了新闻,不至于手忙脚乱。

(3)多载体。多媒体是互联网新闻的特长和优势,现在门户新闻的比拼,已经远不仅仅是在新闻角度和新闻体裁丰富性上的较量,谁家能拿出多载体来展现新闻,谁家能设计巧妙,表达精当,谁就能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这不是技术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这种意识,有没有多载体的思路。在做专题中,有这几个角度考量应重视——页面罗列了多条新闻,但是不是在版块设置上解答了网民对新闻事件的各种疑问?是不是进行了多种体裁的呈现?是不是在多载体上有所创新,亮点何在?这都值得各大网络媒体研究。

四、网络新闻专类报道的编辑技巧

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新闻可分成不同的种类:按新闻体裁分,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按新闻反映的事实是否构成事件来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新闻发生的地域来分,有全国新闻、地方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而专类新闻与上述分类有所不同,它是按照新闻内容所属专业性质来划分的。从目前我国新闻网站或综合网站的新闻频道来看,“时政”、“经济”、“社会”、“科技”、“体育”这五类是比较通用的分类,我们就这五方面的专类报道具体谈谈如何编辑。

(一)网络时政新闻的编辑

“时”是指时事新闻报道,通常是那些比较受社会公众关注,时新性强的报道;“政”是指政治,有时也包含外交、军事、国际问题等在内。时政新闻是一种大归类,分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的时政新闻指以高层领导人的政务活动为主的新闻报道,广义上的时政新闻是指涵盖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事关全局和全社会的问题,所涉及的都是当前重大新闻问题或议题。网络编辑在挑选和编辑这类新闻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挤压 “虚”的内容,对公式化的报道作 “减法”。时政新闻中,领导人的政务活动和礼仪活动是很重要的新闻来源,时常会遇到。对特殊的大型政务或礼仪活动,需要高度重视,跟踪报道,及时更新;而对于一般的日常政务活动,几乎隔几天就有,读者对此或者不予以关注,或者不感兴趣,或者不得要领,因为这种报道往往带有许多官式套语或城市化的表述,且篇幅过长。面对网络传播 “平民化”的倾向,编辑在处理这类新闻时,要挤压“虚”的内容,避免公式化的报道,对无关紧要的语言该删就删,对缺少的信息要适当添加,突出信息量部分,使读者明白报道的中心意思。在网络传播中,编辑对围绕政务活动的时政新闻,既要提炼有价值的新闻元素,又要避免传统媒体很强调的级别处理或程式报道模式,对呆板的 “程式内容”做“瘦身”处理。一些会议新闻、会见新闻、官式活动新闻等,都可以从这样的思维角度来审视。事实上,经过 “瘦身”处理的新闻,由于突出了有信息量的部分,反而能够更清晰地转达主体新闻内容。

(2)提炼有价值的新闻元素,强化自身服务意识。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文件报道也是时政新闻的重要部分之一。这类内容,传统报刊的做法是全文发表。对于网络传播则不行,尽管全文发表对于网络来说是很方便的事,对日后用户查询页很方便,但是,网络传播不能这样做,因为大多数网络读者没有时间能耐心读完整个讲话或文件报告,而且讲话或报告中所涉及的问题也不是他们都关注的,这是由网络受众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网络编辑需要把报告或讲话自身消化后,提炼出要点和精髓,把长篇大论变成适合读者阅读的消息。记住一句话:进入网络传播时代,网络用户始终需要媒体的专业采编人员为他们做尽可能多的摘要、提炼和服务工作。

(3)力争第一时间报道重要或突发事件。网络媒体优于传统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能第一时间跟踪报道事件的进程和发展变化,并实时更新,及时补充报道内容。对重要事件和突发事件更是如此,如对奥运会、文化体制改革报道等。然而,在突发情况下,编辑部接收的信息不一定十分详细,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要非常小心,要十分注意加强新闻信源和新闻事实的核对工作,在暂时无法核对的情况下,编辑要在内容传播中加以说明和提示,提醒读者使用这些信息时提高审视意识,秉持有保留的接收态度。编辑一旦发现或者获得新的确证信息后,应及时更新、修订和补充报道内容,避免错报或漏报现象出现。如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勇于承认错误,不要置之不理。

