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省2016年中小学教师公招考试

四川省2016年中小学教师公招考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求同思维,是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从已知的条件和目的中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而求异思维,则不依常规地从多种假设和构思中寻求答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两种不同目标的思维活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正确处理好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2016年中小学教师公招考试

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共27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

【解析】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直线式和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两种基本的逻辑方式,它们各有利弊,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以及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螺旋式较适合;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直线式较适合。

2.×

【解析】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强调直观教学原则,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复杂的概念、规律和原理。

3.×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4.√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尽心过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5.×

【解析】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幼间沟通的基础。首先,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蹲下来同幼儿讲话,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与教师的身高反差较大,所以蹲下来同幼儿讲话,会给孩子一种亲切感,从而就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6.√

【解析】教师的外表修饰(教师仪表)是指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的服装、发型配饰、美容化装等,是教师内心修养、品格气质的外部流露。虽然在大多数的教学情景中,外表修饰不直接传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但得体端庄的服饰对营造严肃活泼的课堂气氛起着一定的作用。

7.×

【解析】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8.√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的方式、学生转变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线”,确立“以学为本,因学定(论)教”的教学思想,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本,运用“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三段”,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三个阶段;“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五个教学环节。

9.×

【解析】一般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而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创设一种有利的课堂情境或气氛。

10.√

【解析】对学校教师而言,在诸多课程资源中,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载体。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是教材的实施人,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11.√

【解析】游戏不但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活动形式,而且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2.×

【解析】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行为后的强化。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为R→S。

13.×

【解析】划线是最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每个人用起来的效果肯定不一样,能达到的上限也不同,毕竟大家的智商、教育背景、自控力各不相同。但对同一个人来说,绝对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4.×

【解析】求同思维(聚合思维)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心理学家根据人在思维过程中探索的不同方式而对思维进行的分类。求同思维,是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从已知的条件和目的中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而求异思维,则不依常规地从多种假设和构思中寻求答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两种不同目标的思维活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正确处理好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6.×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① 目的性(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想,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② 认知性(问题情境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③ 序列性(认知操作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17.×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特别是认知方面的差异,反映在教育教学当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学习的程度深浅有别等。学习动机对新的学习速度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

18.×

【解析】对一些复杂而不易掌握的运动技术动作,练习前后可提示学生默想动作要领和动作关键,进而产生反馈信息,使他们体会完成正确动作时的肌肉感觉,这对加速掌握技术要领、深化正确的动作概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9.√

【解析】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20.×

【解析】对于体罚而言,使学生的身体受到损伤是一个主要特征,因此无论教师是否亲自(亲手)实施惩罚行为,只要学生身体受到损害或产生不适,都可以归为体罚,如打耳光、打手心、扯耳朵、罚跪、罚晒、罚冻等。变相体罚是一种具有隐蔽性、欺骗性的体罚行为,如罚抄作业等。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的体罚都有可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21.√

【解析】法律救济是以损害事实的发生为前提的,没有损害事实就没有法律救济,只有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才能进行法律救济。

22.×

【解析】《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单位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选用教科书应当组织成立教科书选用委员会,具体负责教科书的选用工作。教科书选用委员会应当由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组成,其中一线教师不少于1/2。教科书选用委员会分学科组负责教科书初选工作。

23.×

【解析】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24.×

【解析】人身权是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财产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25.×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6.√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个教师都应当把教书育人视作指导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道德原则。教书育人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27.×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与教育有关的行为受到教育法律规范、教育道德等规范的约束。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 A

【解析】教育历史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

2. A

【解析】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从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到发展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感知觉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活动,需要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共同参与。知觉的混淆性表现为不精确,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笼统性表现在注意大轮廓,遗漏细节;无意性表现在难以按任务系统地进行知觉,如常常容易受到外界事件干扰转移注意力。

3. D

【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实际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4. B

【解析】杜威提倡活动课程和经验课程,主张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以及经验来设计课程,按儿童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顺应和满足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

5. C

【解析】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好品质。

6. C

【解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但是也不能说瞎话,所以选C。

7. B

【解析】新课改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8. D

【解析】逻辑-数理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案例中某著名学生的逻辑-数理智力水平较低。

9. B

【解析】略

10. A

【解析】参观教学法是指组织或指导学生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11. B

【解析】分组教学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案例中该教师遵循了该分组教学的原则,因此不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骄傲,另一部分学生自卑,而是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异质分组的缺点:组内成员在能力、性格方面差距很大,有时会影响学习的进度、知识的拓展和探究,有时还会引起组内冲突。

12. B

【解析】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上述案例中某班主任违反了廉洁从教的师德规范。

13. D

【解析】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持续的改进,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14. C

【解析】《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五条: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

15. A

【解析】孟子说:统治者所发表有关仁民爱物的言论,不如因施仁所得的名声那样感人深切,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体现的是人格感化。

16. A

【解析】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1)课程目标

(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发展需要。

(4)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刘翔的事迹属于影响因素“社会”,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属于影响因素“儿童”。

17. B

【解析】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所以,幼儿只会理解别人话语里的表面意义,而不能理解反话中的内部含义。

18. B

【解析】努力因素属于内部可控不稳定因素,星星归因与努力因素,因此,B选项正确。

19. A

【解析】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人们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

20. A(www.xing528.com)

【解析】整体型思维者对学习任务倾向于采用整体策略,行为反应特征是“假设导向”的;序列型思维者倾向于采用聚焦策略,行为特征是按步骤进行。整体-序列化的认知风格也是根植于知觉功能上的个体差异,它与个性有重叠。在一个自由的学习情境中,序列型学习者喜欢注意或知觉较小的细节,把问题分解成较小的部分,而整体型的学习者则恰好相反,将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21. A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测量的结果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两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本身是数学考试,结果变成了语文考试,反应的考试的效度低。

