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直接与互联网相连设备的接口都至少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IP地址。
2)32位IP地址由网络位和主机位组成,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3)子网掩码的引入主要用来解决IP地址所在网络归属问题。
4)IP地址分有类编址和无类编址两种方式,有类编址主要分成A、B、C、D、E5类。
5)IP地址按照通信用途可编址为单播、广播和组播;按照网络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地址可以分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和主机地址;按照是否允许访问Internet网络可以分为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10.0.0.0/8、172.16.0.0/12、196.168.0.0/16);按照其他用途可以分为默认路由地址(0.0.0.0/8)、本地环回地址(172.0.0./8)、链路本地地址(169.254.0.0/16)和供教学使用的Test-Net地址(192.0.2.0/24)。
更高级的IP地址技术主要是指VLSM和CIDR技术。VLSM是指通过“借机机位”技术来实现的子网划分技术,因主机位减少使得掩码位增加产生变化,因此又称为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子网划分步骤如下。
1)确定总的地址数量。
2)确定网络数量和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量。
3)划分地址块以建立适应最大网络需求的网络。
4)进一步划分地址块,建立适应下一个最大网络需求的网络。
5)继续上述过程,直到所有子网都分配了地址块。
CIDR全程为无类域间路由,是一种基于前缀方式表示IP地址的技术。它允许把多个网络汇总成一个地址块,因此又称之为超网、网络汇聚、网络聚合(在路由协议中称为路由汇总)。好处在于减少路由更新中条目数量从而加速路由查找过程,减少路由更新所需要的带宽。路由汇总的步骤如下。
1)以二进制格式列出各个网络。
2)计算所有网络地址中从左侧开始的相同位数,以确定汇总路由掩码。
3)复制步骤2)得到的相同位,然后添加0位,确定汇总后的网络地址。
IP地址通常采用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方式,服务器、网络设备、外网设备、防火墙、中间设备和重要主机多采用静态地址。IP地址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选择标准如下。
1)终端系统的数量超过30台,多采用动态分配。
2)如需要对网络地址重新编号的话,多采用动态分配。(www.xing528.com)
3)如果可用性需求高,多采用静态分配。
4)如果安全需求高,多采用动态分配。
5)如果需地址跟踪,多采用静态分配。
6)如果终端系统需要地址以外的信息,多采用动态分配。
32位的IP地址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解决IP地址不足,通常采用以下3种途径来解决。
1)发展IPv6地址。IPv6将地址空间由32位扩充至128位,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
2)DHCP技术。为临时上网用户分配一个IP地址,用户用完后再回收以供别人使用。
3)网络地址转换NAT。可以为大量用户分配内部私有地址,在要与因特网通信时,通过地址转换技术,将内部地址转换为该内网的某个代理主机的合法外部IP地址。
在名字设计中,域名通常由若干个分量组成,各分量之间用点隔开,如下所示。
三级域名.二级域名.一级域名
同样,名字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名字应当简短、有意义、无二义性并易于辨认。
2)名字中包含位置代码。
3)避免使用不常用的字符。
4)名字一般不区分大小写。
5)如果设备由多个接口和多个地址,就应当将所有都映射到一个相同的名字上。
6)为了安全,推荐使用长且含义隐蔽的名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