(二)网络经济新闻的编辑

在经济新闻报道方面,各家网络媒体获得的原始信息一般差别不大,真正的差别在于对信息的解读、识见、表达和趣味等方面,而编辑的专业素质和能动作用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新闻笼统地说包括财经信息、商业运作状况、业界趋势和行业变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报道很多,好坏参差不齐,有的网站编辑只是尽量多地汇集这些新闻报道,一味地扩大传播内容的阵容,没有注意到,汇集大量内容只是在做简单的信息堆砌和叠加,没有形成自身的风格特色。因此,编辑在处理经济新闻报道时要注意所选用的信息是否能反映经济领域的动态,是否具有经济报道价值。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1)经济新闻报道不但要报道事实,还要给受众提示。网络编辑在编辑经济新闻时,显性或隐性地在报道中埋下伏笔或写一些能启发读者思考的语言,以此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使他们进一步阅读相关新闻报道。

(2)对同一事件,不同媒体通过不同的报道体现不同的视角和兴趣倾向。

(3)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由于经济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使得很多经济报道太过于专业化,读者并不能完全理解新闻报道所阐述的新闻价值,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读者一看到晦涩难懂的经济新闻,往往只浏览标题就匆匆了事。就算硬啃下去,也并不能完全理解经济新闻中所报道的经济活动,不能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东西。因此,怎样让经济新闻变得可读、耐读,成为网络媒体吸引眼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让经济报道变得可读,要从新闻素材的筛选取舍,内容的处理,标题的通俗易懂等方面着手。在报道形式上,可选择鲜活有趣的形式,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 “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说要让读者感觉到,自己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或者是经济活动的 “导言”,这样才能引发读者思考。这就要求网络编辑获取详尽完备的材料,把经济活动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把最前沿、最本质的东西写出来,把最有价值的东西传达给读者,让他们对经济政策、经济活动有所感应,也使人感到亲切、生动,让枯燥的经济现象变得鲜活,比空泛地讲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实用多了。抓住经济活动中有趣的现象写成故事,把新闻事实及新闻背后蕴藏的道理寓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如果能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有人情味的东西挖掘出来,或许能为经济新闻增添许多阅读的乐趣。

(4)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贴近性。经济新闻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知识经济、假日经济等诸多方面,从这些领域挖掘的经济新闻,跟老百姓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深度经济新闻报道就是从这些繁杂的活动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挖掘出背后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来引导读者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思考,满足日常经济活动的需求。很多读者常常感到困惑,因为难点、热点的出现频率要远远超过他们理解掌握的速度。读者希望了解热点,希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从中确定自己的立场与行为。那么,经济报道的切入点就应与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相吻合,这样,经济新闻才会充满魅力。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及时了解百姓所需,还要抓住市场,通过对市场的供需、价格变动、消费热点等老百姓关注的各类经济现象的分析,发现鲜活的新闻素材。

(5)及时传递商情行情,充当桥梁纽带。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中,经济信息的传递是不可缺少的。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获得各种各样的经济信息。新闻媒体在传递商情、行情这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对市场商情、行情的传递也由此成为经济报道区别于其他报道的一大特色。经济信息要传递及时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受众不想看到过了期的信息。由于网络媒体即时性的特点,使其理所当然成为受众获得经济信息最快、最直接的媒体。及时发布和更新商情行情,对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往往从某一行情的实时状况、变化曲线作决策、拿主意,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以求获得利益最大化和实现风险最小化。在网络媒体的经济报道中,编辑要广收信息,24小时不断及时更新信息,以其覆盖面大、受众多的优势,使供需双方或多方结成一条纽带,获得各自所需的信息。例如,河南省某县农民刘某给 《经济参考报》编辑部写信,想求购桃树苗,《经济参考报》以新华网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覆盖力,将这条消息刊登在网上。消息发布仅10天,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回信486封,解决了刘某的需求问题。还有一些大公司,根据每日发布的商情行情要及时做出决策,若消息 “慢三拍”,就有可能因此损失几百上千万。

(三)网络社会新闻的编辑

社会新闻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受众感兴趣的现象、事实和事件的信息。既包括人类社会存在及发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气、社会问题、社会奇闻等具有广泛性的现象和事件,又包括自然界中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珍奇怪物等。网络社会新闻通常被认为是可读性比较强的新闻报道,因此,许多可读性强的报道都被各网络媒体放在了 “社会”这一频道下。如 《79岁老人因腹痛被错切脾脏死亡当事医生反升职》(如下文)、《大学生因无钱施舍给乞丐下跪还礼》、《两男子按妻子年龄补差价 “公平”换妻》、《高清图:女子体重548斤3年来首出家门靠铲车》、《英女患香蕉恐惧症看一眼呼吸加速甚至呕吐》等。不难发现,这些新闻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罪案新闻、警示消息、丑闻或奇闻报道。