22. D

【解析】回避型依恋是指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

23. B

【解析】有意注意是有明确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力,努力维持的一种注意。如火车司机在运行中必须时刻注意铁路路面情况变化,丝毫不能分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很容易疲劳。

24. D

【解析】处于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25. B

【解析】皮亚杰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应等过程。

26. B

【解析】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7. C

【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8. B

【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9. A

【解析】① 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初步掌握、体验技术动作,动作学习以分解模仿、徒手学习为主。动作的认知阶段是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或类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完成的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能初步利用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意识的参与较多。在此阶段,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因此,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

② 联系形成阶段(分化阶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动感觉,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动作规范,基本上建立动作定型。动作的联系阶段是指练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

③ 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形成牢固动力定型做动作熟练、省力、自如。

30. D

【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与当前的学习活动没有直接联系,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1. C

【解析】奥尔波特的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

(1)首要特质。

所谓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小说或戏剧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夸张的笔法,特别突显其首要特质。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中心特质。

所谓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属于中心特质。

(3)次要特质。

所谓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

32. A

【解析】消退是指以前被强化过的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的伴随,这一反应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33. A

【解析】“年满六周岁”是条件,属于假定。

34. B

【解析】教育法的实施,不外乎两种方式: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去实施,这叫作自律性的实施,即教育法的遵守。遵守教育法规规定的禁令是指教育法规的若干规范中,规定了一些义务人必需抑制的行为,即要求义务人不作出某种行为。义务人按照教育法规的要求,不作出禁止的行为,这也是遵守教育法规的表现。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不去实施,则由国家专门机关强制实施,这叫作他律性的实施,即教育法的适用。

35. A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第五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36. B

【解析】满16周岁的杀人罪,应该负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7. D

【解析】D选项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38. A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徒刑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39. A

【解析】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一般归责原则,是最常见、最典型,也是最普通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校园伤害事故主要是过错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案例中学校尽到保护学生的责任,学校存在一定的过错,因此,适用的是过错原则。

40. D

【解析】某校初一住校生周某,某天晚上自习时偷跑到网吧玩游戏,猝死在网吧。自习课属于上课期间,作为教育机构,应当对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职责,因此学校负有一定责任。

41. C

【解析】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关键。

(1)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释。

(2)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42. 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体现了的教师主体性,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但是并不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所以D错。

43. C

【解析】“为人师表”包括: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44. B

【解析】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新课程中的爱岗敬业同样要求教师要讲奉献。在探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那些不幕名利、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

45. B

【解析】应急性原则指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在诸如战争、流行病变、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下,维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性会超过对合法性的要求。应急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例外。

三、判断简析题(共8小题,1、3、5、7题每题1分,2、4、6、8每题2分。先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然后选出支持你观点的选项。2、4、6、8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漏选不给分。)

1. ×

2. BCD

【解析】何老师只关注思维结果,不注重尊重学生,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所以何老师的做法不正确。

对于“能干”的字面意思与实际含义,两个同学作了不同的理解,小杨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小明从实际含义去理解,小明理解正确,小杨理解错误,何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味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价学生,批评小杨,表扬小明,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当,AE错误。

3. ×

4. ADE

【解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大多数中等生的做法非常错误,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张老师采取“两头抓、丢中间”的策略,不符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BC错误。

5. ×

6. CDE

【解析】心理咨询问题应当保密,唐老师的做法错误;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心理咨询问题泄露给他人,会失去咨询者的信任,致使个别心理咨询难以取得实效;心理问题主要靠疏导,家长未必有心理疏导能力,家长参与解决问题并不恰当,所以AB错误。

7. √

8. BCD

【解析】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家长有权要求学校和打人者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打架斗殴属于混合过错,双方都有责任,教师提前下课属于职务行为,是学校管理缺位,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所以BCD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AC

【解析】李老师认真设计教案,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的图片也准备了很多张,什么时候提问、问谁等细节都安排好了,显然是预设性教学。李老师教生字、词语、逐段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分析概括段落大意,把重要的字词句写在黑板上,还把小蝌蚪的变化过程用图片展示了出来,采用的是讲授法和演示法。

2. ABE

【解析】所有学生都应当预习与复习相关知识,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应当采用导入式开头,课堂是生成的,灵活多变的,教学应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BE正确。

3. AC

【解析】老师采用激励话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到解题思路,最终解决问题,AC正确。

4. ABCDE

【解析】教师应研究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生以积极期待,善于控制自己,根据学生差异进行指导,扮演好多重角色,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5. BE

【解析】校长负责制并不意味着校长独断专行,公示排名结果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属于侵权行为,学校因为侵权而产生不良后果,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BE正确。

6. ACDE

【解析】学生个体差异大并不必然导致发生伤害事故,如果安全措施到位,人人尽责,伤害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B错。

7. ABD

【解析】叮叮额头受伤,王老师马上让张老师带叮叮去医务室进行消毒处理是正确的;不让壮壮玩玩具就是剥夺了壮壮的受教育权;让壮壮靠墙而坐,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侵害了壮壮人格尊严;让每个孩子都对壮壮说他不对,属于教育冷暴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与教师沟通的权利。所以ABD正确。

8. ABCE

【解析】教育教学中,突发事件不可避免,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育学生,理当多用奖励的方法,少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冷暴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教育教学权也要接受监督;家长与教师多沟通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以ABCE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