79岁老人因腹痛被错切脾脏死亡当事医生反升职

2012年5月15日03∶40 《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王秋实)79岁的金老先生因腹部剧痛被送到海淀区世纪坛医院,值班大夫治疗后他出现不适症状,并在进行脾切除手术后死亡,被医学会认定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本报此前曾报道)。因认为对相关责任医生的处理结果太轻,而且不降职反晋升,金老先生的子女将海淀区卫生局告上法庭。昨天,这起行政诉讼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

责任人被内部处理

此前,金老先生的子女曾提出诉讼,索赔19万余元,海淀法院一审采纳了医疗事故鉴定的意见,判决世纪坛医院向死者家属赔偿医疗费等4万余元。死者家属提出上诉,终审维持了原判。

死者女儿金女士说,她退休前在世纪坛医院工作。民事案件判决后,接诊医生并未受到处理。2010年2月,她要求区卫生局对事故处理决定做出书面答复,但该局称,已对医院作出 “警告”行政处罚,但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处罚 “缺乏事实依据”。同年11月,世纪坛医院向卫生局汇报称,经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委员会讨论,认定主要责任人为急诊科医师张某,并决定将张某调离急诊科,停止晋升一次,扣除当年一次性劳务费一次,免去急诊科主任职务。医院还给予张某行政警告处分,扣罚急诊科7 000余元,扣罚急诊科负责人3个月职务津贴。

卫生局被判纠正失职

金女士认为,区卫生局并未履行调查处理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仅由医院做了内部处理,没有任何行政处罚,遂将海淀区卫生局告上法院,要求该局行政处分相关医务人员。2011年7月,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区卫生局应当依法定职责行使调查职权,并作出相关处理,但其接到患者家属的投诉后,对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况未进行调查、处理,已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应当予以纠正。法庭判令海淀区卫生局对投诉重作处理。

判决后,区卫生局表示给予张某行政警告处分,对医院给予相关责任人和责任科室的处罚予以同意。

对比2011年4月一起发生在朝阳医院的医疗事故,虽然鉴定结论同为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院方负次要责任”,但两名相关责任人却都被吊销了执业证书。因此金女士认为,在其父的医疗事故中,除了张某外,其他科室参与诊治的人员也存在过失,却仅处理张某一人;海淀区卫生局对张某的处罚太轻,张某在被处罚后不但未降级还晋升了职称,说明卫生局监督不到位。

死者家属再诉卫生局

金女士再次将区卫生局起诉到法院,要求其对过失责任人吊销行医执照。

庭审中区卫生局称,已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对世纪坛医院进行了全面调查,调阅了患者的全部病历,并向责任人张某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由于患者入院时由急诊科医生张某首诊,然后转到内科病房,由外科等其他科室医生会诊,因此无法详细查询具体责任人,只能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及时,管理存在缺陷,并因此对医院进行了警告处罚。

至于同级别的医疗事故为何会对医护人员处理不同,区卫生局代理人表示,朝阳医院的事故是因两名护士为患者输液错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世纪坛医院属于首诊诊断错误,性质不同因此处罚不同。此外,被处罚的责任人在医院内是否得到晋升,并不属其监督范围。

此案未当庭宣判。

(本文来源:新浪网,2012-05-15 http://news.sina.com.cn/s/2012-05-15/030424415371.shtml)

编辑在对社会新闻进行报道时,要注意一个原则:既要满足受众需求,又要注意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求指:①及时传播有关信息;②及时传播社会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③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为群众排忧解难;④如实报道社会问题中的热点、难点,释难解惑;⑤满足群众不同层面的新闻需求,给群众以生活上的娱乐、精神上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滋养。注意社会效果就是从报道的积极效果考虑问题,来报道正面和负面的新闻,主题以积极向上为主,可以是中性的,但必须拒绝消极的格调和情趣低下的。

网络编辑要根据这一原则,从选稿到编辑加工都要严格把关,具体做到“五结合”:

一是既要生动活泼有趣,又要有思想教育意义,努力做到趣味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二是既要注意报道的积极影响,又要防止、减少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努力做到新闻性与导向性的有机结合;三是既要传递信息和知识,又要宣传科学,努力做到知识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四是既要提供各类社会生活服务信息,又要注意观念、潮流的引导,努力做到服务性和指导性的有机结合;五是既要快又要准,努力做到时间性和真实性的有机结合。

(四)网络体育新闻的编辑

网络传播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体育报道结下不解之缘,新浪网的前身“利方在线”就是以报道和评论体育起家的。从编辑部的角度来看,网络体育新闻报道是一种二线或者二手报道。传统媒体在体育比赛的一线往往派有强大的新闻采集传发力量。网络编辑部把体育新闻报道转移到网上,需要依靠传统新闻信息采集工作提供原料,同时可使采集到的信息得到更广泛、更生动的传播。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包括四类:体育动态新闻、体育人物报道、重大体育赛事报道、深度体育问题讨论。

(1)体育动态新闻的编辑。体育动态新闻主要指体育赛事新闻,包括赛事结果报道、赛事过程追踪、体育新闻人物的公务活动、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活动、群众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有关的企业与俱乐部的经济活动 (如公关、广告、赞助、运动员转会等)。这类新闻报道是体育新闻中的大类,受众对其需求往往很大。那如何报道这类新闻呢?

以结果为特征的赛事报道,需将报道材料中的比分情况了解清楚后,以最快的速度编辑成网络新闻语言发布出去,使受众能及时了解比赛结果。不同种类的赛事,比分形式不同,比如足球得分数小,篮球得分数大。在报告比分之后,对于比分数值较小的赛事,需要对得分的具体情况详细描述。以过程为特征的赛事报道,例如围棋、体操、长跑等赛事,则需要突出重点和起伏,由一个有头有尾的过程叙述来构成。

(2)体育人物报道。体育人物报道的对象范围很广,明星健将、体育迷、教练、观众、裁判、经纪人、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可以是报道的对象,特别是体育明星的事业、生活、成败更是受众所关心的。

在人物报道中,把握人物对比赛的追求可以更好地报道人物的心理,受众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人物的行动、情感。我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的主旋律,主基调是为国争光,但在报道时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出身、经历以及其在生活中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做具体的个性化报道,而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此外,受众还希望了解运动员在比赛场外的为人、爱情、家庭、轶闻趣事等,这样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可亲可爱。比如体操名将刘璇退役后参加商业活动、当主持人,郭晶晶和富家子弟谈恋爱,姚明大婚等,受众对此格外感兴趣,网络编辑人员对这类新闻报道多配图片,少写文字,有必要时可配上视频,使新闻生动起来。

(3)重大体育赛事报道。重大体育赛事如世界杯、奥运会等,这些报道属于专题类报道,需调动各种报道手段和形式来制作专题。新浪网对南非世界杯精心策划的专题报道,可以说是开创互联网体育赛事报道新模式,除了加入了 “微博”这一新兴传播手段在里面,还制作了 《黄加李泡世界杯》原创视频节目,这档节目是新浪世界杯原创内容报道的又一大亮点,它首次实现了互联网从电视获取节目向电视提供线索再向电视输出节目的颠覆性转变,是中国互联网原创视频节目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开创了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在网络原创视频节目上实现跨媒介传播的合作典范。

(4)深度体育问题报道。深度体育报道的典型代表是体育新闻的分析与评论,这类报道是体育报道中最具深度、最有理论色彩的文体类型,对编辑来说是严峻的挑战。许多重大的体育新闻现象表面看起来简单,往往深藏着丰富的内涵,这时,编辑们只客观地报道事实是不够的。面对受众提出许多个 “为什么”,编辑人员要加以评论,指出得失,分析整个事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进行分析与评论时,编辑应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将分析、评论的对象放在与其相关的社会背景与事实环境中,将各方因素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时,保持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原则,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慎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避免过分渲染或做绝对化的评论。

(五)网络科技新闻的编辑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包括党和政府在科技领域的方针政策的报道,对我国和世界科技工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动向的综合分析和报道,科技体制改革的经验报道,科技发明、创造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报道,科学技术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报道等。编辑网络科技新闻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即科技报道的科学性、通俗性和时宜性。

(1)科学性是科技新闻的第一生命。科技报道中所涉及的事实都应该准确无误,如果某一要素不准确,或夸大,或缩小,或张冠李戴,或似是而非,都将使科技新闻失掉科学性。网络编辑面对大量的材料时,编辑人员无论知识怎么丰富,对世界上2 000多个科学门类绝不可能都懂得,这就产生一个外行报道内行的问题。网络编辑在选择和组织稿件时如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那么对科技领域发生的事实,尤其是科技成果很难做出科学的判断。因此,网络编辑要虚心向科技工作者学习,向内行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有些虚假传闻,如果有科学头脑,知识丰富的话,很容易就能识别,起码能引起怀疑,不至于上当受骗。最重要的是,对于拿不准的科技新闻,不经权威科学机关和专家的审定,不要轻易报道。

(2)通俗性是科技新闻的第二生命。通俗性原则是由科技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受众对象决定的。许多科技问题专业化程度高,深奥难懂,多数人没接触过,即使是专业的科技人员,也只能懂得一门或几门科学技术问题,隔行如隔山,何况网络科技新闻更多的还是给没有专业知识或专业知识不多的普通群众看的。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去架设桥梁,把科技新闻通俗地表达给受众,而不能照搬照抄原理、定理、公式等,可尽量使用普通群众能看懂的语言和画面,借助视觉感官,配合大量图片、动画或视频文件,使新闻具有现场感,化深奥为平易,变艰深为浅显。

(3)时宜性是科技新闻时效的特殊表现。科技报道也要讲时效,但又不能简单地追求时效,选择适当的发布时间可以收到最佳效益,这是科技新闻时宜性原则的体现。有些科技成果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才能确认其价值,才能进行报道;有些科技成果要经过同行评议和权威鉴定后才能报道,如盲目抢先,没辨别清楚新闻的真伪,则容易造成报道失误;还有些科技成果因保密或维护国家的利益要选择适宜时机才能报道。

五、网络新闻评论的编写技巧

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后扩大为通讯社、广播和电视业 (本台评论、编后话等),现在又进入了网络领域。网络新闻评论已经是当前各大新闻网站的关注点和生长点,成为网络媒体建立网站的品牌,扩大网站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新华网的 “发展论坛”和 “焦点网谈”、人民网的 “强国论坛”和 “人民时评”、千龙网的 “京华论坛”和 “千龙评论”等在新闻媒体中成为品牌栏目,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网络新闻评论是在网络媒体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按照不同划分方式,网络新闻评论可分为不同类型。

从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来划分,可分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和网民评论。网站评论是由网站或网站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或者网站的评论员所撰写的,类似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这类评论一般不署名,代表的不是个人观点,而是整个网站的立场和观点,有很强评论信度和效力,权威性大。专家评论是由网站邀请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对某个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这里所说的专家,是指对某一领域或问题有专门研究的人士,并不仅限于专业的研究人员。专家评论既可以由专家亲自来撰写,也可以是由网站采访后撰写,还可以采取专家与网民直接的交流,如在线访谈、聊天室嘉宾座谈等形式。“人民时评”、“新华时评”、“光明时评”等都有自己的专家撰写队伍,这些专家不一定局限于一家网络媒体,可以同时为多家服务。网民评论是由网民发表的各种形式、各种方式的讨论和意见。有两种形式:一是长篇的评论文章,一般是针对一条新闻所发评论;二是一句话评论、跟帖,在一篇评论文章之后会有 “我要评论”的字样,网民可自愿选择评论、发言,网民可选择署名或匿名。与编辑评论和专家评论的相对权威性有所不同,网民评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因此,各网站对这类评论要求更多的不是 “有益”,而是 “无害”。

从网络新闻评论的载体来划分,可分为网络新闻评论专栏、网民即时评论和网络论坛。网络新闻评论专栏是指网民、特约评论员、编辑人员在网上发表的评论文章,有一定的长度,能独立成篇,就像报纸的言论专栏。这类评论文章是网民通过浏览网络媒体上所报道的重要新闻事件,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就事说理,提出一些看法。如人民网推出新闻评论性专栏 “人民时评”,每日刊发一篇署名文章,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等发表评论。网民即时评论是指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感兴趣的新闻迅速作出回应,长短不限,一两句者见多,这种形式是报纸上没有的。网民在即时评论中能自由、方便地发表言论,突出网络传播互动特点。新浪网每一条新闻后面都有 “发表评论”的链接,可与所阅读的新闻实现传受二者的及时性互动。网络论坛 (BBS)是网民围绕网络编辑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发布网络新闻评论文章。它们是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特征创造出的新形式,是互联网上功能强大的大众化信息服务,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多元的空间。人民网 “强国论坛”在这方面最为典型,它让用户对国际国内大事有表达权利,这里已经成为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民声集散地,而且 “强国论坛”突破了舆论一律,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一个有说服力的窗口。

从网络新闻评论的编辑组织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原创性评论和汇集性评论。原创性评论指网站首次刊发的评论,包括网站、专家及网民的评论。汇集性评论指网络媒体借助网络传播优势,将新闻评论汇集起来,比较集中地呈现给用户。如人民网观点频道上的 “《人民日报》言论集”、“报系言论”、“评论员文集”、“网友文集”等。

网络新闻评论体现的是网民的基本需求,成为连接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纽带,它有着与传统新闻评论不同的特点,即传播主体及形式多样性、传播方式及效果即时化、传受双方的交互性、言论的开放性、观点的集纳性。

1.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2]

(1)选好评论由头。评论由头有好与不好,对与不对之分。如果观点有价值但新闻由头没有说服力,就会导致观点立不住,评论的意义也就不大;如果新闻由头准确,观点又很鲜明、有针对性,评论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观点鲜明,评点有力。网络新闻评论的观点一定要鲜明,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而不能模棱两可。对新闻事件的评说要注意评论的立意,一个成功的立意要有新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3)把握分寸,注意效果。网络新闻评论的最终价值表现为引导舆论,但能否有效引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论写作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分寸感的把握。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具有隐蔽性,以适应读者的观点认同为前提。评论认同了读者的观点,读者也自然就能认同评论的观点。把握分寸是网络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方面。自发性和随意性使得网络新闻评论的写作不严谨,质量也不如传统新闻评论。因此,网络新闻评论要注意平衡,避免用词、用语太过偏激。

(4)短小精悍,语言亲和。网络新闻评论通常都短小精悍。网络的扫描式阅读决定了评论更要注意篇幅,不宜长篇大论;同时要注意文风和语言,文章要吸引人,要生动、浅显易懂、有文采。要写活网络新闻评论,就必须做到标题活,语言活。切忌套话、空话连篇,切忌机械、呆板、生硬,更切忌为了取悦网民而低俗、媚俗、庸俗。

2.网络新闻评论的编辑

对网络新闻评论进行编辑,就是编辑人员对于网络新闻评论内容的总体管理和把握,包括对选题、议题的策划,汇集各方评论文章,积极引导舆论等方面。

(1)选题、议题策划。编辑人员通常要对编辑部撰写的评论文章或约稿的评论文章的主题内容和评论范围进行选择,选择出的文章要能代表编辑部的立场观点,符合栏目的评论水准。各网络媒体的评论栏目有着不同的选题准则,如被誉为 “网上第一评”的 “人民时评”,它的办栏宗旨是 “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热点发表评论,要求评述权威、有力,语言明快、犀利,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编辑要牢牢把握选题准则,抓好选题。

作为论坛的管理者,版主首先要选好议题,以议题来划定讨论范围。议题的设定是开展好讨论的前提,所以要强化网络媒体的 “议题设置”。网络媒体的 “议题设置”,就是根据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理论,有意识地设计论坛的话题和主题来引导舆论。而且,网络新闻评论与议题设置之间也是具有互动性的,网民的观点可以被网络媒体收集、编辑、发布,从而对设置的议题产生更深的影响,进一步引导舆论。

(2)汇集各方评论文章。汇集各方评论文章,是指网络媒体利用网络的超大容量功能,将新闻评论汇集起来进行评论汇编,通过为网友制作评论文集,或就某一热点讨论制作专题,或建立评论数据库等形式,比较集中地呈现给受众使用。有一些网站,如千龙网的 “观点集萃”、新华网 “媒体精粹”、东方网的 “媒体观点”等栏目,它们的共同做法是集纳众多传媒机构和媒体网站的新闻评论文章。有些网站将所汇集的文章按内容大致分类,如“和讯财经网”就将所转载的评论文章分门别类地归入 “时政评论”、“经济观察”、“谈股论金”、“社会走笔”、“文史漫谈”等七八个子栏目,方便读者按类查看和浏览。这种汇集各方新闻评论于网上的做法,扩大了网民的阅读范围,增加了他们了解各家评论观点的机会,同时,也引起网民关注有关事件,并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焦点问题的讨论。

(3)积极引导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把以往传媒的发言权部分移交到人民手中,改变了以往传媒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舆论监督的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网络编辑人员要充分抓住这一优势,明确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在新闻宣传中,必须要坚持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切实贯彻新闻宣传的 “三贴近”原则。在引导舆论的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网络媒体言论引导舆论。邹韬奋说:“言论固然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但却不是一切言论都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只有根据正确的事实和公正判断的言论,才可能发生舆论的力量。”由此可见,要引导舆论,必须用正确的、具有指导性的言论。网络论坛是网络言论的重要聚集地,因此,网络媒体应积极开设网络论坛,扩大论坛影响。论坛要为网民提供正确的言论方向,对网民的意见,正确的要予以鼓励和支持,不正确的要积极引导和纠正。另一种是提供新闻报道引导舆论,是在言论栏目或者论坛中提供新的新闻事实,以引导舆论。网络媒体在选择新的新闻报道时,要巧妙地过滤、选择新闻事件,使其形成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舆论倾向,也可以借助权威专家的观点,使舆论向自己一方倾斜。当出现不利于自己的舆论倾向时,应及时加入一些其他言论,以缓解不利局面,然后再积极进行方法和方式上的调整。

六、网络新闻论坛组织和编辑技巧

所谓网络新闻论坛,是指以新闻话题讨论为主的BBS。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为 “电子公告栏”,它是网民围绕某个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发布言论的主要场所,是利用网络的互动特征创造出的新形式,是互联网上功能强大的大众化信息服务空间。它是网民意见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是网民评论的主要栖息地。它具有六大特点,即传播的交互性、反馈的快捷性、话题的游离性、观点的多元化、言论的匿名性和语言的口语化、情绪化。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网络新闻论坛可进行如下分类:

从组织方式上划分,可分为专题式新闻论坛和综合式新闻论坛。专题式新闻论坛是基于某个新闻事件或话题开设的论坛。它因事而设,设置者通常是网站,网民可以自由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讨论,参与者可随时加入,也可随时退出,处于自然流动的开放状态,不同的话题能吸引的网民数量会有很大的不同。通常论坛对参与者资格没有太多限制,也不需要进行注册。而论坛设立的话题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式新闻论坛是大多数新闻网站所采用的方式,如 “强国论坛”、“新华论坛”、“京华论坛”等。这类论坛长期存在,讨论的话题可以随时改变,这种改变取决于论坛中的网民。相对来说,论坛里网民的构成是比较稳定的,常常会有一批较为忠实的成员。

从主题、内容上划分,可分为时事论坛、专业新闻论坛和思想文化论坛。时事论坛是就新近报道的新闻进行评论,对社会的热点、难点组织讨论。时事论坛可以为众多网民提供对国内外时事进行评论的场所,论坛的版主也可以借此向国内外的网民宣传中国的施政,解释政府的立场,反映社会的舆论,征求公众的意见。专业新闻论坛通常专注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例如,千龙网的 “IT茶坊”,新浪网的 “谈股论金”、“地产圈”等论坛,主要集中于IT业、股票基金投资行业及地产业的新闻讨论。这类论坛人员的构成同样较为稳定,一般由相关专业人士或者熟悉该行业的受众构成。思想文化论坛,侧重于对历史、现实问题等有深刻独到的见解。理论、教育、文化、读书等内容都可以放在思想文化论坛里,这里主要是深度思想的碰撞。

1.网络新闻论坛的编辑

论坛的管理者、主持人在工作过程中,要有大量的组织活动,如推荐话题、主题讨论、嘉宾访谈、知识竞赛等,这些都是活跃论坛气氛、凝聚论坛人气的可行举措。搞好这些组织工作,有一些规律可循。

(1)选好主题。论题主要有借事论题、因势论题和因时论题。

①借事设题。网络论坛大多是在新闻事件报道之后设立某个话题,借助新闻报道所形成的效应,进一步促进社会舆论的形成。“强国论坛”的开设就是借事而成的,其契机是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第二天,人民日报网络版就开设了 “强烈抗议北约暴行论坛”。至6月19日晚 “抗议论坛”改版为 “强国论坛”,网友们共贴了9万条帖子,在迅速形成舆论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借事设题还在于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它是新闻论坛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是因为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进程的不可逆性、结局的悬念性,往往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可以迅速将社会注意力聚焦过来,而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也会随事件的进展而变化,因而具有戏剧性、冲突性、矛盾性。因此,网站应常抓重大新闻设立论坛,因势利导,为大家提供大量相关新闻背景报道,为讨论提供便利,并吸引更多网民参与,从而提高论坛的质量和声誉。

②因势设题。论坛借助时势的发展或可预知性的事件确定主题,常常能起到形成社会舆论的作用。如人大、政协会议召开期间,设立 “两会”论坛,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不但使网民及时了解人大、政协的情况,而且解答了网民心中的疑难,阐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提高人们的认识。再者,社会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虽然不具有强烈的时效性,但往往是人们议论纷纭、为之困惑的话题,如收容与社会救助两种做法的差异在哪里、艾滋病的蔓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等。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话题,解答人们心中的疑难,对于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有关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③因时设题。季节性的节日或活动通常都是人们在一段时间里关注的对象,可借某节日设立论坛选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为网站造势。

(2)选好参与人员。论坛活动举办成功的前提之一是选好参与人员。以论坛常见 “嘉宾访谈”活动为例,应选择对讨论主题十分了解,能确实解答网友问题,有权威、有影响的人做嘉宾。如 “强国论坛”策划的 “嘉宾访谈”活动 《推动文化改革发展高端系列访谈》,邀请了广东、江苏、云南、湖南、安徽等省委宣传部长以该省深化、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与网友交流。

(3)组织有益的活动。论坛不仅靠帖文吸引人,还要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来扩大影响。论坛纪念日是开展活动的很好契机,各网站都会充分利用这个时机来聚集人气。

2.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

在论坛中,主要的管理者是版主或主持人。版主是指对论坛的某个栏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版主可以由网站工作人员担任,也可以由热心的、有号召力的网民担任。通常在新闻网站,时政性质栏目的版主是由网络专职人员担任的。从版主的职能看,目前新闻论坛的版主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参与到论坛成员的互动中,作为论坛的一分子存在;另一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存在。

网络论坛中经常出现违法、违规或不文明的帖文,带有歧视性、攻击性、过于偏激的讨论以及各式各样不良网名,这都不利于网络论坛的发展。作为论坛管理者除了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外,还必须工作细心,有责任感,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处理论坛事务,积极引导舆论,促进论坛朝良性的方向发展。常用的手段包括:

(1)修改帖文。在不改动或曲解原文意思的同时,对帖文中个别字句,如脏话,进行修改。绝大多数论坛保留这一权力,但因尺度掌握和网友理解上的问题,有时会引起原文作者的不满。网易等论坛在帖文后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责任相对明确,相对减轻了负面效果。此方法适用于文章主要思想没有太大问题,在局部用词上有些小问题的帖文。

(2)删除帖文。这是论坛管理过程中常用的办法。对于反动、色情及其他违反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的帖文,原文删除。如果被删除帖文是 “主帖”,那么跟帖也要同时删除,因为没有主帖,跟帖的意思很难明白。如果有问题的帖文是跟帖,可以只删除本帖文,不影响主帖与其他跟帖。这一办法适用于明显违反 《规定》的帖文,以及与讨论区主题无关的帖文。

(3)关键字过滤。早期的关键字过滤技术比较简单,容易被欺骗。而最新的关键字过滤技术采取关键字分级技术,根据帖子内含关键字的级别不同,后台会分别采取拒绝发布帖子、提醒管理员进行审核等不同应对手段。

(4)提醒、警告用户。对于偶有失误的用户,视问题情况,公开或不公开地 “提醒”、“警告”。这种办法适用于偶有过失的用户。

(5)封堵技术。有两种形式:封用户名和封IP。封用户名有暂时封堵和永久封堵两种形式,使用户无法在本讨论区发表帖文。这一做法适用于用户名本身有问题或用户一贯表现恶劣的情况。封IP使用户通过现有的IP地址不能在论坛上发帖。要恢复发帖功能,需要改换IP。IP封堵一般有时间限制,如半个小时,过期自动解除。

(6)二次提交。提交的帖文要经过相关人员审看,然后才能上网。这适用于特定时期,比如网友激烈冲突,论坛秩序失控,或有人用 “发帖机”等软件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帖文,影响其他网友的登录和讨论等。

(7)暂时关坛。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使用要十分慎重。比如遇到黑客的恶意攻击,暂时无法应付,可先关闭,等技术人员做好防范工作后再开坛。

[1] 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 [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9.

[2] 詹新惠.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65-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